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4-08-31沈永照
沈永照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枣阳,441200)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是由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机体出现风湿热活动,进而导致心脏瓣膜病变,其中以二尖瓣狭窄最为常见[1]。由于二尖瓣狭窄会导致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导致右心房在收缩期时心脏后负荷增加,引起血液淤积于右心房[2]。血液若长期淤积右心房又会增加血小板彼此聚集的概率,进而诱发血栓形成。血栓一旦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引起脑部血管处形成栓塞,导致脑卒中的发生[3]。因此,若能明确风心病合并房颤的危险因素,并在早期及时进行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本研究探究风心病合并房颤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内科2010年2月—2012年9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68例,其中男21例,女47例,年龄为19~72岁,平均年龄为(41.9±1.6)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当天均经心脏彩超检查,再联合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诊断标准符合人卫版第7版《内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患者不存在其他肾、肝、脑等重要脏器疾患;不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对本次研究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房颤进行组别划分,其中研究组为合并房颤者,共32例;对照组为非合并房颤者,共36例。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和病程分别为(44.7±1.7)岁和(14.6±2.1)年,均显著大于、长于对照组的(39.2±1.5)岁和(10.5±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型号为:ZD 3210)检查,并记录2组患者的检查数据。记录2组患者心脏容积情况,包括左心房舒张末期直径(LAD)、左室容积(LVV)、右室容积(RVV)、右房容积(RAV);记录2组二尖瓣瓣口面积(MO)和心功能等级(NYHA);记录2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VP)。
2 结 果
研究组LAD、RVV、RA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研究组MO、NYHA和CV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心脏容积情况比较
表2 2组患者瓣膜情况比较
3 讨 论
心房纤维性颤动简称为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是主要诱发因素[5]。由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瓣膜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可出现二尖瓣关闭不全或狭窄等情况,导致右心房血液无法顺利地泵入右心室,引起心房心电生理传导途径出现异常[6]。持续性房颤是一个极为凶险的临床病症,因为右心房若长期处于颤动状态,将导致心房中的血液泵入心室无力,进而使血液蓄积于心房内,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7]。一旦心房恢复窦性心律,原先形成的血栓则进入血液循环,大大增加脑梗死和卒中的概率[8]。所以,明确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并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处理,可遏制病情进展,甚至可避免潜在不良并发症发生,这在临床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中,作者发现研究组患者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风心病患者并发房颤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平滑肌细胞、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伴随着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会导致心脏顺应性下降[9]; 再加上窦房结组织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局部出现脂肪增生,大大增加了心律失常的危险性。研究组RVV、RAV和LAD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了右心房容积大小可能是风心病并发房颤的危险性因素。由于右心房扩大,会引起右心房压力增大,进而影响二尖瓣的开放与关闭功能,使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为房颤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另外,风心病患者常伴有二尖瓣狭窄,导致右心房血液通过瓣膜受到一定的阻力,这又会增加右心房容积,导致右心房压力增大,在双重协同作用下,无疑会增加房颤的发生几率。据文献[10]报道,风心病患者接受瓣膜置换手术后,瓣膜恢复正常的开放和关闭功能,使右心房的后负荷减少,有效地缓解右心房压力,促进右心房容积的恢复,这也间接地反映右心房容积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组CV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了心脏前后负荷的改变会增加房颤的发生概率。据文献指出,心脏如果长期处于前后负荷异常的状态下,会诱发心律失常,改变其正常的心电生理客观指标,引起心肌出现异常的兴奋-收缩机制,导致心房出现纤维性颤动。
[1]田振宇,梁志强,朱汝军,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 46.
[2]姜云芽.326例老年人房颤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 1.
[3]刘玉学,王欣,王立清,等.风心病慢性房颤患者左右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及TGFOβ1的mRNA表达差异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5): 41.
[4]曾莲.160例心房纤颤患者临床及心电图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52.
[5]余强芳,彭渝.心脏术后房颤危险因素与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4):136.
[6]郑哲,孙殿珉,高华炜,等.影响老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J].中国循环杂志,2011,26(4):294.
[7]王斌,韩林,徐志云,等.二尖瓣置换术后新发房颤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1,27(12): 731.
[8]杨健威,李玉冰,李海珍,等.心房颤动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0,24(3): 229.
[9]李杰,周庆,王东进.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8): 81.
[10]郑哲,孙殿珉,高华炜,等.影响老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J].中国循环杂志,2011,26(4):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