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EGF及DLL4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4-08-31王连新倪立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肝细胞内皮细胞肝癌

杨 军,王连新,季 骊,周 健,倪立新

(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 启东肝癌研究所,江苏 启东,226200)

肝细胞癌(HCC)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第5位和第3位[1],在中国是恶性肿瘤的第2位死因[2],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手术后的高复发转移率是HCC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3]。HCC的复发和转移有赖于肿瘤新生血管的生长以供应营养[4]。目前,对肝细胞肝癌中血管生发的研究及作用机制的探索已成为一个热点[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的生长、播散及转移过程中起着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诱导肿瘤血管分化及形成,是参与血管生发和成熟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6]。Delta-Notch信号通路尤其是其配体DLL4(Delta样配体4)被认为是调节肿瘤血管生发和成熟的另一个重要条件,使肿瘤血管的功能和结构得以优化,更有利于为肿瘤组织运输营养物质,且DLL4与VEFG相互影响形成反馈作用。本研究测定肝细胞肝癌组织中VEGF和DLL4的表达量,分析与肝细胞肝癌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拟为肝细胞肝癌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理及组织标本

收集启东市人民医院、启东肝癌研究所外科2010年1月— 2013年6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肝癌组织石蜡标本75例,全部病例术前均未接受肝动脉介入栓塞等治疗。其中男46例,女29例,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53岁,<60岁48例,≥60岁27例。

1.2 主要试剂及方法

兔抗人DLL4 多克隆抗体(Abcam公司)、兔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有限公司)、SP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有限公司)。染色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替代一抗作为空白对照。

1.3 结果判定

所有的标本均通过2位病理医师进行评判。VEGF、DLL4以细胞质或细胞膜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染色。根据染色强度及阳性细胞比例进行评分。随机观察5个高倍镜视野,计数500个细胞,根据染色的细胞数目<5%为(-),5%~25%为(+),25%~50%为(2+),50%~75%为(3+),>75%为(4+)。(2+)及以上为阳性表达,用以计算阳性率。

1.4 统计与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VEGF和DLL4在各临床病理数据中的表达情况。VEGF与DLL4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VEGF、DLL4在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75例肝细胞癌标本中,VEGF阳性颗粒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质,DLL4阳性颗粒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质和细胞膜,二者颗粒均呈棕黄色。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 64.0%(4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LL4蛋白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3%(61/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1、图2、表1。

图1 VEGF在肝细胞肝癌中的阳性表达 (SP 400倍)

图2 DLL4在肝细胞肝癌中的阳性表达 (SP 400倍)

2.2 VEGF及DLL4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差异

VEGF及DLL4蛋白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与肿瘤结节数目(P<0.05)、脉管浸润(P<0.01)有关,各临床病理参数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是否肝硬化、有无肿瘤包膜、肿瘤分化程度无关,各临床病理参数分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VEGF和DLL4在肝细胞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n(%)]

2.3 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

VEGF和DLL4的表达具有显著一致性,在VEGF阳性表达标本中的DLL4表达率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的标本,VEGF和DLL4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217,P<0.05)。见表3。

表2 VEGF和DLL4的表达与各肿瘤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n(%)]

表3 肝细胞肝癌中VEGF和DLL4表达的相关性

3 讨 论

肝细胞肝癌是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生长与血管生成密切关系,丰富的肿瘤血管为其生长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为浸润播散及转移提供了营养保障。其中VEGF和DLL4-Notch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共同调控肿瘤血管生成,参与肿瘤发生发展。

VEGF是一种在细胞内合成的肝素结合糖蛋白,与细胞膜上硫酸类肝素蛋白多糖结合位点结合,经过蛋白水解作用后以二聚体形式分泌到细胞外,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包括肿瘤血管的形成及生长[7]。在肿瘤的生长及发展过程中,VEGF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来输送各种营养物质及氧气,以满足肿瘤细胞生长需要,在肿瘤组织中有较高表达[6]。VEGF作用于内皮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生成。另外VEGF还有利于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血循环或向临近组织扩散,有利于肿瘤的浸润生长及远处转移。本研究结果证实:VEGF蛋白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肝组织(P<0.01),提示VEGF的异常高表达促进了肝细胞肝癌中的血管生发,而在正常肝细胞肝组织的VEGF的表达水平并不能起促血管生发作用。同时,本研究证实VEGF蛋白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肿瘤的结节数目(P<0.05)、脉管是否浸润(P<0.01)有关,说明VEGF促进了肝细胞肝癌的浸润与播散。

Notch信号通路是公认的控制血管发育和病理血管形成的关键信号通路[8],而DLL4(Delta样配体4)是Notch受体的重要配体之一,其特异性表达于内皮细胞而引起关注。近年来有研究[9]表明,DLL4在膀胱癌细胞中高表达,在侵袭性膀胱癌中DLL4表达升高尤为显著。随后体外实验表明,DLL4不但调控胚胎血管的生成,还调控肿瘤血管的生长,而且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进展[10]。DLL4起初在胚胎发育时的动脉内皮细胞中被发现,随后研究发现,DLL4在血管前方的内皮尖端细胞主要表达于细胞膜[11]。本实验研究结果证实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DLL4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提示DLL4可能参与肝细胞肝癌的病程进展。本实验还证实,DLL4蛋白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的结节数目(P<0.05)、脉管是否浸润(P<0.01)有关,说明DLL4高表达促进肝细胞肝癌的侵袭。

VEGF与DLL4关系密切,DLL4-Notch信号通路受VEGF的调控,而DLL4对VEGF又具有反作用。Ridgway等[12]在一项裸鼠负瘤实验证实Notch/DLL4信号通路与VEGF之间存在“串话”(cross talk),阻断DLL4-Notch受体通路能导致大量无功能新生血管形成,这种阻断对存在耐受VEGF拮抗药的个体同样有效。Williams等[13]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发现,VEGF可诱导尖端细胞表达DLL4,由此假设DLL4是VEGF的下游基因,与其一起作用调控萌发和分支的形态。DLL4与VEGF之间有一个负反馈作用,即VEGF上调DLL4的表达,而DLL4可能由其他途径压制血管内皮细胞对VEGF刺激的反应。本研究发现,VEGF和DLL4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17,P<0.05),说明VEGF与DLL4共同参与肝细胞肝癌的侵袭和转移。

目前肝细胞癌的血管靶向药物已应用于临床,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与VEGF单克隆IgG1抗体竞争结合,选择性地抑制VEGF,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索拉非尼(Sorafenib,多吉美)通过靶向阻断Ras-Raf-MAPK通路上的Raf激酶,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同时还可抑制VEGFR-2、VEGFR-3、c-Kit等多种受体,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起到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细胞增殖的双重作用[14],在肝癌的晚期或辅助治疗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部分HCC患者存在对该药的耐受,治疗效果不甚理想[15-16]。

迄今为止,HCC患者中DLL4与VEGF两者表达及相互关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报道不多。本实验对肝细胞肝癌组织中VEGF和DLL4蛋白水平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提示两者在肝细胞肝癌的生长与扩散中起着协同作用。DLL4-Notch信号通路有望在VEGF之后成为肝细胞肝癌抗血管靶向治疗的又一个新靶点,联合作用于VEGF和DLL4有望增加靶向药物的疗效。

[1]Ferlay J,Bray F,Pisani P,et al.Globocan 2000.Cancer incidence,mortality and prevalence worldwide.IARC Cancer Base No.5,Lyon: 2001.

[2]黄正京,周脉耕,王黎君.中国肝癌死亡率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的地理分布研究[J].疾病监测,2007,2(22): 242.

[3]Ou D P,Yang L Y,Huang G W,et al.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of HCC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HBV[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5,11(14): 2061.

[4]Yasuda S,Arii S,Mori A,et al.HexokinaseⅡ and VEGF expression in liver tumors: correlation with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alpha and its significance[J].J Hepatol,2004,40(1): 117.

[5]Tang Z Y,Ye S L,Liu Y K,et al.A decade′s studies on metasta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J Cancer Res Clin Oncol,2004,130(4): 187.

[6]WANG S C,LIU H,REN L F,et al.Inhibiting colorectal carcinoma growth and metastasis by blocking the expression of VEGF using RNA interference[J].Neoplasia,2008,10(4): 399.

[7]Roskoski R Jr.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signaling in tumor progression[J].Crit Rev Oncol Hematol,2007,62(3): 179.

[8]Dufraine J,Funahashi Y,Kitajewski J.Notch signaling regulates tumor angiogenesis by diverse mechanisms[J].Oncogene,2008,27(38): 5132.

[9]Yan M,Plowman G D.Delta-like 4/Notch signaling and its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Clin Cancer Res,2007,13(24): 7243.

[10]Patel N S,Dobbie M S,Rochester M,et al.Up-regulation of endothelial delta-like 4 expression correlates with vessel maturation in bladder cancer[J].Clin Cancer Res,2006,12(16): 4836.

[11]Suchting,S,Freitas,C,Noble,F,et al.The Notch ligand Delta-like 4 negatively regulates endothelial tip cell formation and vessel branching[J].Proc.Natl.Acad.Sci,2007,104: 3225.

[12]Ridgway J,Zhang G,Wu T,et al.Inhibition of DLL 4 signaling inhibits tumor growth by deregulating angiogenesis[J].Nature,2006,444 (7122): 1083.

[13]Williams C K,Li JL,Murga M,et al.Up-regulation of the Notch ligand Delta-like 4 inhibits VEGF-induced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J].Blood.2006,107: 931.

[14]Jain R K,Duda D G,Clark J W,et al.Lessons from phase Ⅲ clinical trials on anti-VEGF therapy for cancer[J].Nat Clin Pract Oncol,2006,3(1): 24.

[15]Herrmann E,Bierer S,Gerss J,et al.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Sorafenib and sunitinib for second-line treatment of cytokin-refractory kidney cancer patients[J].Oncology,2008,74(324): 216.

[16]Roderburg C,Bubenzer J,Spannbauer M,et al.Long-term survival of a HCC-patient with severe liver dysfunction treated with sorafenib[J].World J Hepatol,2010,2(6): 239.

猜你喜欢

肝细胞内皮细胞肝癌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雌激素治疗保护去卵巢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机制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