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本科生学习兴趣的探讨
2014-08-30廖英英刘永强司春棣赵志宏
廖英英 刘永强 司春棣 赵志宏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实例引导教学、创设趣味问题、设置悬念、由浅入深地提问、改进教学方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自主探索,逐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的思考,使其走向多方位、高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激发兴趣;实例引导;设置悬念;分组讨论
现代社会的复杂多样性不仅对青少年的诱惑力很大,也造成了青少年的稳定性心理变差,缺乏长期稳定性兴趣,这是大学生学习氛围不浓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长期稳定性学习兴趣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从目前的教学情况和教学需求来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永恒的奋斗目标。
1实例引导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好奇心理;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求知欲望。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认为,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兴趣都是经历好奇—求知—爱好—入迷追求的过程之后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堂内容在课程开始就提出与此相关的趣味实例,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产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例如,在课堂开始时以俄罗斯伏尔加河大桥离奇晃动为题,逐步解释这种现象,进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这种实例引导式的教学不仅可以直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2创设趣味问题,唤起求知欲望
教师在备课时,应当从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出发,激发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知者”才能“奋而忘食,乐以忘忧”达到“欲罢不能”的境地。教师的引导应新颖、灵活、多样化,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为最终目的。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将一些趣味性强的问题在课堂中引入,令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学会自我探讨、自我发展,教师再加以适时指导,适时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从而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3合理设置悬念,引导自主探索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烈刺激,它能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心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其求知欲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诙谐的语言、滑稽的动作都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课堂将要结束时,设置小的悬念,并采取一些鼓励措施,可引发学生在课后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自主探索能力,与此同时,还能使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心理,既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又唤起其参与的热情。
4提问由浅入深,发展持久兴趣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像阶梯一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入,以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教师在充分授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提出有适当难度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喜悦。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保持一种良好的态度,对于没有回答正确的学生也要适当给予鼓励。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培养持久的兴趣爱好。
5改进传统授课,激发分组讨论
传统的“一言堂”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非常有限,通常学生都是被动地听讲,思维被严格限制在教师的授课思维中。在巧妙采用“课堂讲授+分组讨论”的方式教学后,课堂互动性明显提高,大家都能参与进来,课堂氛围顿时活跃了起来。每个讨论小组都能派出代表积极发言,大家不仅踊跃发言,而且还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平时作业也都能积极、认真地完成。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教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关键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引入实例,创设趣味问题,设置悬念,可以让学生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由浅入深地提问,采用分组讨论的模式,可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的思考,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商谈者、促进者、合作者,要把课堂变成一个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索中成长,要把教学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这样一来,不仅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也将获得全面发展,这才是我们大学本科教育的根本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