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提三优”评价指标体系看研究生导师素质和高校管理

2014-08-30侯彦芬易小西占志勇陈明灿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5期
关键词:高校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侯彦芬+易小西+占志勇+陈明灿

摘要:“一提三优”评价指标体系是工信部针对部属高校进行教育质量评估而研究出的一套指标系统,对工科高校开展教育研究、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评价指标体系中对导师的要求为着眼点,讨论了导师应在思想道德水平、实践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三方面应有的素质,探讨了高校在管理方面应重视形成良好的导学关系、加强双导师制的管理以及师资建设。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高校管理;研究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07-02

“一提三优”工程是原国防科工委根据《国防科技工业教育“十一五”规划》针对委属高校于2006年提出的,它包含办学水平提升工程、党建创优工程、本科教学优秀工程和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四大工程。2009年11月,工信部正式对部属高校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一提三优”工程(一期)进行评估,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笔者通过亲历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的迎评工作,深感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还不成熟,上级部门实施的评估能为高校发展教育指明改革发展方向,评估所依据的指标体系对指导研究生教育管理具有深远意义。在整个评估指标体系中,研究生导师在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学位论文指导和学科建设等培养环节中担负着多重责任,对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导师队伍建设应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核心工作,受到学校和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充分重视。本文以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导师的评价为引,从研究生导师素质和高校对导师的管理两方面论述。

一、导师素质

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导师的学术水平、道德品质、思维习惯以及行为处事等各方面对研究生都产生直接影响[1]。下面从思想道德水平、实践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三方面讨论导师应有的素质。

1.思想道德水平。“一提三优”中办学水平提升工程评价指标体系指出:“重视师德和学风建设,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严谨治学,从严治教,教书育人,未出现学术失范现象。”随着2006年推出的培养机制改革,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导师负责制和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成为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核心内容,导师在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奖助、学术道德方面等各领域的影响日益扩大。在招生方面,导师的作用也不仅表现在复试环节的权重加大,导师的决定权增大,很多高校开始尝试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制的入学方式探索,由导师决定是否接收研究生的入学申请。在研究生奖助方面,由导师发放部分助研津贴,资助研究生在学期间生活费已成为各高校奖助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学术道德方面,导师的言传身教就是培养学生良好学术道德的教材。导师的责任和权力的日益扩大,单靠高校的制度约束无法有效在各个环节实现公平公正,只有导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严谨治学,从严治教,依靠严正的道德约束和严肃的科学精神,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影响身边的学生,从而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2.实践和沟通能力。随着国家2009年发布的文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新的培养类型已被各高校熟悉和接受。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课和实践课程教学、学位论文或设计指导。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培养方案,双导师制度健全,每个培养方案中至少两门专业课程,包括实践课程、讲座课程等由企业专家讲授。”“双导师制”的建立,已成为建立全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必要条件。“双导师制”。校、企导师指导并非机械独立的两部分工作,两位导师的有效沟通是双导师培养的关键。学生研究方向、论文进展以及思想生活都需要双方导师通过见面讨论、电话、电邮或网络等形式进行交流。校内导师应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只有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实践环境,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才不会将双导师制流于形式。近年来,哈尔滨工程大学出台政策,要求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实习半年,便是为校企产学研结合和双导师制提供前期保障。

3.团队合作能力。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价指标体系指出:“从事校级和(一级)学科公共学位课教学的教师比例科学合理,导师队伍在职称、年龄、学位等方面的结构合理,有较多的高水平导师(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杰青、新世纪人才入选者、重大奖项获得者)。”调查显示,团队合作是研究生导师进行科研培训和学术交流的重要渠道和载体。一方面,通过不同学科、方向之间的团队合作,通过老中青任课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交流合作,形成智力和资源传承的生态教学和科研;另一方面,为研究生与导师之间、不同研究领域研究生之间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和创新的土壤。导师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加强梯队建设,充分发挥学科中导师群体知识结构、学缘结构、研究方向结构上的综合优势[2]。

二、高校管理

针对上述提到的导师素质,高校在政策上的引导对于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达成研究生导师在教育环境和自我素质提升中的共识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重视形成良好的导学关系、加强双导师制的管理以及师资建设是高校管理的首要任务。

1.重视形成良好的导学关系。导师作为研究生在最高水平教育阶段的引导者,不仅担任很多学位课程的教学,还在科研锻炼、学术指导、生活关怀等各方面对研究生产生影响。导师跟学生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师徒关系,还掺杂着各种各样如雇佣关系、朋友关系等较复杂的感情。加强师生的有效沟通,重视对师生感情的培养成为高校导师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哈尔滨工程大学每年推出“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活动,每年以投票的方式评选出部分优秀导师,把一度不被人们关心的“导师老板”变成研究生眼中有个性、有想法、有追求、有智慧的学长和前辈。

2.加强双导师制的管理。针对近年来广为关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高校如何开展双导师培养、构建合理可行且有效的双导师制是培养的关键。首先,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是构建双导师制的基础。与企业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签订共建协议书,明确实践基地的主要职能,为研究生选拔企业导师,负责企业导师的聘任和管理;其次,明确责任是双导师制的灵魂。双方导师的合理分工是双导师制得以贯彻实施的落点,共建协议书应明确双方导师关于研究生在实践基地实践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再次,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保障。企业导师的聘任、企业导师在研究生赴企业实践期间应提供的指导,企业导师课程讲授的学时要求等应有明确的规定,由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这些可以在高校与企业签订的协议书上进行体现[3]。endprint

3.加强师资建设。导师梯队的合理与稳定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通过评聘、竞争、培养等导师成长机制,形成导师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是导师管理的核心工作。首先,导师的选聘条件应该从严要求,对职称年龄、学术水平、能力业绩作定量硬性要求;改正现行终生制的聘任形式,通过公开化、公平化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优者进,劣者退,不宜异同。其次,以研究生评价为核心,综合督导专家、教学管理部门等多方评价和调研,对优秀导师进行评选表彰。哈尔滨工程大学目前采用《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已连续3年对研究生任课教师和导师进行评选,每年花费几百万,评选出优秀博士生指导教师、优秀硕士生指导教师、优秀硕士留学生指导教师、研究生教学“优秀授课教师”、“优秀青年授课教师”等奖项,给导师带来巨大的鼓舞。再次,持续对导师进行培训是导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意到这一点,例如哈尔滨工程大学通过“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共建研究生课程”项目组织任课教师学习优秀教师授课,其他高校如浙江大学2007年创办的求是导师学校,是比较成功的尝试[4]。

一个合格的研究生导师应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更主要的职责是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5]。高校对导师的管理应始终以导学关系的统一为核心,在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改进管理方法,不断加强师资建设。工信部的“一提三优”工程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指导方向,在导师管理方面,高校的落实政策必须与时俱进,时时更新,才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俊珂.研究生导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42-46.

[2]李雅琳,周春阳.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J].药学教育,2012,28(3):19-23.

[3]李景元.浅析双导师制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落实情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08,(12):19-23.

[4]章丽萍.探索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浙江大学求是导师学校的实践和体会[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16-17.

[5]宋德发.研究生导师要做的十件事——以张铁夫先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1):13-16.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教学管理者必须树立的若干观念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