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体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2014-08-30余天理
余天理
摘 要: 近年来,数学教学生活化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角度出发,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等方面探究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在数学课堂上如何通过生活化的数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化 数学问题 教学氛围 教学内容
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相应变革,其中一个重点是数学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慢慢回归生活,因为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不能人为地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而反观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严重脱轨,学生的生活情感缺失,实践活动缺乏,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创新思维的火花无法被点燃,由此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浓,缺乏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不到数学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价值所在,使得原本对学生一生发展起奠基作用的数学知识变得枯燥乏味。如何让生活知识走进数学课堂?我从以下方面做探究。
一、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也可以反过来为日常生产生活服务,纵观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容的呈现方式,其中的很多素材和资源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实际。例如教学“小数的认识”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以前在超市里购物的生活经历;教学植树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植树节学校组织的植树活动;教学认识时间概念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学生在生活实际当中所见到的图形举例说明;教学统计和概率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调查家里每月消费的电费单和话费清单,等等。我校有一位数学老师在教学《小数的认识及大小的比较》这节课时就充分挖掘了学生身边熟悉的数学资源,他利用学生每天吃蛋奶这一鲜活的实例进行课前导入:“同学们,你们天天食用蛋奶面包,你们知道它们的价格吗?请同学们说一说。”学生积极地讨论着,小组汇报出来的数据都是整数,这时教师出示了鸡蛋、奶、面包的价格——鸡蛋0.65元/个、牛奶3元/盒、面包0.95元/个。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请比较一下这三个单价有什么不同?有一位学生回答:“这三个单价里有一个是整数,我们以前学过,但另外两个我还不会读,也不知道它和整数之间的大小比较方法,我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教师顺势导入新课,并揭示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认识以及大小的比较》。如此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出来。
二、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1.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力求改变优等生和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学生的知识需求。教师可以把提问分成几个层次,较难的题目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回答,稍简单的题目让中等学生回答,最容易的题目让能力差的学生回答,也可以让他们把别人的回答重复一遍,这样就可以让所有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亲和力”,让学生有“向师性”。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以在无形中缩短师生情感上的差距,真正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师生人格平等。教师应越来越多地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学习伙伴。
3.选取生活中生动的数学素材。在教学中,面对课本上枯燥的例题,学生可能厌学。教学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周围事物中选取具有典型数学意义的实例进行教学。一是使学生逐渐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二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比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如果把单纯的计算题24×12作为例题,则既难以解释算理又缺少趣味。一位执教的教师就让学生拿出24色彩笔,让学生猜一猜12盒这样的彩笔一共有多少支。学生当然会猜出不同结果。然后教师进一步提问:怎样判断谁的猜测比较准确呢?由此引出24×12,就容易让学生明白计算的必要性,提高计算兴趣。
三、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积极搭建生活化和数学之间水乳交融的平台,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挖掘生活化的教学素材,使之作用于学生的主观心理,让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所在。例如我校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在激趣导入环节中,根据学生喜欢参加活动这一心理特点着手进行激趣谈话:“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同学们知道这个节日是属于谁的?”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属于我们广大少年儿童的节日,我们都很喜欢。”老师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校每一年‘六一儿童节的时候都要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今年的儿童节也不例外,除了学校要举行庆祝活动之外,我们每一班级都要以班为单位举行班级联欢会,可是我们得事先把教室布置打扮一下,让它更具节日的喜庆,老师和几位班干部商量过了,我们打算买一些彩纸做出各种颜色的花来装扮教室,可我不知道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颜色?现在分组来统计一下。”同学们顿时兴趣高昂。最后统计结果显示,全班同学普遍喜欢红和紫两种颜色,然后老师让同学们在准备好的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绘完之后老师又问:“同学们,统计的结果已经出来了,老师明天就去买纸回来做花,你们能根据自己绘制的统计图给老师提出一些建议吗?”学生A:老师,我建议红色和紫色的纸多买一些,因为喜欢的人多。学生B:老师,我觉得统计的用处很大,它能帮助我们做出很多合理的判断和预测,我今后在生活当中要具有这种统计的意识……整节课教师紧紧围绕同学们即将过“六一”这一生活主题,设计出同学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因而参与度很高,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做收集生活素材的有心人。从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有趣的、具有价值的、有利于感知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的素材,作为引入教学内容的载体。这不仅有利于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学习,增进对数学价值的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真正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更让学生“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永新.新教育(修订本2011版).文化艺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