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
2014-08-30李晗佶
李晗佶
(沈阳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0034)
二外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
李晗佶
(沈阳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0034)
二外英语课程为高校小语种专业的必修课,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沈阳师范大学二外英语课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展示了学生学习二外英语动机与学生的二外英语语言能力,并显示出了目前二外英语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以及学生所学语种对二外英语学习具有的负迁移作用。各院校应该通过调整二外英语开课时间、重新考量二外英语教师身份以及教学方法转变等措施以完善该课程教学。
二外英语;学习动机;英语能力;课程设置;语言迁移
一、引言
提及“第二外语”,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英语专业学生所学习的法语、日语、俄语或德语等课程。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第二外语”,共得到1994年至今共1455篇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笔者再以“第二外语 英语”作为检索词检索,获得23篇论文,其中仅5篇和该主题密切相关。以上事实,从侧面反映出了高校小语种专业第二外语(英语)的相关研究长期处于空白,第二外语(英语)教学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二外英语教学现状
第二外语(英语)是为外国语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也是申请学位的一门关键课。该门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于小语种专业学生都接受了中学六年的英语教学,经历了中考及高考的英语测试,因此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习起点也较高,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接近或达到相当于大学英语3级的水平,学生须掌握4000个单词(其中1600个为基本词汇)和600个短语以及习惯搭配。鉴于全国高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都不尽相同,各校应参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版),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下设日语、俄语及法语三个非英语专业。学生需于第四至第七学期修习182学时的第二外语(英语)课程,并修满11学分。第六至第八学期,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及今后发展需求选择“研究型”和“非研究型”两种不同班型的课程。学院选用《新视野大学英语》(1、2、3、4)作为二外英语教材。教学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课堂教学分为四个阶段:语法讲授、词汇学习、讲解课文及完成课后练习。笔者作为外聘教师,承担了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二外语3(英语)研究型的教学任务。通过自身的教学反思以及对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发现第二外语(英语)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三、第二外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笔者所教授班级内的学生来自11级日语、俄语、法语三个专业,共29人,其中2名男生,27名女生。经过一学期的教学观察,发现小语种学生在二外英语的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兴趣不高。随后,笔者在期末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二外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二外英语学习动机
通过数据整理,班级内14%的同学选择第二外语(英语)研究型的目的为了考研需求,他们有意愿继续攻读语言类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为二外英语;分别有12%和31%的同学表示希望通过该课程帮助通过大学四、六级考试;37%的同学是为了为今后工作储备英语知识;还有4%的同学表示是由于学校的要求,被动选择了该课程。
秦晓晴认为,学习动机分为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注重学习行为本身,是指学习者本身的兴趣而引起的学习动机,不需要外界因素的激发和诱导,自己本身就能激发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行为的出现是自愿的结果。外部动机是通过外部因素的诱导和激发而引起的,学习的目的是获得某种奖赏或避免惩罚。它是在外界的要求或作用下产生的[1]。以过级为最终目的的学生在班级人数上大约占43%,这是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部分。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是大学生毕业及今后就业的基本条件,这就成为了该类学生学习第二外语(英语)动机。还有14%的同学是出于考研需求。在学习上,因为有考试压力,以上两类学生比其他学生用功,他们认真听课、做笔记、善于思考,若有问题会积极寻求解答。他们一般不单单满足于二外教材中的内容,而是关注其考研学校的要求或大学英语四六级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对于英语语言技能上没有太高要求,只希望能在考研中取得好成绩。出于对今后职业发展考虑的同学占37%,该类学生认为,英语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的国际通用语言,只掌握自己所学的语种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这类学生对词汇讲解、语法教学以及课文分析不感兴趣。
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就意味着对二外英语知识需求上的巨大差异。虽然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二外英语在考试形式上有些许相同,但更多的是差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更加注重英语运用能力的考察,题型为听力、阅读、翻译和写作等;而二外英语考试多为各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单独命题,试卷意在考察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题型多为语法和词汇辨析选择题、完形填空、语法填空、阅读、翻译和写作等。虽两个考试都有阅读、翻译和写作题型,但是考察的侧重点却大不相同。这就造成二外英语的课堂教学的困难。教师需要在两种考试中寻找共同点,实现课堂教学考试指导上的平衡。教师还可以为考研同学,根据其所考的院校,单独制定考研复习计划,达到最高的复习效率。对于为今后职业发展需求的同学来说,课堂的语法词汇教学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对于口语交流上的需求。针对这类学生,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职场英语课程,介绍外企运作流程,各部门职能以及进行大量的模拟真实场景的会话练习。
(二)二外英语能力
根据问卷数据统计,86%的同学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而只有24%的同学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93%的同学认为现在的二外课堂教学与四六级考试不相匹配。32%的同学认为四六级考试中,听力题型最令其头疼;30%苦恼于翻译题型;21%认为写作时失分较多。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俄、法三个专业均在省内招生,属第本科二批次,为文理兼招专业。以法语专业为例,2013年沈师法语专业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7,高出辽宁本科第二批最低录取分数线(499)48分;法语专业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7,高出辽宁本科第二批最低录取分数线(470)40分。这证明该专业的学生在录取时成绩具有优势,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六级过级率上却低于全国30%的平均通过率,这不得不令人深思。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中,听力题型的分值占到了35%,学生们在高中为了应对高考都接受“题海”式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师和学生都不注重相应的口语,听力能力训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然而目前二外英语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均在普通教室进行,教室未配备多媒体设备,也不具备放音条件。而沈阳师范大学其他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单周会在语音教室上课,课上会进行听力训练。在有限的课时内增加听力训练内容,教室应选择语音教室或配备有多媒体的教室以满足学生提升听力能力的需求。
(三)二外英语课程设置
通过问卷数据显示,51%的同学对现在的二外课程设置表示不满意。其中37%认为课程开设过晚;35%认为教学教法过于单一,缺乏口语听力练习机会。针对二外教师身份,59%的同学希望由大学外语部公共英语教师执教;22%的同学希望由外籍教师授课。
沈阳师范大学第二外语(英语)课程开设时间较晚。小语种专业学生于第四学期开始第二外语(英语)1课程的学习。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发现,不同院校二外英语课程开始时间也不尽相同,如下表所示:
学校名称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开课时长 总学时大连外国语大学 第二外语 第一学期 四学期 260天津外国语大学 大学外语 第一学期 四学期辽宁师范大学 第二外语 第二学期 四学期 256兰州大学 第二外国语 第四学期 四学期 288中山大学 大学英语 第一学期 四学期 162上海交通大学 大学基础英语 第一学期 两学期(三四学期为选修课) 136(272)浙江理工大学 英语 第一学期 四学期 256
上表列举了国内外语类、师范类、综合类和理工类不同高校的第二外语(英语)的开课情况。不难发现,不同学校的开设时间不尽相同,但多数院校在入学第一学期就开始此类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和全国绝大多数的高校非语言类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一致。调查中37%认为开课过晚的同学也认为第一学期开课比较合理,因为进入大学就进行英语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将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进行衔接。而针对二外英语的教师身份学生们的意见也有所不同,绝大部分的学生希望由大学外语部公共英语教师来执教该课程。也可以从上表中的课程名称看出一些学校如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都已经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安排课程。大学外语部的教师常年接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与知识需求,熟悉相关教材,同样也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有深入的研究。相对而言,英语专业的教师常年接触的是有一定英语基础的英语专业学生,所熟悉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也不适应小语种专业学生的需求。还有22%的同学希望由外籍教师授课,外籍教师的母语为英语,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口语及听力的能力提升,尤其适合以“对今后职业发展考虑”为英语学习动机的小语种专业学生。二外英语教师队伍可以采用以上两种教师类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构建。
(四)二外英语与所学语种迁移关系
接受问卷调查的29名同学中79%认为自己所学的日、俄、法语对二外英语的学习有影响。43%的同学认为在语音方面,30%认为在拼写,23%的同学认为在句子结构上所学语种对二外英语学习有负面影响;针对所学语种对二外英语学习的正面影响,36%认为其对单词记忆有帮助,45%认为所学语种对英语的语篇理解上有积极作用。
我国高校外语专业采用“外语专业+第二外语”的人才培养常规模式隶属于三语习得的研究范畴。三语习得是指除了学习者的母语和已经掌握的第二语言之外,目前正在学习的一种或多种语言[3]。“三语”是一个总体概念,并不确指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数目,而是指除了学习者的母语和已经掌握(可能是不完善的)的第二语言之外目前正在学习的一种或多种语言。
小语种专业学生母语为汉语,第一外语为自己所学的日、俄、法等语种,第二外语为英语。在第三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三语言和已掌握的第一和第二语言之间彼此干扰。信息干扰能引起语言知识损耗,新学的语言会干扰旧语言的保存,旧语言也能干扰新语言的巩固和保留[4]。Odlin也指出,当学习者已掌握两门语言时,这两种语言都会对第三种语言的学习产生影响[5]。这种语言迁移又分为三种: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正迁移,即目标语与母语(已习得语)之间的相似之处有利于目标语的学习;负迁移,即由于目标语与母语(已习得语)之间的差异干扰目标语的学习;零迁移,即由于目标语与母语的完全不相关使得母语对目标语的习得不构成影响[6]。
以专业为法语的学生为例,通过教学观察与同学的调查问卷不难发现,在语音与词汇拼写方面,法语对二外英语存在着较大的语言负迁移作用。由于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和法语同属于印欧语系,所以和汉语相比,法语对二外英语学习的影响更大。通过课堂教学发现,法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发音的音位、省音、重音以及拼读规则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还发现了一些学生习惯性的将一些英文单词拼写为法语单词,如he-il,andavec,the-les,future-futur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及时加以指正、反复强调,避免学生在英语发音与单词拼写上再次犯此类错误。
正是因为英、法两种语言属于同一语系,法语的习得在某种程度上对英语学习有着正迁移作用。从辞源的角度分析,英语和法语中很多单词都是拉丁语,所以相似度高。这就对法语专业的学生记忆英文单词有了很大的提示作用。同样,法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的阅读理解与英汉翻译题型中也有着较好的表现。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力于两种语言的共性,并强调差异。若教师有法语学习背景,可以在讲授单词时对比英法两种语言中该单词的拼写及发音。这样做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还会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目前的国内二外英语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只有经过过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做到充分了解学生二外英语学习动机,逐步提升学生二外英语能力,深化完善二外课程设置,理清二外英语与所学语种的迁移关系,二外英语的教学质量肯才会有所改进和提高。
[1]秦晓晴.中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Fouser,R.Problem s and Prospects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J].language Research,1995(31).
[4]Jorda,M.P .S.Third Language Learners-Pragmatic Production and Awareness[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2005.
[5]Odlin,T.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6]雷彩.三语习得的语言迁移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5).
(责任编辑:朱 斌)
Shortcomings and Solutions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LI Han-j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China)
As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English is a compulsory course offered by universities with majors of minority languages.But there are plenty of shortcomings in its teaching.The questionnaires filled out by students in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reveal the students’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heir English ability.The data also demonstrate irrationality of the current curriculum design and negative language transfer of students’majors.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hould reconsider when English as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should be offered and 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the teachers as well as the change of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better the course.
English as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learning motivation;English ability;curriculum design;language transfer
G623.31
A
123(2014)04-0033-04
2014-06-16
李晗佶(1990-),男,辽宁锦州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口笔译理论㈦实践、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