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

2014-08-30周瑶甘静雯

教师·中 2014年8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建构主义

周瑶 甘静雯

摘要:本文立足于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现状,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和监控理论作为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理论依据,阐述了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旨在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构主义;监控理论

一、引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是各大院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除了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改革,大学英语的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也是备受关注的。成人学习外语仅靠课堂教学是无法满足和保证学习效果的,而课堂外的学习,因活动形式多样化、灵活性高、实践性强等特点,可以弥补课堂内教学的不足,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正如束定芳(2006)所言:学语言也不仅仅是学语法和词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外语最好的方法是为学生提供参与真实的交际活动的机会。

二、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给各大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包括独立学院,提出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不仅从听、说、读、写、译及词汇量这六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标准,而且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

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为例,大学英语教学在大一和大二分为四个学期进行,教学目标和要求按照学期的递进而不断提高。大一的两个学期以《要求》的一般要求为标准,那么,在大一学习结束时(170~180个课时)要求学生的词汇量达到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光是在词汇这一块,大学英语一年级的教学任务就已相当重,在这么少的课时中难以圆满完成,更不要提听、说、读、写、译这五种基本技能的发展了。

另外,通过笔者的问卷调查及访问还发现,文、理科生尽管在入校时的英语水平相似,但进入大学后的学习态度和原动力相差甚远,导致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较难开展,文科生注重课堂知识的学习和四六级考试,而理科生则注重课堂学习的轻松性,不重视知识的学习。且有不少学生认为当下的大学英语课不够生动,课堂较沉闷,尽管任课老师也在课堂上设置了相关的教学活动,仍无法引起学生的积极关注,反而引起学生的不适,使其容易焦虑。此外,学生对第二课堂的认识不够深,偏好轻松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观看英文电影。

因此,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势在必行,它对课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延伸,也能纠正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偏好。通过每学期举办的课外英语活动,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实践英语。这样不仅能给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新鲜有活力的英语学习环境,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给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最后,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参与过程中自主建构自身的学习系统,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由此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

三、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

建构主义理论是目前各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它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人们通过自己个人建构的系统来理解世界,通过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建构新的事实、信息、观念和知识,即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如教师、家长或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协作与对话方式,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李志厚,2010)。同时,建构主义也倡导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合作学习、情境式教学、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等是当前国内学者研究较多的建构主义教学方式,但基本集中于对课堂教学的应用,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如做中学,学中做),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帮

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等。

事实上,要想将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上运用好,课堂教学始终很难实现,毕竟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因此,把英语教学适当地放到课堂外进行,教师能更好地成为语言学习环境和资源的设计者、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组织者、学习评价的指导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首创性,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团体合作者,使其迸发出知识的火花,树立学习语言的自信心。

2监控理论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

监控理论,或语言监控模式(Monitor Model),最初是由Krashe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在80年代先后提出了“可理解输入”及“输入假设”的概念(i+1),使他最初的语言监控模式更加完善。Krashen(1982)认为在学习者的内部语言处理机制发挥作用前,第二语言习得有赖于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输入假设中的可理解输入指为学习者提供的输入信息应该略微超过一点学习者现有的习得水平,用i+1来表示,其中,i表示现有习得水平,1表示略微超过的部分。但是,该理论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运用和研究较多。

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关注的是语言的形式和规则的学习,强调学习者有意识地去学习语言,但走出了课堂,学习者所学到的知识未必就能运用到自然和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因为,在自然的语言交际中,说话人需要关注语言的意义,即可理解的输入,并进行真实的互动,这样才能真正地获得语言知识进行交际。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的第二课堂中,教师首先就要对参与活动的学生现有习得水平i进行合理评估,然后才对活动进行设计,把活动的难度控制在“1”的范围,让学生在进行富有意义、更具人性化的交际时使得英语习得自动产生,不让学生过多产生那种偏好参与简单轻松的第二课堂活动的想法,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

四、结语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和监控理论中的输入假设对成人学习外语有积极的影响,对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理念下,学生在教师或者他人的帮助下从第二课堂中建构的知识体系不仅能为第一课堂的教学服务,而且能让学生在今后的自主学习中养成主动学习、自我反思的好习惯,学会自我评价,更了解自我学习的需要,从而获得更有效的可理解输入。

参考文献:

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外语界,2006(4):21—29.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建构主义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