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的“芝麻开门”》课堂实录
2014-08-30李娟
李娟
一、导入新课
写议论文,什么最难找?素材!素材的匮乏正是我们的短板。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知道怎么写,而是不知道写什么。唉,作文,想说爱a你不容易!写作文找素材真的有那么难吗?其实没有那么难,中学生的生活储备足够了!不信,咱们试试!
二、素材展示
师:下面,我们来看几道作文题,你们点题目,我来说素材。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师说,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潜力,就如每一粒米都有它的潜力一样。
学生问,米有什么潜力呢?
老师说,大家看过酿酒吗?酿酒师把米蒸熟,再把蒸熟的米放进缸里,然后把缸密封起来,让米与外界隔绝,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一段时间后,缸里那质朴的米便酿成了醇香的酒。这时,几元钱一斤的米开始成为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酒,这就是米的潜力。
老师顿了顿,看了一眼学生,继续问,米的潜力是怎样形成的呢?就是从它的缸里密封的那一刻开始,从它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开始,是黑暗、孤独、寂寞、沉静“酿”就了它的潜力。
请根据你自己读这则材料的体会,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师口述素材:
这则作文材料讲的是沉心潜修才能实现梦想、升华价值的道理。
①法国作家雨果成名后,一张张请柬雪片般飞来。雨果认识到,这样会耗费他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于是他毅然拿起剪刀,剪下自己的一半胡子和头发,使自己无法出门,潜心创造,等他的胡子和头发长全了,《悲惨世界》也问世了。(生笑)
②冯玉祥将军为了专心学英语,在门外挂上写有“冯玉祥死了”的木牌,闭门谢客。待到学成后,才挂出“冯玉祥复活”的木牌。(生笑)
③一部《泰坦尼克号》,让我们看到了导演卡梅隆的才华。当整个电影界都在期待他的下一部力作时,他却忽然蛰伏起来。他在构思:一个美丽的星球,猫脸、高大、蓝肤的外星人。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特技都被他琢磨清晰得如同掌中细纹,这就是2009年轰动全球的《阿凡达》。全世界为之惊艳。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11年上海卷)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师口述素材:
物质在时间的长河中腐朽,但回忆、精神、信念、价值永存。
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焦躁!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②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尸骨被磨成粉末,被魏忠贤一饮而下,还说:“看你以后还怎样向皇帝进言!”魏忠贤饮下的是自己的恐惧。东林党人的尸骨虽然不存在了,但是他们的傲骨永恒,他们的灵魂会成为奸佞永远的噩梦!
③桑地亚哥为了保住大马林鱼,与鲨鱼展开殊死搏斗。海浪已经平息,战斗已经结束,但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宣言还回荡在我们耳边。(生鼓掌)
师:我不完全是靠背诵来展示素材的,而是靠“芝麻”来打开作文素材这个宝库的大门。“芝麻”是什么呢?暂且不表。(板书:作文素材的“芝麻开门”)
三、类比联想
师:你们知道吗?近三年来,高考作文题基本上都是材料作文,尤其是2013年和2014年,材料作文更是独领风骚。
材料作文的材料一般都是由人和事构成,道理蕴含在事件中。根据你选用的文体,找到与材料类似的人和事就可以作为你作文的素材。素材从哪里来呢?素材来源于书本,品读美文——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来源于生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怎样找到能为我所用的作文素材呢?“芝麻”可以打开素材宝库的大门。那么“芝麻”到底是什么?“芝麻”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类比联想法。什么是类比联想?即根据材料中人和事的特征,寻找与之相类似的人和事。而类比联想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我们以一则作文材料为例,来探讨如何通过类比联想迅速找到素材。
四、方法探讨
(投影材料)
有位作家讲了一段大学时的经历:有年冬天滴水成冰,同学们冷得受不住,就想办法弄来一些煤球,在宿舍里做了个简易煤炉。
深更半夜,我被浓重的煤气味儿熏醒,一时呼吸困难,四肢无力,马上意识到有可能煤气中毒,但发现同学们都在沉沉睡着,又觉得不好叫醒他们,就挣扎着从上铺爬下来,打开紧闭的窗户,然后才出门上卫生间。刚到门口,再也支撑不住,软绵绵坠倒在地。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在凛冽的空气中睁开眼睛,慢慢爬起,回到宿舍。
第二天早晨,我说了晚上的事,7个同学一起笑我梦游。我极力争辩,复述着事情的细节,但都没用。我想,即使我说的有疑点,但至少依旧向天空大开的窗户可以说明一切。
师:这则材料的核心事件是什么?
生:“我”打开窗户救同学,同学得救,但救人之举不被同学相信,还被嘲笑是梦游。
师:概括比较准确。“芝麻开门”,首先要找“门”。请同学们把核心事件再提炼概括一下,这则材料的核心要素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板书:析材料要素——找“门”)
生:做善事或者见义勇为,不被相信感激,反遭嘲笑误解。
师:嗯,你看到材料的本质了。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生活中有哪些与材料类似的人和事?(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讨论时,很多同学都说到了“扶老人”,这些同学思维敏捷,一下就联想到与“救同学”类似的事件。但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呢?比如谁扶?在哪扶?扶的具体事件?扶的结果怎样?
生:2006年南京彭宇案。彭宇扶起倒地的老人并将老人送往医院,但被老人讹诈是彭宇撞倒的,法院判彭宇赔老人4万元。
师:嗯,很好。据我了解,当时这家法院是按这两条“法理分析”来审定此案的:一、如果不是你撞倒的,为什么要送受害人上医院?二、如果不是你撞倒的,为什么不在当场抓住肇事者,反而是送受害人上医院?岂非咄咄怪事!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扶老人事件?
生:天津版“彭宇案”,车主许云鹤一审被判赔偿受伤老太10万元;而许云鹤同样坚称,自己是停车搀扶翻越护栏而摔倒的老人。
师:这真是“把护栏拍遍,无人会扶老人意!”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据华西都市报2013年11月23日报道,四川达州三个小孩扶起摔倒的太婆,三个小孩被指肇事,家长被索赔医药费。
师:简直比窦娥还冤。今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就折射出很多人想做善事但又“伤不起”的焦虑。老人,扶还是不扶,这是一个问题。长此以往,扶不起的将是我们坍塌的社会信任。但还是希望我们不要因为怕被讹诈就不再做好事了。这些同学都由材料中的救同学不被相信反遭质疑联想到生活中与之类似的扶老人却被讹的事,我们可以把这一类比联想的方法归纳为“变换事件”(板书:变换事件)
师:扶老人是善行义举中的一个方面,每当我们感动于他人的善行,我们总会想起感动中国人物。你能举出哪些做了好事反而遭误解的人和事的例子呢?
生:武汉市民方俊明为了救假装溺水的顽童,一头跌进水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当时武汉市尚无奖励见义勇为的相关规定,而被救男孩一家也拒绝出具被救的书面证明。28年来方俊明受尽他人的奚落,父亲去世,妻子离开,老母孤身一人既照料瘫痪在床的儿子,又要抚养当时尚在襁褓的孙女,也就是方俊明的女儿。直到2013年,武汉市才确认方俊明当年的救人之举属于见义勇为的行为。
师:迟来的荣誉让我们感受了英雄的委屈,但方俊明却执迷不悔地弘扬着人间大义!还有类似的让人感动的事例吗?
生1: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的刘丽,月薪只有两三千元,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她,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给了贫困学生,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很多人笑她“傻”。但更多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生2:吉林市王昱人、王昱权这对“90后”小姐弟,他们家事沉重、学业繁忙,却在家自办公益性学生沙龙,3年累计接待青少年300余人;并想尽办法,先后令6名辍学少年重返课堂。但他们的行善之举却被人认为是沽名钓誉。
师:帮助别人,却引来质疑。但是这些善良的人们却给我们带来了感动和温暖。每次只要有地震,总有一个企业家捐款捐物很积极,他姓陈。但是他做善事却总是毁誉参半,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生:他叫陈光标。他捐款总是很高调的,开新闻发布会,请记者拍照宣传。大家对他的高调很反感,觉得他这是在作秀。
师:你觉得他是在作秀吗?
生:不是。他这样做是为了让受助者真正受惠。
师:明明白白我的心啊!这样的作秀总比冷漠好。我再给大家一个提示,深圳一名叫丛飞的歌唱家,他做慈善却以凄凉收场,有谁来跟我们谈一谈?
生:他倾尽全力演出、赚钱、捐助,但是等到他得癌症住院后,不仅没有人来慰问他,而且他收到的最后一封信居然是受助者的催款单!
师:想想真是让人寒心啊。不禁要问,我们的善心为什么总是无处安放?!刚才,我们说到了不同性别、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从不同的对象身上我们可以找到不同的素材。这就是类比联想的方法之二:变换对象。(板书:变换对象)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以上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例子,那么,文学作品中有没有做善事行义举却不被感恩反遭质疑误解甚至牺牲了生命的事例呢?
生:大文豪高尔基笔下的美少年丹柯,为了打消族人的疑虑并带领他们走出恐怖的黑森林,毅然抓开自己的胸膛,高擎自己燃烧的心照亮大家前进的道路,带领大家抵达了安宁自由的草原,但那颗骄傲的燃烧的心最终却被族人践踏散裂至于熄灭。
师:一个不被人爱着的人却义无反顾、不求回报地爱着别人,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还有吗?
生:鲁迅的小说《药》塑造的革命者夏瑜,身处牢狱仍然宣扬民主主义思想:这大清是我们大家的,遭到狱卒殴打。他为人民牺牲,愚昧的人民却吃他的鲜血。
师:我们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啊!难怪鲁迅先生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要改变他们的精神”。谁说我们中学生怕周树人呢?这个同学就是一个鲁迅迷嘛!(生笑)
生:我也来说一个鲁迅小说中的例子吧。他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里有篇文章《起死》,讲的是庄子得道成仙,下山度人,遇到路上骷髅头,使其复生。骷髅起死回生后向庄子讨衣服穿,庄子满足了他的要求,但他穿好衣服后却诬告庄子谋财害命。
师:受人恩惠,不仅不涌泉相报,还反咬人一口。
生:莫泊桑《羊脂球》,普法战争期间,一辆法国马车经过敌占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要车上一名绰号为“羊脂球”的妓女陪她过夜后再放这些法国人走。起初,羊脂球出于爱国心严词拒绝,但禁不住同胞的苦苦哀求最终同意。第二天早上马车出发时,昨天还苦苦哀求羊脂球的同胞却换了副嘴脸,个个疏远她,视她为垃圾。
师:牺牲自己的尊严换来同胞的生命,却被同胞弃如草芥。古今中外,这样的善行义举也往往不能摆脱被怀疑遭误解的命运,甚至遭遇了牺牲生命的灾难。这些同学既说到了外国的例子,也说到了中国的例子,这就是我要介绍的类比联想之变换时空的方法,它让我们体会到思接千载、神游万仞的魅力。(板书:变换时空)
师:同学们找到了很多素材,这些素材能帮助我们充分理解作文材料;“三点成一线”,这时候我们可以准确地提炼出中心论点:行善并不都有回报,有时甚至遭误解。有同学可能会说,现在不都是宣扬正能量吗,这么多例子好像都在表明社会道德沦丧、人心不古啊,这都是负能量啊!如何看待行善与回报的问题呢?我认为,行善出自人善良的本性,有时候几乎是人的一种本能,可能从未想过回报;行善之人是宽容的,对于不被感激反遭质疑嘲讽,他们大都一笑而过,但求心安,好一派光风霁月。他们是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所以,就这则材料而言,如果要深入去写,我们可以批评接受了他人的善行义举但不懂感恩与回报的现象,思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探讨危害;亦可赞美不被感激却义无反顾践行善行义举的大爱,号召传递这种温暖。但这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
五、课堂小结
分析材料的核心要素,能帮助我们顺利找到“门”。运用变换事件、对象、时空这些素材类比联想的方法,能让我们的作文素材更丰富;能让我们思路有方,百川归海,帮助我们准确地提炼中心论点,我们就不会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当然前提是你的宝库不是空空如也,所以阅读积累是前提,类比联想是关键。总之,“芝麻开门”,门内是美丽的风景!
[作者通联:湖北十堰市东风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