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我·有效”的高三语文备考教学模式
2014-08-30刘文岩
刘文岩
一、自我监控在高三教学中的特征分析
我们现在所讲的自我监控,是在高三语文备考中的自我监控,除了自我监控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之外,还有着与高三语文备考相关联的独特的特点。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认识高三语文备考中的自我监控,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学习目标的认识。具体指对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所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否明确。而针对高三的语文备考的学习目标,就是具体指学生是否清晰的知道语文备考的内容。
2.对完成学习任务所具备的条件的认识。具体指学生对自身学习环境,包括外界环境(时间、地点、情境),主观思想因素,非智力因素等认识是否清晰。
3.有计划性。具体指能否为完成学习活动安排步骤,作阶段性与全局性的计划设计,并付诸实施。
4.有方法。具体指学生能否根据对学习活动的各因素的认识,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学习,并能够预计学习的有效性,落实实施。
5.有反思。具体指学生能否在一个学习活动完成之后,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检查、总结、反思、评价,为下次学习活动提供借鉴。
以上五个方面,是我们研究高三学生在语文备考中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外在表现,也是我们研究的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在实际操作中的主要对象。
另外,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是在长期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的,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与个体成熟有关的。而作为高三学生,心智已经处于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有较强的自控能力,自律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在高三语文备考中运用自我监控的有利条件。
基于此,我认为高三语文有效备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备考教学关注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通过学习后获得的进步或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切实为提高学生能力素养服务。
2.教学活动关注备考的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的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学中教师教了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这一点,与高考语文备考“时间紧,内容多,效率低”的现状正好形成正反两面,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有效教学的理念,来提高语文备考的效率。
3.有效备考教学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备考反馈也可以量化,以便于及时调整备考内容。
4.有效备考关注在操作过程中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这个意义上,有效备考不但是一种理念,而且是一种工作或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二、构建自我监控与高中语文有效备考模式的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确定有效的备考的内容
当代教学论认为,“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我们的备考要做到有效,弄清楚备考的内容是第一步。语文的备考的内容有哪些,这对于我们并不难以弄清,我们可以根据《考试大纲》中所列的考点内容进行界定即可。但要将诸多的考点内容进行系统化,就必须有一定的思考。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要实现有效的语文备考,必须将备考的内容系统化,整合语文备考的内容,并将之系统化。整体性是系统论的基本原则之一,要做到语文备考的系统化,我们就要对语文备考有整体的了解和认识,并将繁多的备考内容进行“有序”处理,从而为备考的有效性服务。
根据《考纲》所列举的诸多考点,我们可以将高考备考内容分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语言表达;第二板块:阅读;第三板块:写作。
我们把备考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安排后,就可以依此进行系统地训练。不管你采用哪种分法,我们的备考都可以进行系统而有序的操作,这也就符合了系统论的“有序即有效”的观点。
第二个维度:运用有效的备考方法和策略
基于对学习过程的本质是学生认知、智力和情感、人格全面发展的过程的认同,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可以是多样的,但都应把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自主精神放在首位。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注重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备考教学中,我们不能指望学生能“一蹴而就”,应该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略高于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这样才能给学习以合理的刺激,又不会令其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具有学习的动力。“学生能跳一跳就能摘到树上的果实”,这样的备考效果是最好的。在进行考点复习时,两考点之间应该是可以联系上的,复习的不完全是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或者是他们听不懂和无法接受的内容。如,“现代文阅读”中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与“理解文中重要句子”两个考点,就可以是一组先后复习的内容。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基于对词语的掌握,再到对句子的掌握。这样的教学设定,有一定的梯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其次,在训练的方法上,要注重多样性。教师讲评,学生独立训练,讲练结合,专题训练,综合训练,小组合作训练,成果展示训练……各种训练方法,都可以运用到备考当中来。任何一种方法都有使用的局限性,需要其他方法加以补充。此外,一种方法的大量而长时间的使用,也会造成学生的乏味与疲劳,我们的训练方法可以进行多种搭配与组合,对学生形成不同的刺激,这样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个维度: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根据学习自我监控的认知和规律,在培养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时,具体做法如下。
(一)传授学生相关自我监控的知识
自我监控是一种能力,一种心理技能。良好的能力必须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学生要有良好的自我监控能力,必须要对自我监控的知识有较充分的认识。作为教师,应从学生现有认知结构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的学习与自身的认知结构一致,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有关自我监控的知识应包括:
1.学习者对自身特点的认识。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方法的长处与不足,自己在情感、意志与学习能力等个性化的特征表现。自我监控,本身就是学生自我的认识过程和学习过程,学生对自身的特点的认识,就是学习的一个前提,而这一点,也正是发挥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能很好地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培养过硬的意志品质,学习的成效也就有了保障。
2.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也就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与策略,随之而来的也就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所面对的学习任务的性质与特点,从而让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例如,对语文学习当中所面临的“水平性考试”与“高考”两种不同的学习任务,由于学习任务性质的不同,学生就一定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来进行学习,以期获得最佳的效果。
3.学习者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并能指导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结合自身的实际选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达到学习成就的最佳效果。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了解各种学习方法的作用、适用范围与适用条件,并根据学习任务的特点,选用最有效的一种来进行学习,可以说是贯穿整个学习自我监控的过程。而这一点,也往往是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作用的具体表现。
学生了解了这些知识,并不等于就具备了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还必须经过学生的“内化”环节,把知识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而教师在传授这些知识的时候,也一定要结合学生的每一个具体的学习情境进行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能“长篇大论”“生硬施加”地传授。而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知识,才会获得最好的收益,并从而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二)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现代心理学认为,与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有关的内在动机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价值意识、目标定向、学习兴趣等,学生在这些动机成分上表现出来的特点将直接影响其内在的学习动机水平。而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自我监控能力水平的高低。
据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力所能及同时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提供有趣、新奇、有激励作用的任务和活动,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有个人意义的背景材料和任务或言传身教来引导学生的兴趣;合理利用外在奖励,刺激学生学习热情;把长期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可以完成的近期目标,以利于学生体验到自身的提升……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三)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
对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还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也就是“会学”。
研究表明,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有效地运用各种学习的策略,尤其是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运用学习策略促进自身学习。学习策略是学生自觉对学习活动及其因素进行宏观与微观统一的计划、评价、调控以追求最佳学习效率的计策或谋略。学习策略通过对学习方法的积极运用,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性格特征,并引致行动上的主动和坚定,这为学生素质的主动发展创造了条件。拥有充足的学习策略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策略是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不可缺少的条件。
学习策略一般可分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的学习策略,它适合于任何学科的学习;另一类是具体的学习策略,适用于具体的学习内容。而自我监控对两种策略都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例子,讲明各种学习策略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并让学生自己去运用这些学习策略来学习,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记录,自我反思,从中掌握这些学习策略。
(四)向学生提供体验自我监控的内容与过程的机会
向学生提供体验自我监控的内容与过程的机会,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角,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主动求学的学习者,而不是一个在老师引导下的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可以把学习的内容完全交给学生,甚至让学生充当教师,让他们自己思考学习的目标,制定学习的计划,运用学习的策略,调控整个学习的过程,评价学习的结果,从而使学生积极而且自然而然地去体验到自我监控学习的方方面面,促使自我监控能力的提升。这种做法,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提升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的做法。
三、构建“自我·有效”的高中语文备考的模式
依据有效教学的理念,结合高中语文备考的特点,以学生的自我监控为途径,以提高语文备考的有效性为目的,我们在语文的备考中,构建起“自我·有效”的高中语文备考模式。如下图所示:
■
如模式图所示,高中语文的“自主·有效”备考,是以提升教学的效率为核心的,目标在于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在备考的过程中,为学生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提倡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此主动地学习,全面提升自我的备考效率。教师承担起教学的主导者角色,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调控上进行把关。教师在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的基础下,指导学生合理地运用学习策略,师生互动,调动教与学的双重力量,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活动的评价环节,引入多元的评价体系,让教师与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总结,不断修正,不断提高。
要使“自我·有效”的高三语文备考模式做到有效,必须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这一模式当中的角色关系。在“自我·有效”的全程备考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始终处于以下三对角色当中。
1.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引路人”与“跟随者”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毕竟是知识的较丰富者,在备考教学过程中,教师当然有着比学生更加丰富的经验。因此,教师当仁不让的应该是学生备考的引路人。顾名思义,引路人,就是引着学生走上正确道路的人。教师引导学生走一条科学的备考之路,使学生的备考事半而功倍。而学生则应该是在教师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备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是一位“引路人”,并不是主宰者,只是为学生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而学生也应该主动地向教师反馈自我的需要,不要做一个单纯的“跟随者”。
2.教师与学生应该是“策划者”与“执行者”的关系。
教师要对整个备考进行科学有效地设计,大到复习板块的安排,小到每一天作业的布置,都需要教师有一个设想。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的全局意识是影响备考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合理地分布各个考点的复习,科学地安排复习的时间,并及时地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复习的方向或调整复习的强度。教师应该能敏锐地察觉到复习备考当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地做出新的策划。而学生应该要坚决执行教师所做出的计划。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拥有权威,而学生是听从者。这一对关系的明确,是复习备考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3.教师与学生均是“评价者”的关系。
在复习备考中,教师是学生的评价者,这是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的必然角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做为下一阶段教学活动的依据。在“自我·有效”备考模式当中,学生也是复习备考中的评价者。学生既是对自己学习状况的评价者,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者。学生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出优点与缺点,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让教师能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师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并从而改进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是强调“教学相长”的。同时,学生做为教学活动的评价引入“自我·有效”复习备考模式当中,也是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多元评价在备考教学当中的运用。
始终弄清楚在“自我·有效”备考模式当中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也是把“自我·有效”模式的实际作用发挥出来的保障。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明确彼此之间的关系,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角色定位,就可以在实际的操作中调动起积极性,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备考的有效性。
[作者通联:广州市广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