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的选题卖点是什么?
2014-08-30王慧
王慧
向上、励志、讲求真善美,永远是我们要追求的东西,正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造成了今日“正能量”的流行。
2013年底,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主办的“汉语盘点2013”揭晓,其中,“正能量”当选2013年年度国内字词。是什么让“正能量”成为2013年图书选题的热词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探索“正能量”图书到底要向读者传达什么。
什么才是图书的“正能量”?
“正能量”一词本是物理学名词,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伴随着与一个变量有关的自由度的负能量,总是被伴随着另一个纵向自由度的正能量所补偿,所以负能量在实际上从不表现出来。正能量,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体现了人们呼唤公平、正义、温暖的诉求,表达着人们的渴望和期待。
根据图书市场数据公司开卷的数据显示,2012年度开卷监控的含有“正能量”关键词的图书共有35种,而到2014年4月,仅在当月有销售数据的含“正能量”一词的图书就有368种,增长了近10倍。笔者在当当网查询“正能量”一词,有关的图书竟达到1677种。其包含的题材从成功励志到政治军事,从管理学到家庭教育,从旅行随笔到哲学宗教,甚至连投资理财、保健养生、家居风水等类别的图书也都冠以“正能量”的字眼。这些图书,大部分是在书名加上“正能量”的字眼,如《心香:延参法师最新正能量修行笔记书》《读懂宝宝心 激发正能量》《正能量投资学:股民的自我修养》《最励志校园童话:我是正能量小孩(注音版)》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图书书名被冠以“正能量”一词呢?众多的“正能量”图书对年轻人的成长会起到什么影响呢?由于励志图书的主要阅读群体是青年学生以及初入职场的“新鲜”人士,他们大多刚刚步入社会,对这个世界充满疑问和不安,很多出版商正是抓住他们的阅读口味与习惯,出版了大量的心灵鸡汤类励志图书。这类图书主要是通过让青年读者群体树立积极思维来取得好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取得成功。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拼搏的年轻人带来了希望。成功是否就只是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呢?人生巅峰是否就只有这一条路呢?成年人给孩子们灌输的两极分明的正面教育,无非是要保护孩子的纯真,鼓励孩子积极向上。但经历过无数次的碰撞,我们才慢慢地明白,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你不是一个大众眼中的成功者,并不代表你就是个失败者。现在很多人的幸福感特别差,甚至很多普通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他们也都在感慨“我为什么不快乐”。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成功却失去幸福感”的怪圈呢?从创下销售奇迹的畅销书《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三个支点撑起“正能量”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创下了韩国销售超200万册,中国销售超100万册,全亚洲销售超400万册的销售奇迹。作者的名气、作品的后期包装、作品推出之前的预热、作品上市之后的层层推进营销,让这本图书一跃成为读者瞩目的焦点。笔者在这里重点讨论图书选题的本身。
第一,作者的背景。《因为痛,所以叫青春》的作者金兰都先生,他的头衔包括韩国首尔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国总统办公室顾问、三星集团以及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等企业的专业顾问等。拥有这么一长串耀眼的“标签”,毫无疑问,金兰都先生是一位成功人士,但在这本书里,他却没有为读者讲述他是如何成功的,而是帮助年轻人诊视那些无法向他人倾诉的苦痛,并告诉年轻人如何才能从这种苦痛中找到为未来打拼的能量。
第二,图书传递的信息。《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一开始,作者就用一个奇妙的想法对人生与时间做了这样的诠释:假设人的寿命为80年,“24小时相当于1440分钟,而将此分成80年,每等份就是18分钟。1年相当于18分钟,10年相当于3个小时,以此类推20岁是早上6点,29岁才刚刚是上午8点42分。”如果读者认真读了这段话之后,就不会有急躁的情绪,也会重新认识工作、生活、社会。年轻人遇到问题的时候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阅读“正能量”的图书可以增强自己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信心,而不是轻言放弃。
第三,内容的安排。《因为痛,所以叫青春》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我们的希望在哪里——进入这个急躁的社会,你是不是也开始心急,过分看重眼前的成功与失败,总是告诉自己要不停向前,而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迷茫,不知所措;第二章,年轻,所以伤得起——“悬而未决的不安”是人生的必修课,因为你还有无限可能,所以才会时时感到迷茫和恐惧;第三章,奇迹是靠点滴积累而成功的——与其去羡慕别人、做白日梦,甚至是自暴自弃,不如耐心地为明天做准备,当小小的努力汇聚成河时,你也就在人生这条长长的索道上找到了平衡;第四章,我们该用青春追寻什么——用一定的时间去直面自己,将父母的期待、社会大环境、朋友之间的影响等因素全部抛在脑后,正视最本真、最赤裸、最真实的自己,问问自己,而人生的答案往往就藏在你自己的心中。通过这四部分内容,作者将那些“刚刚成长为成年人、开始独自一人面对生活”的年轻人的内心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作为一本写给年轻人看的励志图书,《因为痛,所以叫青春》没有空泛地喊口号,而是如实展现了年轻人的困苦和不安,用一个肺腑的书名直击年轻人的内心,用睿智的语言引导年轻人发现自己,让年轻人领悟到“每当失败的时候,与其放弃,不如做一些在当时的情况下自己可以做到的最好的事情”。
吸取“正能量”并非模仿别人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与空喊“正能量”的励志图书有所不同,它更像是一尺标杆,跟读者成为朋友,而不是给读者强加成功的定义。读者是希望通过阅读提高自我,这恰恰是图书策划人在策划该类选题时,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央电视台有一档栏目叫作《开讲啦》,该节目定义为“中国首台电视青年公开课”。每期节目由一位名人倾情演讲,与十位新锐青年代表进行交流对话。这十位“青年代表”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或刚刚毕业的社会新人,而台下300名观众则都是在校大学生。这种格局与当下流行的求职、选秀节目正相反——台上的人功成名就,台下评点、提问的初出茅庐。在一期以郎朗为嘉宾的节目中,郎朗就面对了十分尖锐的提问。在这堂公开课的青年代表中,24岁的姚呈呈与郎朗同样学了20年钢琴,甚至在深圳大运会的时候还曾有缘与郎朗联弹。她的妈妈像“郎爸”一样管教严格,但是她最终没有走与上钢琴相关的职业道路,从某电力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后,在钢琴和银行之间犹豫,最终选择了后者。“我一样刻苦,一样努力,是什么造成了你我之间的差距?”她将这个尖锐的问题抛向郎朗。郎朗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姚呈呈也没有穷追不舍,而是上台与郎朗联弹了《匈牙利舞曲一号》。最终,我们也许可以从节目制作人吴晓斌的话中找到一丝答案:“郎朗其实代表了中国当代青年成长的一个很特殊的路径,他的成长似乎是中国教育模式的一种成功,观众最感兴趣的可能就在于此,可是,难道真的是中国式教育成功了吗?”国际著名钢琴演奏家,这是一种成功。但在银行从事普通工作,就是失败吗?当然不是。就像金兰都在《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中说的那样,“成功并不体现在某一次令人瞩目的成就之上,而是靠着每天的小小胜负拼凑而成”。
对于众所周知的成功人士,我们要学习的不是他最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功,而是在他们迷茫的时候,在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时候,他们是如何应对的。向上、励志、讲求真善美,永远是我们要追求的东西,正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造成了今日“正能量”的流行。作为图书的策划者,我们要让那些处于迷茫中的读者知道的是,这些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并不是同一个结局。这是一个容易被权威引导的社会,如何让年轻人真正能够用自己的心智去判断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而不是在一种渐渐习惯的状态当中,把自己的幸福交给周围的人,把别人的日子和别人的目的当作自己的,这非常重要。
(作者单位:中国纺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