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莎士比亚笔下的爱的文学王国

2014-08-30李欣欣

考试周刊 2014年54期
关键词:真善美莎士比亚

李欣欣

摘 要: 经典的文学作品总是体现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真、善、美。本文通过探讨莎士比亚文学作品中爱的王国的建立,反映其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永恒价值。主要从其作品中对“真”的热诚、对“善”的颂扬、对“美”的追求这三个方面探讨莎士比亚作品的爱的主题,并从中看出莎士比亚作品对人类的永恒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爱的王国 真善美

莎士比亚的作品以歌颂友谊和爱情为主要内容,赞颂美好的感情世界,渴望建立和谐友善的社会伦理秩序,寻求真实客观的审美理想,即美、善、真高度统一的艺术观念和社会理想。美、善、真统一于爱之中,爱是它们集中和最高的表现。莎士比亚作品的真、善、美思想主题包含丰富的意蕴,有关对友谊、爱情、婚姻、生命价值的称赞,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个人命运的拷问,对时间、社会、历史、艺术的思考,不仅体现了一个时代人文主义的风貌,而且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和开放性意义。

一、对“真”的热诚

对于真,作者认为有两个侧面。一指忠贞,对爱情(或友情)忠贞不渝。作者觉得尽管爱情(或友情)使他身心疲惫,白天劳力,夜里劳心,白天延长苦痛,黑夜使悲哀加重,但诗人仍然坚信爱不是时间的玩偶,真正的爱情绝不会跟随短促的阳光改变,就算到灭亡的边缘,也不低头。

二是艺术的真实性,正是由于这种真实性,才使艺术得以永恒。诗人认为艺术的目的就在于始终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他说:“我啊,忠于爱,也得忠实地描述,人们尽可以把那类空话说个够;我这又不是叫卖,何必夸海口。”帝王们镀金的纪念碑都不能比这强有力的诗句更长寿,你留在诗句里将放出永恒的光辉,诗人以极其豪迈的气概藐视了帝王和时间的威力,在永恒的诗句面前,连那坚持到世界末日的人之子,也将用眼睛称赞你不朽的美丽。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的影响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部莎士比亚的戏剧,它已经成为中国观众最喜爱、最熟知甚至影响最大的一部莎剧。罗密欧、朱丽叶在中国青年男女的心目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们千古绝双的爱情范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爱情的最高境界,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爱情悲剧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相同的知名度,具有相同的经典爱情的意义。爱情自进入人类生活以后,就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整个价值结构。这是人类感情中一种最美好、最高尚的感情,是人类行为的刺激因素中最新的、最强烈的刺激因素。也许是有着太多类似反抗封建婚姻、封建专制的经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自传入中国以来,就成为最受中国人民欢迎、喜爱的莎剧之一,中国人常常把它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和牡丹亭相提并论。

美好、坚贞的爱情被认为是人类文化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创举。爱的悲惨的毁灭正好对中世纪的罪恶提出了无比沉痛的控诉,这些摧残美好事物的魔力构成了爱的悲剧中的强大力量,使人难以逃脱它的控制。在人类历史上,杰出的女性往往具有人类良好的精神与品格,朱丽叶就属于这样一类杰出的女性,以自己宝贵而年轻的生命唱出了一曲生命之歌、爱情之歌、人性的颂歌。她对爱的执著、强烈和极富吸引力的品质,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感情不仅影响了杰出女性的全部生活,还贯穿了她的一生,而且成了人类精神生活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二、对“善”的颂扬

莎剧人物经常谈到上帝的仁慈和至善,以及同情心、怜悯心,乐于宽恕人、救助人等,使观众看到一个博爱众生的在天之父。作家相信发扬仁爱精神能消除纠纷和偏见,迎来一个普遍和谐的繁荣幸福的理想世界。这种仁爱精神在他的诗歌和喜剧作品里表现得格外突出。而且,正是这种仁爱精神构成了他喜剧作品的鲜明个性。莎剧中的仁爱精神从何而来?我们考查莎士比亚作品的文化渊源便得知,它既来自古代的传统,又来自基督教思想。莎士比亚从人文主义思想出发,从基督教传统中接受了博爱观念,并把这种观念与新的理想结合。他相信,爱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可以迎来美好的未来。在《麦克白》中,老翁与洛斯对话时称上帝祝福那些把恶事化成善事、把仇敌化为朋友的人们,示意上帝的本性乃为善,不仅对人满怀爱心,还让人化恶为善、化敌为友。在《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中,塔摩拉说:“作为高尚人格之真实标记的慈悲来自天神,世人欲效法天神,就应有一颗慈悲之心。”

三、对“美”的追求

王忠祥教授说过,莎剧具有穿透时空的魅力,何以可能?只能从剧作家的两个探索中寻求答案。莎剧建构的崇高道德伦理乌托邦,何以可贵?贵在弘扬真善美人性,“真”在诚信,“善”在仁慈,“美”在和谐。

在莎士比亚精神探索和戏剧思维活动中,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改善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莎士比亚能承传这样的伦理道德思想,而且经过戏剧创作,思维活动赋予他的作品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的爱情观、友谊观,国家民族统一主张等。诗人在《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等历史剧中,竭力反对扰乱和平和安宁生活的封建割据、争权夺利的封建战争,呼吁人们关注国家民族的统一。作者认为,美是永恒的,不会因为环境的恶劣、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美是随处不在的,只要有生命、有诗,就会有美的存在与延续。在中世纪的禁欲主义者面前,莎士比亚以极富人文主义思想的笔触,尽情地描写美、歌颂美,为美的存在大声呼号。对于美,作者从他作品的方方面面不断体现出来,如对人性的高度赞美,对友情、爱情美质的赞叹。在诗中,作者曾描述了一张充满人性美丽与魅力的脸,这张脸大大胜过他的诗作。在诗人一贯的思想中,“诗句是一座不倒的丰碑,是永不褪色的花朵”,诗人在《哈姆莱特》中通过哈姆莱特的口赞美道。

莎士比亚对理想的人性可以说是作为个体的人和整体的人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上的平衡和充分圆满的实现,对美好的国度,对“真、善、美”的歌颂和追求,这一切无疑会引起当代人的思考与共鸣,而且对现代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教育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谐秩序的建立为莎士比亚在和谐氛围中歌颂人类美好爱情、友情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背景,因而产生了健康的感情。无论在他的戏剧还是诗歌中,我们都能从中读出美的情境、美的韵味、美的情感和美的人生。他的作品反映了人类共通的感情体验,以及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最终才具有了永恒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朱维之.圣经文学的地位和特质.外国文学研究,1982.

[2]尤·留里科夫.徐泾元译.爱的三种魅力——爱情、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3]李伟民.光荣与梦想——莎士比亚在中国.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

[4]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梁实秋译.莎士比亚全集.内蒙古: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真善美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素描)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习惯了真善美才能拒绝假恶丑
莎士比亚书店:巴黎左岸的梦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做一个真实有用的人——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