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栽培在盐碱地区的适用性
2014-08-30谢建敏
谢建敏
摘 要 我国盐碱化土地面积广大,面临较为紧迫的盐碱化治理任务。国内外经验证明,以培植耐盐植物为途径的绿化栽培行为,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掘盐碱土地所蕴含的巨大农业利用潜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通过对盐碱地区环境的科学调研,合理择取与搭配耐盐碱绿化植物、建立长久的绿化栽培管理机制。绿化栽培在盐碱地区的适用性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 绿化栽培;盐碱地区;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受地理环境以及地质条件差异的影响,我国很多地区存在地下水位高的现象,产生土壤盐碱化等环境问题,盐碱地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以及沿海一带,总面积约0.33亿km2。国内外治理盐碱化土地的经验证明,通过选取适宜的耐盐碱植物进行绿化栽培,对改良土地盐碱化具有积极效果。如何在盐碱化地区推广绿化栽培技术,充分发掘盐碱荒地的农业利用潜力,实现环境效益与建设利用的双赢目标,是当前环境工程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 当前盐碱地区绿化栽培工作回顾
在盐碱化地区推广绿化栽培,根本目标在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作为新世纪三大主题之一,其工作开展势必具有长期性与复杂性。在盐碱地区推行绿化栽培,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而且可以有效利用耐盐碱植物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因而是当前治理土地盐碱化的有效途径。
当前盐碱地区绿化栽培工作已凸显成效。根据对盐碱地区前期环境工作调查的不断深入和各项标准的不断完备,为绿化决策提供了比较详尽的基础资料。盐碱地区的耐盐碱植物不仅分布广泛,而且数量巨大,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不仅充分利用了当地特色资源,而且给当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高效生态经济带来新的契机。盐碱地绿化工作中的相应技术配套模式不断增加,发挥了技术对环境治理的积极作用。
但也应看到当前盐碱地区绿化栽培工作中的不足。由于盐碱地区具体环境的特殊性,造成前期土壤盐分测量工作缺少更为精确的标准,在土地测量深度与层次方面较难把握;缺少对盐碱土地的绿化主体植物耐盐标准的精确衡量,绿化树种的种类以及搭配还须进一步优化;缺乏长效管理机制,把握不好环境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点,易于产生二次环境问题,降低了前期盐碱地改良所产生的绿化成效。
综合这两方面来看,盐碱地区虽然已经产生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但是,科学规划指导下的绿化栽培对改良现有环境的实效已经显现,绿化栽培在盐碱地区的适用性与可行性也被盐碱化治理工作的实践不断证明。
2 相应措施
在盐碱地区推广绿化栽培,首先,要对实践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考虑,分析影响绿化栽培活动的主要因素。盐碱化地区的绿化栽培影响因素,应包括当地自然环境、耐盐碱植物自身特性、技术配套模式、管理利用机制等。
由于各地具体的气候、降水等自然环境条件千差万别,所以不论是盐碱地区还是耐盐碱植物,都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差异,这就要求在制定绿化栽培计划时,既要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又要选择适合本区域环境条件的最佳耐盐碱树种,坚持“因地制宜”的指导原则。技术手段以及技术配套模式,对提高绿化栽培成效具有积极作用,但也要自觉避免重技术轻保护的趋向,要将技术与经济、环境相结合,从而使技术融入环境实现其可持续利用的价值。只要从这几个方面具体展开工作,那么绿化栽培在盐碱地区的适用性将会被充分发挥出来。
2.1 加强对盐碱地区环境的基础调研工作
土壤在积盐过程中,积累与淋溶作用交替进行,一旦积累略多于淋溶,便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问题。要注意土壤中水盐运动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合理选择土壤盐分的测量时间。要深入调查研究土壤盐分与树木生长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对统一的土壤盐分测定标准,规范土壤盐分分析的取样深度与土壤层次。重视土壤质地与结构、地下水位的深度变化、矿化程度以及盐分种类的调查工作。加强对本地区的地质条件勘察,为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提供相关的地质资料。
2.2 合理选择与配置盐碱地的绿化植物
盐碱地区良好绿化效果的实现,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是重点,所以,要熟悉适宜于盐碱地绿化栽植的植物种类以及植物的生长特性。我国分布较广的抗盐碱树种有:法桐、皂荚、合欢、国槐、红柳、银杏、刺槐、胡杨、宁夏枸杞、碧桃、沙枣、新疆杨及樱花等等。耐盐耐水湿碱树种有:臭椿、白丁香、金银花、皂荚、合欢、杜仲、月季、碧桃、剑麻、大叶黄杨、刺槐、枣树、泡桐、榆树及珍珠梅等等。
盐碱地区的绿化栽培,要贯彻“因地制宜”原则,实地测验表明,在滨海盐碱化地区种植怪柳、翅碱蓬、芦苇、甘草等耐盐植物,可以提高盐碱地的产出功能,增强开发利用程度,取得良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在西北地区,种植红豆草、聚合草、苇状羊毛、苜蓿、小冠花对盐碱地改良与高效利用作用显著。而在我国东北地区,通过选择云杉、樟子松、垂柳、沙棘及垂榆等造林树种,也在改良土地盐碱化的工作中取得显著效果。
近年来,种植绿肥被证明是盐碱地绿化改良的一项有益补充,通过种植紫花苜蓿、田菁、绿豆等地面植物,能够增加地表植被覆盖面积,降低水分蒸发,对调控土壤水盐运动具有显著效果。
2.3 利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盐碱地区绿化栽培的成效
要建立精准的树木受盐害程度分级标准。加强对盐碱治理地区树木耐盐能力的精确测量,由于树木的耐盐能力与树龄之间成正比,所以,在选择盐碱地区造林绿化树种时,不能以盐碱地散生的大树的耐盐力作为标准,而应综合考虑树龄因素以及实验对象数量,选择合理的平均数值作为参考,对耐盐碱植物的离子相关性、水分相关系数、渗透式调节及光合作用等进行综合考量。加强育种工作的技术投入,培育新的耐盐碱植物品种。
针对盐碱土壤的化学特性,利用相应的化学方法进行治理,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针对盐碱地土壤含氮量、有机质含量低的特点,通过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在绿化区域内建立完整的排水系统,借助雨水的天然淋溶作用;在排水系统良好的情况下,通过引淡压盐、灌水洗盐等方式,溶解土壤盐分,降低盐碱化程度。采取可行的地表覆盖措施,通过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残茬覆盖等,降低地表水分蒸发,辅助土壤肥力的积累。
2.4 建立起长久的盐碱地区绿化栽培管理机制
盐碱地的绿化造林,客观上形成了大量的林业资源,具备满足国民经济以及人民生产生活的能力,但这一能力的发挥,必须要关注土壤含盐量的变化情况,充分重视盐碱地利用的可持续能力,防止过度利用造成的二次环境问题,在开发还是放弃、利用还是休养之间做好利弊权衡。注重综合效益,将盐碱地的改良治理与农业高效利用相结合,不断提高盐碱地的生态环境水准与现实生产力。
3 结语
盐碱土地治理,是我国生态建设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绿化栽培在盐碱化地区的适用性问题,不仅直接对当地人居环境的改善以及环境优化产生影响,更关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长久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影响绿化实践诸因素的综合考虑,将盐碱地前期环境调研、中期耐盐碱树种监测管理,后期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等方面相结合,绿化栽培在盐碱地区的适用性与成效将会更加突出,盐碱地绿化这一当前环境工程工作者所面临的社会研究的重要任务才能得到圆满解决。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