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调研报告

2014-08-30王一萍

科技视界 2014年23期
关键词:电子产品调研毕业生

王一萍

(重庆市工业学校,中国 重庆 400043)

0 引言

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首先要制定符合专业发展要求的课程标准,而制定课程标准的前提是要进行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调研。《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团队本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涵盖的职业岗位群为依托,深入到企业调研,分析职业岗位群与工作任务,归纳岗位职业能力,找准课程定位,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形成了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资料。为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1 课程调研的基本情况

1.1 调研内容

需要具备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的岗位、对象、需要具备的知识及岗位职业能力。

1.2 调研方式

走访企业,参观电子企业生产现场、查阅电子企业相关规章制度与规程、与企业相关人员座谈。了解企业对《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见解和相关电子技术专业知识需求,以便进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实践环节的设置和课程教学标准的更新完善等,努力从课程的各方面加强与企业的交流。

与本专业毕业生座谈.。了解相关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听取他们对《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建议,在现今工作中应用到了哪些《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知识和实践能力,认为当时在校学习《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期间存在哪些不足和漏洞。

1.3 调研对象

一线作业工人、管理人员、技术部负责人、部门经理、电类专业毕业生等。

1.4 调研范围

主要走访了重庆格力电器有限公司、重庆海尔集团、重庆树德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利德是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旭硕有限公司、重庆电器研究所、重庆中航微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

2 调研结果分析

2.1 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

现在大部分企业均要求毕业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毕业生工作后能尽快适应岗位、尽快上岗工作。企业都不愿意给毕业生很长时间的岗前培训,要求毕业生上岗马上就能熟悉工作流程,尽快为企业出一份力,为企业创收。同时要求毕业生有很强的协作能力,能与企业的员工都合得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企业做好本职工作。企业还要求毕业生有很强的沟通交际能力,要善于交朋友,如果你总是不善于沟通,就很难在一个企业立足。

2.2 毕业生就业状况

电子信息类人才在全国各地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就重庆市而言,近年来吸引了许多电子、信息、IT业的大企业来渝投产。对电子专业的人才需求逐步旺盛。

目前电子行业中新技术、新工艺、新元件、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随着电子产品功能日益完善,必然需要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而且慢慢带动了与电子技术相关的其他领域的发展。大多数电子产品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电子集成块,而是一个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电力电子类等众多领域的统一整体,这必然需要电子技术领域的大量人员。现在电类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6%以上,毕业生所选择的就业岗位是毕业生数量的2至3倍。

2.3 专业毕业生方面的调研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团队在对电类专业的100名毕业生调研中发现,所有被调查者都认为《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类专业一门必修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中职学生对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选用,电子产品的加工工艺、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等。

毕业生们提出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过多,而实践环节缺乏,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增强实践环节教学。同时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应更形式多样,使课程内容更生动有趣。

3 对课程建设的一些建议

3.1 更新思路

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教材内容往往滞后,课程的教学应该进一步、更深入的和行业结合,加大市场调研的力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建设一些电子技术的新实验室,采取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购买一些新的电子器件产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2 注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理论学习的枯燥,学习兴趣也会提高,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理实一体化主要是通过几个实实在在的产品制作分析设计再制作,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实施过程的步骤是:实践—理论—理论—实践。这样一个过程中,能让学生懂得该如何来学习这些知识,哪些该掌握,哪些只是了解,哪些甚至不予理会。比如在一个产品中用到了三极管,我们怎么样来学习三极管呢?通过产品的制作、分析过程就能使我们知道怎样检测与选用三极管,怎样去判别它在电路中是否正常工作。

同时课程建设中试题库和电子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建设还要不断地更新、完善,以适应行业的发展。

3.3 强化实践教学

要继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训力度,增加实训时间、按行业的要求培养出企业所需的熟练的技能型人才,实现真正的“零距离”。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到企业现场多看看,了解企业对学生的各方面要求。

3.4 加强职业资格培训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劳动者达到从事某种职业的最低要求,目前,我校推有“双证”制教学,把《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和无线电装接工职业培训有效的结合起来是强化学生技能学习的有效途径。

3.5 加强师资建设

电子技术课程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教师队伍建设必然是重中之重。继续引进电子类高学历的人才,鼓励现有教师深造学习,完善教师的培训学习制度,建立有效的学习进修机制,尽快建成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电子技术课程的发展保驾护航。

总之,通过本次对相关企业和毕业生的调研,对课程的设置有了很大的了解,也发现了电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系列问题,这对于我们在完善《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设置、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上提供了很多可供参考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电子产品调研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帮孩子减少对电子产品的迷恋
我国小型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模式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最“叛逆”的毕业生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