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主政西北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具体方式
2014-08-30张梦婷
摘要:习仲勋在其主政西北时期以一名合格马克思主义者的气魄,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逐渐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民族特点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习仲勋积极进行政治争取,坚持以和平方针为主解决民族叛乱;积极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主张建立民族的统一战线;重视培养民族干部,强调建立民族地区的文教统一战线,以具体的方式探索实践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
关键词:习仲勋主政西北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推进方式
中图分类号:D61
习仲勋在其主政西北的历史时期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逐渐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习仲勋以“稳进慎重”的方针成功地解决了西北地区的大量民族问题,在坚持中央政策的大前提下以灵活多变的方针团结了大量的民族人士。其对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极大地促进了西北地区的民族团结。习仲勋以其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进程。
一、积极进行政治争取,以和平方针为主解决民族叛乱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潜藏在大陆的国民党残余势力仍然企图进行负隅顽抗,对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破坏。在西北地区,国民党潜伏特务利用当地的残余土匪、恶霸势力,勾结民族分裂分子从事叛乱活动。这些匪特利用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历史隔阂,大肆散播谣言,挑拨民族关系,组织暴动,严重的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地区等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暴乱活动,剿匪斗争成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工作。习仲勋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对任何土匪事件都要先防御、后进攻,先分化、后打击,先争取、后进剿,以及在必要情况下实行剿匪结合的办法。”[1]52习仲勋在贯彻中央民族政策的基础上,坚持以政治争取为主,以和平方式成功地处理了西北地区的暴乱事件。习仲勋在收服项谦,解决青海昂拉部落叛乱时一直坚持政治争取为主的方针。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多次要求进行军事收复,习仲勋则一再主张首先要做好政治争取工作。习仲勋指出:“现时争取和平解决于我政治上甚有利,万一和平解决不成,这样做好了才给军事进剿造成必要的条件。……慎重考虑问题并不等于不打项谦,而是打不打,怎样打才对我完全有利,急躁情绪是要防止的。”[2]58习仲勋认为对项谦的争取不仅是对项谦一人的争取,更是对民族地区更多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争取。因此,习仲勋认为应该尽一切可能继续进行争取工作,对于已经做过的要继续加强,没有做好的要重新做。在习仲勋的指导下,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动员十世班禅、喜饶嘉措等及许多藏族部落上层人士对项谦进行了十七次的争取活动。争取无果后,习仲勋和中共中央西北局最终同意了进行军事进剿的方针。尽管如此,习仲勋仍然没有放弃进行政治争取的方针。从进剿前一直到进剿后,习仲勋始终对项谦及昂拉部落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即使是在项谦武装叛乱失败后逃亡山林,习仲勋仍然嘱咐青海省委和省政府要按政策处理,表现出党和人民的最大诚意,争取项谦的归来。在项谦归来后,习仲勋进一步指示要做好打消项谦顾虑的工作,使项谦能够真心实意地认同党的政策。收服项谦,解决了青海昂拉部落叛乱问题,是习仲勋坚持政治争取方针的成功运用。
西北民族问题具有其特殊性,因此民族政策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习仲勋在面对西北地区的民族叛乱时,并没有采用简单粗暴的暴力方式对待叛乱,而是根据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了进行政治争取的和平方针。习仲勋坚持对国民党残余分子和民族首领严格区分的政策,国民党残余势力是与无产阶级专政根本对立的,因此对待国民党特务和残余分子要进行坚决镇压;但是对于部落的少数民族头领则应尽最大努力进行政治争取。除此以外,还应该将少数民族叛乱分子和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区分,对少数民族叛乱分子进行政治争取和军事进剿相结合的方针,对少数民族群众则要保护和关怀。对项谦的成功收复和对昂拉部落叛乱的顺利解决是习仲勋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下,根据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制定的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方针。习仲勋坚持以政治争取解决民族叛乱问题的具体方式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进程。
二、积极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主张建立民族的统一战线
积极建立包括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习仲勋在西北地区领导民族工作时的重大指导思想。习仲勋强调:“在少数民族地区不应过早强调阶级矛盾和社会改革”,应该积极团结有影响力的民族上层人士,发挥他们的作用。[2]45习仲勋认为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在处理民族问题时,在某些方面具有汉族干部所不能相比的优势,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是解决西北地区民族问题的重要途径。习仲勋以真诚的态度与藏族上层人士黄正清、甘肃的马洪宾,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等多名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平凉西吉爆发叛乱后,习仲勋亲赴兰州,与当时甘肃的大阿訇马振武和甘肃省委副书记孙作宾进行谈话,提出对待上层叛乱分子的政策——“只看现在,不问过去”,只要其放下武器投向人民就可免死。[2]55在听到习仲勋的一席话后,马振武随孙作宾前往平凉共同进行招降叛乱分子的工作,在党的宽大政策和马振武的劝说下马国瑗等大小匪首先后投降,平凉西吉叛乱得以平息。在瓦解活跃于甘南藏区的马家股匪的活动中,习仲勋充分发挥了藏族上层人士黄正清的作用,黄正清进入该区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争取了大部分的藏族部落,对瓦解马良股匪起了积极的作用。[3]306事实证明,习仲勋团结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对处理民族问题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习仲勋在受中央委派赴新疆处理乌斯满事件时,旗帜鲜明的提出:“党在新疆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组织一个民族的民主的统一战线。与汉族地区比较,新疆的统一战线应当是更加广泛。除了帝国主义分子、反革命分子、地主阶级外,各族的各个阶级、阶层、集团和重要人物以及地主阶级分化出来的开明分子,都是我们团结的对象。”[4]119团结民族领袖、宗教人物及部落头领在新疆地区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民族上层人士通常在本民族中都具有一定的威望和群众基础,对他们的团结既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民族影响力,又能为党和政府赢得一定的群众基础。因此,习仲勋指出:“团结上层分子,是从群众利益出发,是全面的群众观点。”[4]120习仲勋从群众利益出发,积极团结民族上层人士,成功的解决了新疆乌斯满事件。习仲勋在谈到对西藏工作的几点意见时也提出:“对班禅集团要多帮助,多扶持,只要‘大同就可以,‘小异是要有的。”[5]106习仲勋认为只要这些上层人士在大的方面是与党合作的,就是可以团结的对象。民族地区的统一战线只要有“大同”就可以团结一切人士。
马克思主义从来就坚持一切有助于消灭民族差别、消除民族隔阂的原则,支持一切促进各民族间日益紧密的联系和促进各民族打成一片的措施。因此,应该抛弃一切民族狭隘思想,采取一切可以促进民族团结的措施来消除民族隔阂。作为西北最高党政军领导人的习仲勋从西北地区的具体情况出发,按照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进行民族工作。他提出:“对各少数民族的统一战线工作是要和那里的一些封建势力打交道,这一条我们要懂得。”[6]74因此在民族地区,宗教问题是与民族问题相联系的,所以对于一些喇嘛、活佛要进行团结。对游牧区的部落首领、千百户等封建势力也要进行团结。因为团结这些上层人士,才能更好的团结下层人士。习仲勋同时指出对待上层分子不能笼统的讲团结,在上层分子中哪些是进步的,哪些是落后和反动的都要有清晰的区分,应该做到团结进步的,争取中间的,孤立和打击反动的。[6]74习仲勋不仅强调了团结民族上层人士的重要性,而且对团结的对象进行了具体的区分,制定了具体的团结方针。习仲勋一再指出:“西北地区的统一战线工作,就是在民族与宗教问题上和敌人竞争。”[7]113习仲勋充分认识到实现西北地区的民族团结必须对民族特点和宗教问题进行很好的把握,因此,建立包括民族首领、宗教人士在内的统一战线是消除民族隔阂,实现各民族打成一片的有效方针。习仲勋积极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主张建立民族的统一战线是其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地区特点相结合的创造性发展,是其推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具体方式之一。
三、重视培养民族干部,强调建立民族地区的文教统一战线
习仲勋在长期的民族工作中认识到高素质的民族干部对于民族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作用。习仲勋非常重视民族学院的开办。习仲勋曾指出:“我们必须要把它办好,哪怕在别的方面少用一些钱,在这方面应该多花一些钱,干部要派强一点。”民族学院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培养民族干部的重任,对于民族学院中存在的问题一定要认真解决。习仲勋在西北民族学院的开学典礼上首先指出现在的民族学院与过去蒋介石统治下的民族学院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民族学院是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之下,为各民族人民服务,为建设各少数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幸福的生活而斗争。”[8]92因此,民族院校是培养大量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人才的重要基地。具有坚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人才为各少数民族的解放和发展创造了基本的干部条件。习仲勋指出:“在民族工作方面,没有别的事比这件事更为重要的了。”[8]93培养高素质的民族干部不仅是民族学院的重大任务,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迫切要求。习仲勋认为培养民族干部主要有两个基本方向:“一是着重培养各民族的知识分子;二是把各民族地区社会改革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加以训练。”[8]75后者因为其长期从事大量的群众工作,因此是培养的主要对象。总而言之,习仲勋对培养民族干部的重视一直贯彻于民族工作的始终,他强调建立文教统一战线来实现民族团结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习仲勋特别强调尊重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的重要性,认为对清真寺、教党等宗教场所应保持原样,对班禅、喇嘛等宗教首领予应以团结,对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要予以尊重,在民族地区要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习仲勋积极推进了对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三自”运动(自传、自养、自治)运动,为保护宗教发展和维护国家独立贡献了力量。总之,党和政府能否对宗教文化作出正确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团结和稳定。此外,民族风俗也是民族地区文化的一部分。尊重和保护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是汉族干部融入民族地区的必要条件。习仲勋重视培养民族干部,建立民族地区的文教统一战线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地区民族工作的顺利开展。
习仲勋充分认识到,发展民族语言在内的民族文化是动员各民族参加到社会建设事业中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指导工作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理论进行了中国化的探索和实践。习仲勋非常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并要求汉族干部在进行民族工作时一定要充分尊重民族地区的实际,对民族文化予以保护和发展。习仲勋指出:“各民族的文化,要共同发展,要互相交流,特别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他们本民族的文化。”[9]98对于藏族、维吾尔族、回族、蒙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应该帮助其发展,并在尊重其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与各民族文化间的交融。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增强少数民族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使其真正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目前发展各少数民族文化最重要的工作,是办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学校。······各高等学校应注意吸收少数民族学生,以便为各民族培养经济、政法和文化建设的干部。”民族院校包括中央、地方民族院校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习仲勋通过开办民族院校培养民族干部,建立民族地区的文教统一战线方式探索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道路。
习仲勋坚持政治争取的方针,成功地收复了项谦,解决了昂拉部落的叛乱问题。习仲勋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作用,成功地解决了平凉西吉叛乱和新疆乌斯满事件,增进了对西藏问题的认识。习仲勋重视培养民族干部,大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习仲勋以一名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气魄,通过平息叛乱,团结民族上层人士,建立文教统一战线等具体方式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习仲勋.在中共中央西北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M].1950-6-29//《习仲勋传》委员会.习仲勋传(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习仲勋传》委员会.习仲勋传(下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习仲勋.关于西北地区的商业调整、人民生活状况和民族工作问题[M]//习仲勋文集(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
[4]习仲勋.党在新疆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组织民族的民主的统一战线[M]//习仲勋论统一战线.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5]习仲勋.对西藏工作的几点意见[M]//习仲勋论统一战线.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6]习仲勋.在西北统战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习仲勋论统一战线.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7]习仲勋.西北地区的土地改革、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M]//习仲勋论统一战线.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8]习仲勋.在西北民族学院开学典礼上的讲话[M]//习仲勋论统一战线.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9]习仲勋.关于文化统一战线问题[M]//习仲勋论统一战线.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张梦婷(1990—),女,内蒙古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责任编辑:杨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