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迷失的钢琴天才

2014-08-29田夕

北京纪事 2014年9期
关键词:李云迪柴可夫斯基郎朗

田夕

不久前《中国新闻周刊》刊登了一篇有关钢琴天才沈文裕的文章,标题是《一个钢琴天才的迷失》,写的是青年钢琴家沈文裕因为父母的过度呵护和家长式管理,造成其没有完成在德国的学业,还得罪了老师。这种管教还造成沈文裕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成熟,盲目参加各种级别的钢琴赛,被外国某评委批评为“stupid(愚蠢)”。经纪人也不愿意为他联系演出,沈文裕出场费很低,才3万人民币,大部分是钢琴厂家的演出邀请等等。全篇文章的最终观点就是:这位钢琴天才本应该取得不亚于郎朗和李云迪的成就,出场费也不该这么低,在父母的中国式管理下,迷失了自我。

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虽然说得不无道理,尤其是讲到父母对沈文裕过度呵护造成其生活能力比较差的段落,曾经目睹过很多类似事例的笔者也是深有同感。但是本人还有和文章作者在如何定义成功方面有一定分歧。全篇文章虽然没有说沈文裕不成功的词语,可是读者只要不傻,就能看出作者从沈文裕的学业、出场费、音乐会层次等方面的描写,暗含着“沈文裕很不成功”的意思。其实,我觉得沈文裕还是比较成功的。

先看沈文裕的比赛和工作经历:2003年6月,获得第14届伊丽莎白王后国际钢琴大赛第二名,也成了大赛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18岁(2005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钢琴大赛上轻松赢得第一名。2008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8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成年组决赛中,沈文裕以98.63分的成绩夺得第一名。2010年被聘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被南京艺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从比赛经历可以看出,沈文裕很成功,要知道国际上最知名的钢琴比赛前两位就是肖邦大赛和伊丽莎白王后大赛。肖邦比赛李云迪曾拿过金奖,伊丽莎白比赛沈文裕获奖。

对比郎朗,不过是曾经取得“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家”比赛的一个奖,这个比赛的权威度远低于“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中国只有刘诗昆和殷承宗得过奖。

沈文裕获得央视钢琴、小提琴大赛第一名后,还被聘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被南京艺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当然愿意不愿意去上班是他自己的事情。在工作上,沈文裕难道还不够成功吗?

如果看出场费和演出层次,沈文裕的演出可能是不如李云迪和郎朗“成功”,但是要知道,商业演出里面有很深的水,如果商家觉得你自身缺乏炒作的点,例如这位钢琴家长得不够帅,不够性感,或者没有绯闻,很可能你弹得不错,也不会用你。现在的青年人喜爱并懂得古典音乐的又占多大比例呢?2008年《华尔街日报》在《李云迪解约背后》的报道中写到:“李云迪关注对音乐作品内在精神的深入探求,而这正是唱片公司和音乐会赞助商所惧怕并鼓噪着要淹没的。”这些唱片公司希望钢琴家能演奏年轻人喜欢的东西,还能有吸引年轻人的“炒作点”。例如为了商业演出的效果,唱片商特意把李云迪包装成中性的模样。让王羽佳走性感路线,让王羽佳穿超短裙,还非要让王羽佳赤裸着胳膊,低胸趴在桌子上用双手在白色桌布上划来划去,娇羞地看着前方,拍出这样的照片作为CD封面。

而沈文裕除了技术不错,可是身材和长相都很普通,怎么低胸也不可能唱片大卖啊。所以沈文裕虽然出场费才几万元,可是一年下来收入也不低了,否则他怎么买得起价值上百万的斯坦威钢琴呢?因为演出层次和出场费的差别,就说沈文裕不成功,我觉得还是有失偏颇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李云迪和郎朗,郎朗毕竟是经过在世界各地上千场的辛勤演出和唱片商背后的包装炒作出来的明星,他的成功在世界钢琴界也是少有的,不是说长了双叫手的东西,弹了钢琴,就必须达到郎朗的出场费的。要这样才算成功,那全世界成千上万钢琴家都别活了,死了算了,因为出场费不如郎朗啊!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猜你喜欢

李云迪柴可夫斯基郎朗
“郎朗山艺行”活动掠影
采访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选拔赛
郎朗与吉娜 在婚姻里活成孩子
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
郎朗背后的那个男人
故意输球的李云迪
我和郎朗
李云迪爱的AB面:那鲜活的“哥大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