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郁:天赋决定你能走多远

2014-08-29那子

北京纪事 2014年9期
关键词:陆川姚晨金马奖

那子

30岁时,他成为金马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摄影师。“艺术家和电影工作者的区别在于,你经历过的每件事、每个成长的瞬间,都是为你拍出或者理解一个新的画面服务的。”在电影学院上学时,曹郁最大的兴趣就是研究器材和泡图书馆,《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是他从图书馆借阅最多的书籍。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他会复印下来。

这本杂志经常会刊登世界上最优秀的摄影师专访。那时,他隐隐约约幻想着,哪天自己也能上这本杂志就太牛了。

终于有一天,曹郁接到一个来自美国的电话——《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记者约他专访。

那一刻,十几年前的幻想忽然清晰起来。

感受到力量、勇气、荣誉和爱

曹郁的父亲是北影厂的编剧,小时候,父亲经常带他去拍摄现场。然而,他很纳闷,对比眼前,影像出来后怎么完全不一样了?比如,1988年上映的电影《末代皇帝》里,故宫部分的拍摄让14岁的曹郁很不解。他跑去午门和太和殿,站在影片中的拍摄角度看,却怎么也看不出电影里的感觉。他想,一定是摄影师把它拍成了这个样子。从那时起,他对摄影师这个行业充满了崇拜和兴趣。

曹郁从初三起决定要当一名摄影师,然而,因为成绩很差,这个理想在老师眼里就是——因为你学习特差,所以只能选择这个。

不料,进入电影学院后,曹郁大学四年的成绩一直名列第一,年年拿奖学金,当学习委员。他说:“因为我特别热爱这件事。”

1997年电影学院毕业后,曹郁连续拍了6部有时连他自己都想不起来的电影,每部戏的酬劳只有几千元。“有好几年,我存折上的存款都没超过5000元。”

没有工作时,曹郁通常都会宅在家里,把玩相机、看电影、欣赏画册、听音乐。他家里最多的东西,就是各种音乐碟片。

这样的日子消磨着他的意志,慢慢地,曹郁觉得梦想越来越缥缈,没有用武之地。穷得太久了,曹郁决定接拍广告。

2001年,他拍摄的第二个电信广告获得纽约广告节摄影奖提名。第三个广告是百事可乐。在广告界,品牌的认可是对一个人最大的肯定。最火的时候,他一年拍80条广告,经常是刚出了这个摄影棚,就进入那个摄影棚。貌似很充实,但他隐约觉得有些不安,可因为太过忙碌,也没时间思考。“我是当时北京价钱最高的广告摄影师。第一次买了房,生活比较滋润,也胖了好多。”

然而,专业上的优秀,并没让曹郁走出中学时留下的阴影。直到 2003年,陆川找到曹郁,递给他《可可西里》的剧本。他们在大学时就认识,曹郁本科时,陆川在读研究生。上学期间,他们合作过一部电视剧,拍到一半,曹郁因为要写毕业论文而退出。

那时的曹郁对可可西里没有任何概念,看了照片,发现那是一个特别恐怖的不毛之地,挣扎了很久。偶然在一本汽车杂志上看到一张照片,一个人开着越野车在可可西里,那张照片开启了曹郁一直以来的梦想——拍一部1∶2.40的宽银幕电影,像西部片一样开阔的电影。

他接拍了这部影片。

拍摄《可可西里》的4个月,曹郁的内心真正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在那里,他学会了开车,在空旷的高原上自由驰骋,那种感觉让他仿佛回到了童年。他自信了,最重要一点,他发现自己是有力量的、原始的、简单的、浓烈的人。

2004年,《可可西里》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摄影奖。彼时,曹郁30岁,是金马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摄影师。

“因为这部电影,让我们有了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力量、勇气、荣誉和爱。”这是曹郁的获奖感言。

终于可以拍大片了

电影《可可西里》让曹郁收获了名气,按理应该有不少电影找到他,可看他的简历,从这之后直到2006年准备《南京!南京!》的拍摄之前,竟然连着三年都在拍广告。

“我这人挺较劲的,觉得没有合适的电影,不如拍广告。拍广告可以让摄影师积累很多技术性的经验,我权当技术练习了。直到《南京!南京!》出现,我才觉得,这个电影既像陆川的,又像我的,才决定重新开始拍电影。”曹郁说。

其实,早在《可可西里》的拍摄过程中,陆川便和曹郁说将来要拍部南京大屠杀的戏。

那么大场面,他没敢想,自然也没敢往心里去。

2006年,当陆川找到曹郁讲述《南京!南京!》的故事时,他的脑海里闪现的全是“脸”——在战争中幸存或死去的一张张脸,他认为这是一部关于“脸”的电影,以“脸”来表现战争中人的精神状态。这很抽象,有一种诗意的神性在里面。

“拍成黑白片可以吗?因为黑白片可以排除色彩的干扰,直达人物的内心。它是抽象的,有一种天然的精神提纯作用,你会有走到人的灵魂里去的感觉。而且,大屠杀场面会有太多流血的镜头,我怕观众会忍受不了。”曹郁问。

陆川有些犹豫,因为《辛德勒的名单》就是黑白电影。

制片人则担心观众不会为一部两个半小时的黑白片买单,毕竟,在中国已经有20年没有公开发行过黑白电影了。

曹郁拍了三次黑白和彩色对比的试片给他们看,最终,银幕效果说服了他们。

《可可西里》当时的投资只有700多万,《南京!南京!》投资8000万。“我们终于可以拍大片了!”曹郁激动地想。

头几天的拍摄,全是拍大片用的摇臂,但影像效果却像缺少情感的商业大片。他决定从摇臂上卸下摄影机,扛在肩上,第一次手持拍摄就找到了他一直想要的感觉——特别真实的纪录感。

《南京!南京!》中,曹郁用彩色胶片拍黑白电影,这在国内是第一例。陆川说,摄影师曹郁更像一个演员,像观众的眼睛一样,穿越那段灾难。

2009年11月28日,凭借《南京!南京!》,曹郁第二次获得了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摄影提名。这一次,他没去现场。

当时,曹郁正在拍摄张扬导演的《无人驾驶》,那天正好要拍一个大场面,人好不容易凑在了一起,他不好意思请假。而且,他觉得,“都得过一次奖了,这次肯定不会再是我了。”

这一年,金马奖的主题是向摄影师致敬,曹郁第二次获金马奖最佳摄影。

“后来才知道是这样一个主题,电影节上有过几次这样的主题啊,挺珍贵的,有点遗憾。而且,我没去,人家照样把奖给我了,这让我非常不好意思。”

第57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第三届亚太电影大奖最佳摄影、第四届亚洲电影大奖、第37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摄影奖第二名……《南京!南京!》把曹郁的事业推向了一个高潮。

你的目标是想要做艺术家?曹郁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从干这行开始就这么想的,拍到现在只能证明他就是。“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得看你有没有这个天赋。比如说,你想成为刘易斯那样的百米运动员,他肯定有运动天赋,如果没有,再努力也没用。天赋决定你能走多远。我在摄影方面肯定是有天赋的,但有多高的天赋是另一回事。”曹郁说。

姚晨是我生活里最重要的部分

有网友感叹,曹郁作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被更多人知道,不是因为获得了国际大奖,而是因为情感。

这种状态并没有困扰曹郁,他觉得很正常。因为他是做幕后的,姚晨是影星,当然知名度会更大一些。曹郁觉得这没什么,如果说什么奖都没得过,他可能会有点恐慌,或许有点不自在。但是,在专业上已经获得很好的成绩,他也就无所谓了。

提及姚晨,曹郁说:“她是我现在生活里最重要的部分。”

作为一名摄影师,曹郁眼中的演员姚晨什么样?他觉得她挺美的,她的长相是他喜欢的,中西合璧的感觉。在曹郁眼里,姚晨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人出现,而不是演员。她的性格率真,很有童心,这点跟他很契合。姚晨的艺术感受力也很强,他们可以进行很多讨论。并且,姚晨总能说到点儿上。最重要的是她特别真实的个性,跟曹郁的艺术风格很像。他的摄影风格,首先是真实,然后比较诗意、浓烈。但真实是基础,他特别讨厌修饰过的东西。摄影最高的境界,就是又真又美。他要寻找的生活伴侣就要是这样的一个人。

对于姚晨作为演员的特质及未来的前途,曹郁觉得她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演员。前途这事,任何人都一样,你只有碰到合适的戏才行。就像他,要是没有碰到《可可西里》《南京!南京!》,也不行。但是,如果一味地拍前面那些戏,也很难得到特别高的成就。《潜伏》是她目前最好的作品。曹郁认为,未来如果姚晨的潜能能够全部释放的话,她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作为演员,曹郁觉得姚晨是有力量的。她以真为基础做人,也是一种力量,这样会影响她的作品。作为妻子,曹郁觉得姚晨很温暖,有相互依靠的感觉。她让他有归属感。

(编辑·麻 雯)

mawen214@163.com

猜你喜欢

陆川姚晨金马奖
姚晨:重上青云
53届金马奖海报
姚晨 找到自己
影人姚晨
陆川油茶优良砧木品系的初步筛选
姚晨:一步步走到今天
蔡康永因过于劳累致面部神经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