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肌力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4-08-29蔡松涛
蔡松涛
【摘要】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加强肌力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 均在术后加强肌力训练, 观察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 200例均康复出院, 治疗后与治疗前KSS、HSS评分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肌力训练, 可促使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 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进而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肌力训练;膝关节功能;影响
随着人工假体技术研究的进步, 全膝关节置换(TKR)在临床广泛应用, 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对病变关节疼痛有明显缓解作用, 并改善膝关节功能, 纠正关节畸形, 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其中, 全面整体的肌力训练是保障预后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择相关病例, 就术后肌力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展开探讨,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200例作研究对象, 男43例, 女157例, 年龄58~74岁, 平均年龄(66.3±2.2)岁。术前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24例, 骨性关节炎176例。右膝置换154例, 左膝置换46例。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 并排除机体其他系统严重疾患者。
1. 2 方法 行系统康复训练, 如术后第1天行踝泵运动, 指导患者作患肢关节跖屈及前屈运动;术后第2天行患肢腘绳肌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拔除引流管后行膝关节屈伸训练(主、动)等基础上, 在不使患膝关节肿胀、疼痛的前提下, 加强肌力训练。协助患者取仰位, 在对患膝关节伸屈功能训练有素抽时, 指导直腿抬高训练, 不要求过高, 但在空中停留时间需在10 s左右。可予以一定助力, 并渐延长在空中停留时间和增多训练次数。可行负向阻力练习, 即先协助患者抬高患者肢至90°, 再将腿缓慢放下, 股四头肌会完成自动收缩动力;后行终末伸膝训练、渐进抗阻力伸屈训练及坐位伸屈膝训练等。此外, 可行基本交互反射治疗, 指导患者坐于床侧, 医生于患者对面, 指导患者屈膝, 医生对患者小腿后侧用手轻压, 在压力作用下, 腘绳肌易有张力性收缩产生, 而股四头肌处于伸长或松弛状态。训练患者腘绳肌及股四头肌时, 需对大腿固定, 以促使肌肉用力。上述肌力训练方案1次/d, 30 min/次, 依据患者情况合理安排休息, 术后1周, 可指导行步态及行走功能训练。
1. 3 观察指标 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HSS)、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膝关节评分法(KSS)评估治疗前后患膝功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均康复出院, 与治疗前KSS、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评分显著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0例患者治疗前后KSS、HSS评分比较( x-±s, 分)
治疗时间 KSS HSS
治疗前 43.2±8.9 41.7±11.4
治疗后 89.5±12.7a 82.7±16.5a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
3 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患者膝关节水肿、疼痛、活动受限, 常致腘绳肌、股四头肌出现程度不等的肌力下降、肌肉萎缩, 其间力量失衡[2]。置换手术的实施还使患者膝关节周围组织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缺失, 使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进一步削弱, 关节稳定性破坏。肌力水平对恢复关节功能、维持关节稳定性、防止假体松动、减轻关节负载均意义重大。半月板、骨性结构及附属韧带共同作用, 保持膝关节动态和静态稳定性, 但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关节周围正常组织对其稳定性其决定作用, 同时, 交叉韧带对膝关节支持作用丧失, 这可能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3]。对康复训练方法合理选择, 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术后早期即开展肌力训练如腘绳肌、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训练等, 后依据患者具体情况, 增加训练强度、频率及给予抗阻练力, 促使膝周肌力功能恢复正常。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增加, 明显提高了膝关节功能的稳定性, 使膝关节假体间压力减少, 对人工关节造成的磨损降低, 延长关节假体使用期限, 早期行肌力训练, 对下肢血液循环也具有促进作用, 避免深静脉血栓发生。
综上所述, 加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肌力训练, 可促使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 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进而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彦,唐建华,陈亚丽.平衡训练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 28(11): 1060-1062.
[2] 张颖,袁红,曹建刚,等.等速肌力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轨迹异常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1, 33(4): 294-297.
[3] 尹继红.全膝关节置换术156例康复指导.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08, 14(2): 84-85.
[收稿日期:2014-04-10]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加强肌力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 均在术后加强肌力训练, 观察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 200例均康复出院, 治疗后与治疗前KSS、HSS评分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肌力训练, 可促使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 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进而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肌力训练;膝关节功能;影响
随着人工假体技术研究的进步, 全膝关节置换(TKR)在临床广泛应用, 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对病变关节疼痛有明显缓解作用, 并改善膝关节功能, 纠正关节畸形, 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其中, 全面整体的肌力训练是保障预后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择相关病例, 就术后肌力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展开探讨,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200例作研究对象, 男43例, 女157例, 年龄58~74岁, 平均年龄(66.3±2.2)岁。术前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24例, 骨性关节炎176例。右膝置换154例, 左膝置换46例。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 并排除机体其他系统严重疾患者。
1. 2 方法 行系统康复训练, 如术后第1天行踝泵运动, 指导患者作患肢关节跖屈及前屈运动;术后第2天行患肢腘绳肌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拔除引流管后行膝关节屈伸训练(主、动)等基础上, 在不使患膝关节肿胀、疼痛的前提下, 加强肌力训练。协助患者取仰位, 在对患膝关节伸屈功能训练有素抽时, 指导直腿抬高训练, 不要求过高, 但在空中停留时间需在10 s左右。可予以一定助力, 并渐延长在空中停留时间和增多训练次数。可行负向阻力练习, 即先协助患者抬高患者肢至90°, 再将腿缓慢放下, 股四头肌会完成自动收缩动力;后行终末伸膝训练、渐进抗阻力伸屈训练及坐位伸屈膝训练等。此外, 可行基本交互反射治疗, 指导患者坐于床侧, 医生于患者对面, 指导患者屈膝, 医生对患者小腿后侧用手轻压, 在压力作用下, 腘绳肌易有张力性收缩产生, 而股四头肌处于伸长或松弛状态。训练患者腘绳肌及股四头肌时, 需对大腿固定, 以促使肌肉用力。上述肌力训练方案1次/d, 30 min/次, 依据患者情况合理安排休息, 术后1周, 可指导行步态及行走功能训练。
1. 3 观察指标 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HSS)、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膝关节评分法(KSS)评估治疗前后患膝功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均康复出院, 与治疗前KSS、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评分显著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0例患者治疗前后KSS、HSS评分比较( x-±s, 分)
治疗时间 KSS HSS
治疗前 43.2±8.9 41.7±11.4
治疗后 89.5±12.7a 82.7±16.5a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
3 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患者膝关节水肿、疼痛、活动受限, 常致腘绳肌、股四头肌出现程度不等的肌力下降、肌肉萎缩, 其间力量失衡[2]。置换手术的实施还使患者膝关节周围组织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缺失, 使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进一步削弱, 关节稳定性破坏。肌力水平对恢复关节功能、维持关节稳定性、防止假体松动、减轻关节负载均意义重大。半月板、骨性结构及附属韧带共同作用, 保持膝关节动态和静态稳定性, 但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关节周围正常组织对其稳定性其决定作用, 同时, 交叉韧带对膝关节支持作用丧失, 这可能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3]。对康复训练方法合理选择, 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术后早期即开展肌力训练如腘绳肌、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训练等, 后依据患者具体情况, 增加训练强度、频率及给予抗阻练力, 促使膝周肌力功能恢复正常。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增加, 明显提高了膝关节功能的稳定性, 使膝关节假体间压力减少, 对人工关节造成的磨损降低, 延长关节假体使用期限, 早期行肌力训练, 对下肢血液循环也具有促进作用, 避免深静脉血栓发生。
综上所述, 加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肌力训练, 可促使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 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进而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彦,唐建华,陈亚丽.平衡训练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 28(11): 1060-1062.
[2] 张颖,袁红,曹建刚,等.等速肌力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轨迹异常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1, 33(4): 294-297.
[3] 尹继红.全膝关节置换术156例康复指导.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08, 14(2): 84-85.
[收稿日期:2014-04-10]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加强肌力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 均在术后加强肌力训练, 观察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 200例均康复出院, 治疗后与治疗前KSS、HSS评分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肌力训练, 可促使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 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进而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肌力训练;膝关节功能;影响
随着人工假体技术研究的进步, 全膝关节置换(TKR)在临床广泛应用, 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对病变关节疼痛有明显缓解作用, 并改善膝关节功能, 纠正关节畸形, 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其中, 全面整体的肌力训练是保障预后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择相关病例, 就术后肌力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展开探讨,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200例作研究对象, 男43例, 女157例, 年龄58~74岁, 平均年龄(66.3±2.2)岁。术前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24例, 骨性关节炎176例。右膝置换154例, 左膝置换46例。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 并排除机体其他系统严重疾患者。
1. 2 方法 行系统康复训练, 如术后第1天行踝泵运动, 指导患者作患肢关节跖屈及前屈运动;术后第2天行患肢腘绳肌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拔除引流管后行膝关节屈伸训练(主、动)等基础上, 在不使患膝关节肿胀、疼痛的前提下, 加强肌力训练。协助患者取仰位, 在对患膝关节伸屈功能训练有素抽时, 指导直腿抬高训练, 不要求过高, 但在空中停留时间需在10 s左右。可予以一定助力, 并渐延长在空中停留时间和增多训练次数。可行负向阻力练习, 即先协助患者抬高患者肢至90°, 再将腿缓慢放下, 股四头肌会完成自动收缩动力;后行终末伸膝训练、渐进抗阻力伸屈训练及坐位伸屈膝训练等。此外, 可行基本交互反射治疗, 指导患者坐于床侧, 医生于患者对面, 指导患者屈膝, 医生对患者小腿后侧用手轻压, 在压力作用下, 腘绳肌易有张力性收缩产生, 而股四头肌处于伸长或松弛状态。训练患者腘绳肌及股四头肌时, 需对大腿固定, 以促使肌肉用力。上述肌力训练方案1次/d, 30 min/次, 依据患者情况合理安排休息, 术后1周, 可指导行步态及行走功能训练。
1. 3 观察指标 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HSS)、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膝关节评分法(KSS)评估治疗前后患膝功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均康复出院, 与治疗前KSS、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评分显著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0例患者治疗前后KSS、HSS评分比较( x-±s, 分)
治疗时间 KSS HSS
治疗前 43.2±8.9 41.7±11.4
治疗后 89.5±12.7a 82.7±16.5a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
3 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患者膝关节水肿、疼痛、活动受限, 常致腘绳肌、股四头肌出现程度不等的肌力下降、肌肉萎缩, 其间力量失衡[2]。置换手术的实施还使患者膝关节周围组织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缺失, 使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进一步削弱, 关节稳定性破坏。肌力水平对恢复关节功能、维持关节稳定性、防止假体松动、减轻关节负载均意义重大。半月板、骨性结构及附属韧带共同作用, 保持膝关节动态和静态稳定性, 但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关节周围正常组织对其稳定性其决定作用, 同时, 交叉韧带对膝关节支持作用丧失, 这可能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3]。对康复训练方法合理选择, 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术后早期即开展肌力训练如腘绳肌、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训练等, 后依据患者具体情况, 增加训练强度、频率及给予抗阻练力, 促使膝周肌力功能恢复正常。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增加, 明显提高了膝关节功能的稳定性, 使膝关节假体间压力减少, 对人工关节造成的磨损降低, 延长关节假体使用期限, 早期行肌力训练, 对下肢血液循环也具有促进作用, 避免深静脉血栓发生。
综上所述, 加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肌力训练, 可促使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 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进而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彦,唐建华,陈亚丽.平衡训练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 28(11): 1060-1062.
[2] 张颖,袁红,曹建刚,等.等速肌力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轨迹异常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1, 33(4): 294-297.
[3] 尹继红.全膝关节置换术156例康复指导.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08, 14(2): 84-85.
[收稿日期:2014-04-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