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对于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价值分析

2014-08-29黄月华陈志成白永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1期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

黄月华 陈志成 白永成

【摘要】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对于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 同期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成人8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都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模型相关分析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呈现正向显著相关性(r=0.452,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对于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与指导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人数在逐渐增加, 其预后比较差, 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在发病因素中, 性别、年龄、遗传、合并疾病及不良生活习惯等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传统危险因素已被公认[2]。近年来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多项研究已证明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存在密切关系[3]。研究显示,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每升高5 μmol/L, 相当于胆固醇升高500 μmol/L, 使得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性增加60%左右。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对于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 入选标准:年龄18~80岁;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除外继发性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肝功能异常患者;患者知情同意;排除精神病患者。其中男42例, 女38例;年龄最小22岁, 最大80岁, 平均年龄(54.56±2.14)岁;病程最短半年, 最长9年, 平均病程(3.25±0.33)年。同期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成人8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43例, 女37例;年龄最小20岁, 最大79岁, 平均年龄(55.00±2.33)岁。两组的性别与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 所有入选者均在早晨空腹状态下抽取空腹静脉血2~5 ml, 经离心、提纯、抗凝后取血浆, 然后进行-20℃低温保存, 同时采用奥萨公司生产的酶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对比 经过测定, 观察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比( x-±s, μmol/L )

组别 例数 同型半胱氨酸

观察组 80 24.34±3.42

对照组 80 6.20±2.24

t 8.417

P <0.05

注:两组对比, P<0.05

2. 2 相关性分析 经过观察与分析, 线性回归模型相关分析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呈现正向显著相关性(r=0.452, P<0.05)。

3 讨论

被称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每年会带走近百万患者的生命, 对其诱因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多年, 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和吸烟等。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一级或二级预防的开展, 大部分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倾向人群的传统危险因素都得到了积极的治疗或控制[1]。

当前同型半胱氨酸是近年来确认的一种新的、独立的促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内皮功能, 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从生物学上分析,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在转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物, 其可以转化成适合人体的新的蛋氨酸-S腺苷蛋氨酸;也可以转变成另谷胱甘肽[2]。因为同型半胱氨酸是异型氨基酸, 在其代谢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等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物质, 导致血管的弹性下降, 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导致动脉血管壁增厚, 使得血管舒张功能下降, 这也是其引起血栓发生的原因之一[3]。本文观察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还会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引起血栓形成;可促进胆固醇的形成, 能使脂肪、糖、蛋白质的代谢发生紊乱等。而线性回归模型相关分析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呈现正向显著相关性(r=0.452, P<0.05)。

总之, 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对于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与指导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鹤飞,陈爱民,俞子东,等.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分析.浙江医学, 2013, 15(2): 1410-1412.

[2] 杨浚,曾伶.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与血清真胰岛素、脂联素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1):13-15.

[3] 王玉芳,王树人.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8,6(2):259-263.

[收稿日期:2014-03-27]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对于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 同期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成人8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都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模型相关分析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呈现正向显著相关性(r=0.452,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对于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与指导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人数在逐渐增加, 其预后比较差, 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在发病因素中, 性别、年龄、遗传、合并疾病及不良生活习惯等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传统危险因素已被公认[2]。近年来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多项研究已证明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存在密切关系[3]。研究显示,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每升高5 μmol/L, 相当于胆固醇升高500 μmol/L, 使得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性增加60%左右。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对于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 入选标准:年龄18~80岁;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除外继发性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肝功能异常患者;患者知情同意;排除精神病患者。其中男42例, 女38例;年龄最小22岁, 最大80岁, 平均年龄(54.56±2.14)岁;病程最短半年, 最长9年, 平均病程(3.25±0.33)年。同期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成人8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43例, 女37例;年龄最小20岁, 最大79岁, 平均年龄(55.00±2.33)岁。两组的性别与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 所有入选者均在早晨空腹状态下抽取空腹静脉血2~5 ml, 经离心、提纯、抗凝后取血浆, 然后进行-20℃低温保存, 同时采用奥萨公司生产的酶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对比 经过测定, 观察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比( x-±s, μmol/L )

组别 例数 同型半胱氨酸

观察组 80 24.34±3.42

对照组 80 6.20±2.24

t 8.417

P <0.05

注:两组对比, P<0.05

2. 2 相关性分析 经过观察与分析, 线性回归模型相关分析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呈现正向显著相关性(r=0.452, P<0.05)。

3 讨论

被称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每年会带走近百万患者的生命, 对其诱因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多年, 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和吸烟等。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一级或二级预防的开展, 大部分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倾向人群的传统危险因素都得到了积极的治疗或控制[1]。

当前同型半胱氨酸是近年来确认的一种新的、独立的促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内皮功能, 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从生物学上分析,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在转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物, 其可以转化成适合人体的新的蛋氨酸-S腺苷蛋氨酸;也可以转变成另谷胱甘肽[2]。因为同型半胱氨酸是异型氨基酸, 在其代谢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等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物质, 导致血管的弹性下降, 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导致动脉血管壁增厚, 使得血管舒张功能下降, 这也是其引起血栓发生的原因之一[3]。本文观察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还会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引起血栓形成;可促进胆固醇的形成, 能使脂肪、糖、蛋白质的代谢发生紊乱等。而线性回归模型相关分析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呈现正向显著相关性(r=0.452, P<0.05)。

总之, 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对于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与指导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鹤飞,陈爱民,俞子东,等.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分析.浙江医学, 2013, 15(2): 1410-1412.

[2] 杨浚,曾伶.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与血清真胰岛素、脂联素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1):13-15.

[3] 王玉芳,王树人.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8,6(2):259-263.

[收稿日期:2014-03-27]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对于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 同期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成人8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都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模型相关分析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呈现正向显著相关性(r=0.452,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对于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与指导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人数在逐渐增加, 其预后比较差, 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在发病因素中, 性别、年龄、遗传、合并疾病及不良生活习惯等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传统危险因素已被公认[2]。近年来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多项研究已证明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存在密切关系[3]。研究显示,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每升高5 μmol/L, 相当于胆固醇升高500 μmol/L, 使得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性增加60%左右。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对于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 入选标准:年龄18~80岁;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除外继发性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肝功能异常患者;患者知情同意;排除精神病患者。其中男42例, 女38例;年龄最小22岁, 最大80岁, 平均年龄(54.56±2.14)岁;病程最短半年, 最长9年, 平均病程(3.25±0.33)年。同期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成人8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43例, 女37例;年龄最小20岁, 最大79岁, 平均年龄(55.00±2.33)岁。两组的性别与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 所有入选者均在早晨空腹状态下抽取空腹静脉血2~5 ml, 经离心、提纯、抗凝后取血浆, 然后进行-20℃低温保存, 同时采用奥萨公司生产的酶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对比 经过测定, 观察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比( x-±s, μmol/L )

组别 例数 同型半胱氨酸

观察组 80 24.34±3.42

对照组 80 6.20±2.24

t 8.417

P <0.05

注:两组对比, P<0.05

2. 2 相关性分析 经过观察与分析, 线性回归模型相关分析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呈现正向显著相关性(r=0.452, P<0.05)。

3 讨论

被称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每年会带走近百万患者的生命, 对其诱因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多年, 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和吸烟等。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一级或二级预防的开展, 大部分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倾向人群的传统危险因素都得到了积极的治疗或控制[1]。

当前同型半胱氨酸是近年来确认的一种新的、独立的促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内皮功能, 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从生物学上分析,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在转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物, 其可以转化成适合人体的新的蛋氨酸-S腺苷蛋氨酸;也可以转变成另谷胱甘肽[2]。因为同型半胱氨酸是异型氨基酸, 在其代谢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等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物质, 导致血管的弹性下降, 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导致动脉血管壁增厚, 使得血管舒张功能下降, 这也是其引起血栓发生的原因之一[3]。本文观察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还会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引起血栓形成;可促进胆固醇的形成, 能使脂肪、糖、蛋白质的代谢发生紊乱等。而线性回归模型相关分析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呈现正向显著相关性(r=0.452, P<0.05)。

总之, 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对于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与指导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鹤飞,陈爱民,俞子东,等.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分析.浙江医学, 2013, 15(2): 1410-1412.

[2] 杨浚,曾伶.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与血清真胰岛素、脂联素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1):13-15.

[3] 王玉芳,王树人.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8,6(2):259-263.

[收稿日期:2014-03-27]endprint

猜你喜欢

急性冠脉综合征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
芪参益气滴丸、双嘧达莫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与安全性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AC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关系分析研究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