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表现
2014-08-29刘洪震
刘洪震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不同时期的CT表现。方法 60例不同时期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分析其CT表现。结果 CT可清晰、直观地显示不同时期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影像学表现, 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结论 CT对高血压性脑出血不仅直接显示脑内血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及范围外, 还可以观察其动态变化, 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血压;颅内出血 ;体层摄影术;计算机;诊断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在高血压病和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脑小动脉破裂, 血液在脑实质内积聚而形成血肿[1]。临床上根据有高血压病史, 在活动时突然发生意识障碍和偏瘫, 伴头痛、呕吐等典型症状、体征以及腰穿虽然可作出诊断, 但准确率一直徘徊在60%~70%之间, 而CT对脑出血的诊断准确率接近100%[2]。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基底节, 其次是皮质下区、脑干和小脑。基底节-丘脑区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常见部位, 其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3]。脑内血肿可破入邻近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 引起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积血。脑出血的CT检查, 对确定出血的诊断极为重要。可以鉴别梗死与出血, 且诊断明确。CT可清晰显示出血的部位、体积大小等。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60例患者中男38例, 女22例。最大85岁, 最小34岁, 平均年龄59.5岁。临床表现:突然一侧肢体活动不灵伴剧烈头痛及语言不清30例, 突然偏瘫、失语、意识丧失及呼吸不规则25例, 突然一侧肢体活动不灵伴剧烈头痛及语言不清20例。全部病例均有明确的高血压病病史, 多数患者发病前有饮酒或情绪激动病史。
1. 2 检查仪器及方法 采用西门子Emotiong16型全身CT机进行检查, 病人仰卧, 横断轴位扫描, 以听眶上线为基线向上扫至头顶。扫描矩阵:512×512, 层厚8 mm、层间距8 mm, 曝光条件:130 kV、270 mAs。窗技术:WW=100~120, WL=35左右。对脑干出血有疑问时, 追加1.5 mm薄层连续扫描1~8层。
2 结果
60例CT病例, 其中单发性血肿48例(80%), 多发性血肿11例(18%)。血肿位于双侧基底节区40个(67%), 丘脑部5个(8%), 颞部5个(8%), 额部3个(5%), 枕部3个(5%), 小脑区部2(3%), 脑干区2(3%):血肿形态大多数省肾形或类圆形, 这可能与出血沿神经纤维方面扩展有关[4], 少数为不规则形, CT值在55~85 HU之间。
2. 1 CT表现 主要表现为血肿本身高密度影像, 周围脑组织变化和占位效应。依病期不同, 表现各有差异。
2. 1. 1 急性期(2周内) 脑实质内的新鲜血肿CT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高密度区, 边界清楚, 平扫时CT值为55~85 HU。一般高血压性脑出血好发部位在基底核区、皮质下区、小脑和脑干, 多数血肿周围可见有低密度水肿带, 并可见邻近脑室、脑池受压变形改变和中线结构移向对侧等占位表现。血肿的密度在出血后3~4 h最高, 以后随时间推移, 密度逐渐减低, 这种变化从血肿周边向中心发展, 但因坏死水肿的影响, 占位效应并不减轻。若血肿破入脑室系统, 量少时, 单侧脑室或双侧脑室内可见液平改变;量多时可见双侧脑室内、三四脑室内高密度影, 称为脑室铸型改变。若血肿破入蛛网膜下腔内可见表现为脑沟、脑裂、脑池内有边界模糊的密度增高影, 如果沿大脑镶或小脑幕分布时可仅表现为大脑廉增宽, 密度稍高或小脑幕处密度增高。对于形状较规则的血肿, CT能估计其出血量的多少, 即出血量(ml)=血肿长径×宽径×高径×π/6。
2. 1. 2 吸收期(2周至1个月) CT值逐渐降低, 血肿边缘模糊, 周围低密度区范围扩大, 但占位效应逐渐减轻。血肿变为等密度或低密度灶, 若为等密度血肿时, 增强扫描可见血肿周围环形强化, 对诊断有较大意义。破入脑室系统时, 若不能及时清除, 可阻塞中脑导水管则致梗阻性脑积水。
2. 1. 3 慢性期(约在1~2个月后) 较小的血肿完全吸收可不留痕迹, 较大的血肿吸收后, 血肿的CT表现为轮廓清楚的呈脑脊液样低密度区, 基底节区的囊腔多呈条带状或新月状, 无周边水肿及占位效应。因此, 慢性期脑内血肿, 须结合其临床病史, 与脑内囊性病变相鉴别。
3 小结
脑内血肿的CT征象, 除颅内占位征象外, 依其病理的不同阶段(主要为血肿内红细胞的破坏和吸收)而呈现不同的CT影象改变。CT对高血压性脑出血不仅直接显示脑内血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及范围外, 还可以观察其动态变化, 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孔祥泉,冯敢生,罗汉超.急症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56.
[2] 袁永泰. CT、MRI、DSA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1,8(4):193.
[3] Kanno T, Sano H, Shinomiya Y, et al. Role of surgery in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atom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305 nonsurgical and 154 surgical cases.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1984, 61(6): 1091.
[4] 吴恩惠.头部CT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5:97-99.
[收稿日期:2014-03-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