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肺汤加减治疗难治性慢性咳嗽58例
2014-08-29陈萍
★ 陈萍
(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中医科 开封 475000)
慢性咳嗽是临床最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占呼吸专科门诊的20%~30%[1]。慢性咳嗽常见原因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后滴流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2]。临床上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些咳嗽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清楚,诊断不明,临床疗效不显著;或者有的即使诊断明确,但现代医学治疗效果亦不好,称其为难治性慢性咳嗽[3]。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一旦咳嗽,往往病程较长,迁延难愈,且易反复发作,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而且亦是沉重的经济负担,西医治疗较为棘手。从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科采用中医补肺汤加减治疗58例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6例均为我院中医科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情况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情况比较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医学会慢性咳嗽诊治指南[4]。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5]。肺气阴虚证: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口干咽燥,神疲乏力,舌质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符合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2)年龄在18-65岁之间;(3)受试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4)排除有严重肺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排除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愈酚伪麻待因口服溶液(联力克,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680)10mL,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补肺汤加减。方药为北沙参30g,天门冬15g,玉竹10g,五味子12g,款冬花9g,川贝母10g,百合15g,桑白皮10g,紫菀10g,苦杏仁9g,甘草6g。咳嗽甚伴喘者加炙麻黄6g、地龙15g;气虚甚者加生黄芪30g、太子参30g;盗汗甚者加浮小麦15g、牡蛎15g(先煎);手足心热者加知母10g、黄柏10g;肠燥便秘甚者加全瓜蒌15g、生大黄6g。上方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2周为一疗程,服药一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3 疗效观察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有关慢性支气管炎的标准拟定。临床控制:咳嗽消失,相关症状明显改善;显效:咳嗽明显减轻,相关症状改善;有效:咳嗽减轻,相关症状有所改善;无效:咳嗽无改变或加重。
4 结果
4.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2周后,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2组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4.2 不良反应 2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恶心、呕吐。其中治疗组恶心者1例;对照组头晕者2例,恶心者5例,恶心伴呕吐者4例。一般无需特殊处理,病人仍继续用药,未中断治疗。
5 讨论
中医学无难治性慢性咳嗽这一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发病特点等应归属于中医学“久嗽”、“久咳”等范畴。因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就诊时往往患病已久,素体较弱,虽然表证已解,或经治疗外感之邪已去,但是久之肺气不足,气耗阴伤,最终导致肺气阴虚证。针对此病因病机特点,立法益气养阴,润肺止咳,方选补肺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八)加减治疗,方中北沙参甘凉益气生津,润肺止咳;《本草纲目》曰:“沙参清肺火,治久咳肺痪,长于清补肺气,益气生津,除肺之虚火,兼可化痰,补而不腻”。天门冬、玉竹、百合与苦杏仁相配甘苦并用,润肺养阴,使肺得濡润,咳而自止;桑皮、川贝性甘味寒,能泻肺火,紫菀、款冬辛能润肺,温能补虚,四药配伍寒温同施,润肺止咳。因咳致虚,因虚更咳,互为因果,久咳、顽咳必伤肺,日久肺气耗散,咳嗽更甚,五味子酸味收涩以收敛肺气,保肺敛肺,以求治本。《医门法律?咳嗽门》曰:“凡邪盛咳频,断不可用劫涩药,咳久势衰,其势不锐,方可涩之”;甘草甘缓和中,祛痰止咳。诸药相合标本兼顾,寒温同施,甘苦并用,药精力专,补而不燥,润不腻隔,寒不伤中,温不助火,涩不敛邪,共使肺气旺盛,肺阴得复,益气养阴而不恋邪,以达咳嗽自平之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补肺汤加减能明显提高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1]Bertolaccini L,Alemanno L,Rocco G,et al. Air pollution,weather variations and 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J]. J Thorac Dis,2010,2:9-15.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07-413.
[3]喻清和,王鹏,黄婉怡,等.难治性慢性咳嗽临床证型研究[J].新中医杂志,2012,44(2):27-29.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738-744.
[5]晁恩祥,王雪京.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J].中医杂志,2011,52(6):896-899.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