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院内感染的干预措施
2014-08-29张晓燕
张晓燕
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院内感染的干预措施
张晓燕
目的 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院内感染的干预措施。方法 200例ICU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当中有25例出现院内感染, 且感染多为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以及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原因多受病房环境、机体抵抗力下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以及相关医护人员缺乏感染意识等影响。结论 加强管理ICU病房、改善病房环境、针对治疗过程当中容易产生污染及感染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将院内感染途径切断、增强患者自身的机体抵抗力、适当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可有效降低ICU的院内感染率, 是可供预防ICU院内感染的有效干预措施。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院内感染;干预措施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 为将更好的医疗抢救及治疗条件提供给病危患者, 现各医院都在不断建立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即ICU。一般来说, ICU患者所患基础疾病相对严重、免疫力较低、所进行的侵入性操作次数较多, 出现院内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从而对预后产生影响[1]。院内感染又叫做医院内获得性感染, 是一种ICU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也可增加医疗费用。据报道, 相比于普通病房, ICU院内感染的几率要高3~4倍, 对患者产生了严重的影响[2]。因此, 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控制及预防ICU院内感染。本研究选取了200例ICU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了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200例ICU患者, 男108例, 女92例, 年龄50~80岁。对医院感染的诊断可依照我国卫生部(现卫计委)2001年所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以进行确诊[3]。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患者的基本状况, 如年龄、性别及入诊科室等;患者的基础疾病, 看其是否患有糖尿病或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状况, 如住院的时间、次数以及所接受的名疫抑制治疗;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如抗生素的使用类型、使用时间;患者所受侵入性操作, 如引流管、吸痰、导尿管插管等;另外还有患者的基本护理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据统计, 所有ICU患者当中有25例出现院内感染, 感染
多为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以及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其中13例为下呼吸道感染, 所占比例达52%;5例尿路感染、5例胃肠道感染以及2例其他部位感染。患者年龄越大, 其受感染的几率就越高, 本研究中出现院内感染患者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有18例。患者住院时间越长越易受感染, 本研究受院内感染患者当中有15例其住院时间超过20 d。
3 讨论
3.1 ICU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 本研究中院内感染最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感染, 其感染率可高达52%;其次是尿路感染及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分别为20%, 2例其他部位感染为8%。通过分析可发现, ICU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患者自身原因。ICU患者其具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病情复杂及免疫力差等特点, 导致其对外界的抵抗力较低, 尤其是针对存在营养不良或是贫血症状的患者, 其更易产生内源性感染[4]。另外, 若患者处昏迷状况则容易出现误吸的情况。除此之外, 本研究中出现院内感染患者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有18例, 这说明患者的身体机能越差就越容易受到院内感染。②侵入性操作。无论是哪种侵入性操作, 其都会引发院内感染, 其也属一种特殊的院内感染方式[5]。侵入性操作不但会把外部环境的细菌带到患者体内, 从而引发外源性感染, 而且也会把患者自身体内的细菌带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从而引发内源性感染。因侵入性操作而引发的院内感染主要体现在插管患者, 据调查, 因插管而引发的院内感染几率可达到71.43%[6]。③机械通气。因机械通气而引发的院内感染主要体现在肺部感染方面。一般来说, 若患者属病危状况, 那么在进行抢救时医生都会选择建立人工气道以借助机械帮助患者通气, 假如气道或是呼吸机管道的消毒不彻底则会直接使患者出现肺部感染。④病房环境影响。ICU的整体布局与设计不当、病房环境不佳都会产生院内感染。尤其是相关医护人员的手, 据分析, 很多时候院内感染都是经过医护人员的手来进行传播的, 其多带多种耐药菌株。由于医护人员的安排不当, 有些时候从事传染性疾病的医护人员调入ICU室就容易将病源带入, 从而产生院内感染。除此之外, 医护人员患传染性疾病而未及时将工作停止也是导致ICU出现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⑤药物影响,包括手术用药及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鉴于患者需要, 在进行手术时通常会用到麻醉剂或镇静剂, 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都会使患者昏迷, 同时也会抑制患者的咳嗽反射及相关纤毛运动, 影响呼吸道分泌物的及时排出, 从而导致出现呼吸道感染, 另外其还会抑制患者的吞咽反射, 产生误吸从而出现下呼吸道感染。除此之外,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也会抑制原籍菌, 从而加大ICU院内感染的几率。⑥住院时间长短的因素。据调查, 住院时间越长的患者, 其就越容易受到感染。这说明患者的住院时间也严重影响了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本研究中有15例感染患者其住院时间超过20 d。
3.2 降低ICU院内感染率的干预措施 针对ICU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表现及原因, 为降低ICU院内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加强管理呼吸道。在ICU院内感染当中, 呼吸道感染占第一, 而且据调查, 误吸是产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原因, 因此很有必要加强管理呼吸道, 让患者呼吸道时刻保持通畅, 以避免患者误吸呕吐物或引流物。为此可将患者头部抬高, 或让患者处半卧位以防止误吸。②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次数。侵入性操作也是使ICU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次数, 尽量使每一次侵入性操作都能获取患者有效的监测指征, 同时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患者体内导管置入时间不宜过久, 特别是置入动、静脉中的导管。针对导尿管, 要严格执行无菌管理, 尽量减少其放置时间;选择适当的静脉留置管口径, 认真执行无菌操作,插入部位的消毒处理要认真实施, 皮肤穿刺也要等待一段时间;更换敷料要及时且要选择干燥透气的敷料;密切观察患者手术部位是否会出现红肿热痛症状。③改善病房环境并监测病房的消毒状况。进入ICU的人员一定要换好干净的衣、帽及鞋以避免污染病房;病房要进行定期消毒, 经常开窗以保持病房空气流通, 便要注意每次开窗的时间不宜过长, 以免影响患者病情。针对病房消毒、隔离及灭菌等相关制度的操作规程要严格执行。④医护人员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实践证明, 医护人员若能常洗手可有效降低ICU院内感染率。由此可以看出, 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感染意识也影响了ICU院内感染的出现。所以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医护人员要注意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同时还要加强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 最重要的是医护人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⑤适当控制抗生素的使用。⑥注重患者的基础护理。为防止继发感染的的出现, 在医生进行手术治疗之后, 护理人员还要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针对患者的病情要进行密切的观察, 以及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同时还要加强患者的营养, 以使患者机体免疫力以及抗病能力得以提高。另外要注意护理患者的皮肤及口腔健康, 以便及时发现如口腔等隐蔽部位疾病的产生, 防止出现新的感染灶。
[1] 侯秀珍,赵春霞.护理干预措施对重症医学科(ICU)院内感染的影响.中外健康文摘, 2013(05):63.
[2] 陈亚.控制ICU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12):85-86.
[3] 王玉敏.ICU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中国医药指南, 2010,8(12):131-132.
[4] 陈俊.ICU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中外医学研究, 2012,10(02):90-91.
[5] 唐香祝,巫世庆,江翠波.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19):34.
[6] 毕研芳.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2(18):227-228.
2014-04-14]
462000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