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4-08-29张成坤
张成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门诊经颈部彩色多普勒检查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 其中男65例, 女35例。选取80例没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43例, 女37例。所有患者口服降压药后血压维持在收缩压≤140 mm Hg, 舒张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及使用的降压方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饮食治疗, 健康运动, 心理治疗等基础上, 给予吲达帕胺, 缬沙坦等药物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 给予以辛伐他汀(山德士中国有限公司)10 mg, 每晚口服1次。辛伐他汀治疗持续治疗24周。
1.3 检测方法 研究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后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清学指标检查。
1.3.1 颈动脉超声检测 采用HP sonos 2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7.5~10.0 MHz。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取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为颈总动脉IMT厚度值;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
1.3.2 管内皮功血能超声检测 参照Celermajer等介绍的方法, 取仰卧位, 左上肢外展15°, 在肘窝上2~5 cm行肱动脉二维超声显像, 取直纵切面, 在舒张末期测肱动脉内径。之后, 将血压计袖带置于肱动脉远端, 充气加压至200 mm Hg, 保持3 min, 迅速将袖带放气, 在放气后30~60 s内测肱动脉最大内径, 以加压前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率作为评价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指标。
1.3.3 血清学检查 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清学检查结果比较 研究组IMT、hsCRP值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D值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血清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研究组 辛伐他汀治疗后颈动脉IMT和斑块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小,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改善, 血清学检查个数值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先天性遗产基因和后天因素等多元性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原发性高血压有群聚某些家族的倾向, 提示有遗传学基础或伴有遗传生化异常。流行病学调查:父母双方没有高血压病史的子女高血压患病率为3%。后天因素如:高钠低钾饮食, 超重, 饮酒, 吸烟, 长期精神紧张,年龄, 缺乏运动, 糖尿病等多种后天因素引发致病。血管内皮细胞是循环血液和血管平滑肌间的机械屏障, 通过产生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包括, 舒张因子NO和收缩因子内皮素, 血管舒张依赖因子和血管收缩因子的相对平衡来维持血管正常张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氧化氮是血管内皮舒张因子的主要成分内皮素是目前所知最强的血管收缩因子, 内皮损伤时再生的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存在合成, 释放障碍。氧自由基又加速了血管内皮舒张因子的灭火, 同时凝血酶等内源性激动剂刺激内皮细胞产生大量的ET, 导致ON和ET失衡, 结果,血管收缩, 外周阻力增大, 血压升高。所以血管舒缩功能在高血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可以引发许多疾病, 但最重要的是原发性高血压。近年来研究证明, 他汀类药物能减少巨噬细胞的数量, 由于巨噬细胞中含有大量MMP-1而MMP-1能破坏纤维层, 增加不稳定性, 同时, 降脂治疗能减少巨噬细胞数量和胶原的降解, 稳定斑块。降脂治疗还能明显减少超氧自由基, 氧化LDL, VCAM-1和MCP的作用。改善内皮功能, 他汀类药物能够通过减少ROS的产生达到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 是超氧阴离子的重要来源, 后者能导致内皮功能障碍。抑制细胞增殖、抗炎等非调脂作用, 他汀类药物可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作用, 能明显降低血浆TNF-a, IL-6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 从而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本文结果证实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经辛伐他汀治疗24周, 能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1]汪莉, 高天, 汪海娅.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肱动脉内皮功能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51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