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在亚太地区的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4-08-29辛飞滕飞
辛飞+滕飞
一、亚太地区风力发电的发展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些年风力发电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了高速发展。其技术成熟度和商业化规模是其他“新能源”所不能比拟的。不仅如此,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产业化的排头兵日益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众多国家牵引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亚太地区既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占据着全球碳排放的60%以上,亚太地区同时面临经济发展的压力、减排的压力和环境保护的压力。近些年,风力发电成为亚太主要国家的共同选择,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亚太地区风电2012年新增装机30728MW,累计装机达到168457MW。如果按1000欧元/kW(国际市场参考价格,含塔筒和运费)粗算,除去基础、吊装、接入、服务等等部分仅仅是设备部分的价值2012年新增就超过300亿欧元,累计更是超过了1600亿欧元,市场十分巨大。作为新能源,风电实现了如此巨大的市场,其发展势头可见一斑,在众多行业中独树一帜,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带动尤其引人注目。亚太地区装机量占世界风电装机的比例已经接近60%,而且还呈继续上升之势。亚太地区的风电大国也越来越多,全球范围内到去年年底装机容量超过1000MW的国家共24个,亚太地区就有中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美国等多个国家,其中中国、美国、印度和加拿大无论是新增装机还是累计装机都排入全球前十位(见表1)。
2012年北美和澳洲风电都有较好的发展,美国迎来了其有史以来发展最强劲的一年,新增装机全球第一,风能成为其新增发电的最主要来源,占比约42%,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加拿大在2012年也取得了有史以来第二好的发展,墨西哥2012年的装机则增加一倍,澳大利亚年度装机突破了3GW的大关。2012年亚洲市场出现放缓,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的调整、印度风电支持政策的中止,但这都将是暂时的,亚洲主导全球风电市场的地位将会继续。
2013年全球装机容量预计将有较大增加,加拿大和墨西哥将在2013年出现强劲增长,蒙古、巴基斯坦、菲律宾和泰国的新项目也将上线。在未来的5年里,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风能区域市场,总容量超过15GW。整个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风电最重要的市场和最重要的增长点。
二、中国风电的迅猛发展
我国的风力发电近些年保持了非常强劲的增长,成为世界风电产业的佼佼者。从2004年开始,中国风电市场开始飞速发展,每年的增长速度都接近或者超过100%,直到2010年。2010年底中国全年风力发电新增装机达16000M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MW,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见图1)。在过去的三年间,中国市场装机容量几乎增加了两倍,从2009年的25.8GW到2012年底的75.3GW,使中国继续保持在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方面的领先地位。
2012年,中国新增安装(不包括台湾地区)风电机组7872台,装机容量12960MW,同比下降26.5%;累计安装风电机组53764台,装机容量75324.2MW,同比增长20.8%。2012年中国风力发电量为1004亿千瓦时,占去年全国总发电量的2%。即便存在着严重的弃风限电问题,2012年底,风能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力来源,仅次于火电和水力发电,2012年风电超过了核电。
虽然去年中国风电的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业内多数人认为中国的风电市场开始进入一个更稳定的发展和完善阶段。当然,中国风电市场的增长速度对电网和系统运营商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弃风限电成为中国风电市场不得不面临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国家能源局与国家电网将携手解决传输瓶颈和其它电网问题。国家能源局也积极鼓励接近发电中心的低风速区风电场的开发。
我国风电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个巨大产能需要释放的课题。中国2012年新增装机占亚太地区超过42%,占全球近30%,中国拥有着巨大的产能。不仅如此,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早在2011年我国就在25个省份遍布着121个风电机组生产基地,即便按平均年产200MW计算,也有超过24000MW的产能,而我国年新增装机容量,最多只有18000MW。号称80家风电机组总装厂是夸张的说法,但真正能够批量生产供货的也超过20家,随着国内竞争的日趋激烈,“走出去”无疑是中国风力发电机组巨大产能的一条出路。
三、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在亚太地区出口现状
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2012年,我国共有7家风电机组制造商向国外出口风电机组,已发运的数量达到225台,容量为430.45MW(见表2)。截至2012年底,我国风电机组制造商已出口的风电机组共计407台,总容量达到700.15MW。与2011年相比,2012年我国风电机组制造商出口取得明显突破。
2013年1月到6月,国内有5家企业向国外出口风电机组,已发运台数为139台,容量达到274MW,同比增长37%。与2012年全年出口225台(容量为430.45MW)相比,2013年我国风电机组出口总量有望超过同期水平。金风科技开拓了巴基斯坦、智利等亚太地区的新兴市场,并实现了风电机组的批量出口,上半年出口风电机组77台,容量达到162.5MW,约为2012年全年出口量的两倍,其中35台销往澳大利亚。明阳风电也将风电机组销售到了印度市场。
风力发电机组取得以上成绩并不容易,但相对于我国2012年新增12960MW的规模出口量仅仅占据3%(注:本文所有统计包含三一电气对美国的所有发运数量,无论是否安装),累计出口量只占据我国累计装机容量的0.9%。就出口的制造商来看,截止2012年,为数不多的实现出口的制造商中出口占其总装机量达到10%的只有三一电气一家(10.4%),华创接近4%,其余全部在2%以下,其中很多家目前也只是实现了几台风力发电机组的出口。显然,我国风电出口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一)我国风力发电机组海外销售面临的主要问题
1、声誉和产品质量尚需提高
由于风力发电机组单价较高、投资较大、其运行环境又相当恶劣,为了确保项目的盈利性,各国的用户越来越重视产品本身的质量。长期的装机业绩和运行记录、尤其是在海外的运行记录,是客户考量风力发电机组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但我国风电行业普遍来讲目前还不具备这些数据。客户也很重视风力发电机组的产品认证,包括设计认证和型式认证,特别是国际上行业内的权威机构如GL、TUV等机构的认证,我国的风力发电机组满足这些认证的机型很少,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产品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这些认证本身需要的时间就比较长,而我国的风力发电机组很多都是从样机立起到现在也只有区区几年的时间。抛开产品本身的质量,由于没有足够的业绩支撑、没有权威的产品认证,相对于国外的主流设备供应商,我们的产品很难取得用户的充分信任,这成为我们出口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2、资金问题
由于风电项目资金投入巨大,回收周期长,如果客户把资金压力转嫁给我国的制造商,那将是非常沉重的财务负担。即便国内很多金融机构,特别是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都对支持国产风力发电机组的出口很热心,出口企业在资金上的压力仍将会非常巨大。
3、运行维护难度加大
目前在发达国家,有很多专业从事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维护公司,但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当地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就需要目前我们的出口企业要具有能够远征海外的运维队伍,这就在技术、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都提出了要求。不仅如此,很多国家常常要求运维队伍中必须有相当比例的当地用工,这就使我们不得不面临相关的成本、管理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4、出口海外水土不服的问题
不同国家的法律要求、政策环境、投资环境、文化环境等各方面都将与国内有很大区别,这些对于国内的企业还都很陌生,都需要慎重对待,毕竟风电项目具有合同额高、操作复杂、周期长等特点。
5、经济性和风险的两难选择
我国风电企业产品出口,常常在选择大项目和小项目上面临一个悖论,即国外销售如果选择小一点的项目,风险自然相对较小,但因为规模不够各方面的费用相对较高,难以盈利;而如果选择较大的项目,综合算下来各方面的平均费用会相对较低,但面临的风险相对也会非常大。
(二)扩大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的对策
1、以出口作为进一步提升中国风电的推进器
不管行业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始终重视中国风电“走出去”的战略,高度重视风力发电机组的出口,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的出口。风力发电机组的出口将是中国风电发展方向之一,从长远来说,扩大出口将促进中国风电行业在质量和数量上的进一步提升,从近期来看可以释放我国巨量风电产能。
随着全球范围内环保和减排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风力发电将在世界各国普遍地迎来高速发展。中国作为当代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风力发电机组的制造规模、质量水平、成本控制等各方面都将持续提升。如前所述,亚太地区作为占比全球风电60%的地区,除美国和中国的风力发电将保持强劲发展之外,印度有望恢复增长,巴基斯坦、加拿大、蒙古等国都将很快跟进。日本继福岛核事故后,其能源系统转型将包括更多的风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加入。而韩国政府将“绿色增长”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之一,虽然其风电技术仍然相对不太成熟,2012年仅有76MW的新的陆上风电建设,总装机容量仅483MW,但2012年推出的“可再生能源配额标准”有望在未来加快发展,韩国政府预计到2022年风力发电超过15GW。
2、短期内重视以投融资带动出口
鉴于我国目前风力发电机组质量还处在提升的过程中,我国很多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常常与投资、融资、担保等金融条件联系在一起。这虽然对我们多了很多约束,但现阶段很多金融机构和电力公司及电网公司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在资本层面的态度比较积极,这也是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的有利条件,国内企业应该积极利用,在大规模参与市场竞争的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借助金融支持迈出第一步,熟悉海外市场的同时积极积累海外装机业绩,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方式。在我们具有足够的竞争能力和充分的技术储备之后,可以更多地直接产业市场竞争或者面向长期开展全面的技术转移。
3、通过提高质量最终实现大规模开发
无论初期采取什么方式,要在风力发电机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最终离不开过硬的产品质量。提高质量水平,也包括积极创新,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突破技术贸易壁垒。拥有了过硬的产品质量,凭借中国制造业的巨大优势,我们完全可以以大规模开发的方式进军海外市场,这样无论是在风电场开发、运输、运行维护等各个方面都将具有成本优势。除了智能电网等政府补贴的少数类别项目之外,风力发电项目普遍地具有规模效应。小批量的销售有利于控制风险,在产品尚不成熟的时候可以采用此种方式,而产品一旦成熟,大批量销售不仅可以取得规模效应,而且将最终实现在国际市场上释放我们的产能。
4、不放弃海上风电
我国的海上风电前几年已经起步,但由于电价等政策还不十分确定,一度出现的海上风电热潮已经退却,更多的企业采取了观望的态度。海上风电无论是对风力发电机组的质量(特别是防盐雾要求)、风电场建造施工还是后期的运行维护都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由于其额外的高造价,防台风问题显得更加急迫。
在政策、市场和技术、产业配套等各方面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国内广大企业的观望似乎也是理性的决定,但放眼全球海上风电的发展,海上风电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还是应该积极应对。截止2012年全球海上风电只有5415MW,相对于全球2012累计装机的282587MW,只占1.9%(见表3)。据全球风能理事会估计,到2020年海上风电的装机将接近总装机的10%,达到70GW。这一数字着相当于2012年全球当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54倍,2012年全球累计海上风电装机的13倍。
美国在今年延长的税收返还政策中加大了对海上风电的支持,而日本在福岛核事故之后,日本经济产业省规划出台的电力改革将清除阻碍日本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的障碍,其主要精力也将集中在海上风电。亚太地区的很多国家都将加速海上风电的发展。参考陆上风电的发展特点,海上风电也可能出现一旦发力就飞速增长的发展的方式,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鉴于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不应该囿于目前的各种限制,而应该及早在方方面面着手准备早日就绪,迎接海上风电的发展大潮。毕竟,海上风电在各方面的技术要求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全部突破,需要若干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
5、避免单一的价格竞争,增加国际合作
中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在很多行业都异常激烈,风电行业也未能幸免。过度的价格竞争,一方面会影响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持续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受到其他国家的贸易制裁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前文已经强调,我们的重点应该是不断提高质量,而不应该仅仅以低价格获取竞争优势。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在世界风电发展的大潮中,中国有可能也有必要,通过增加出口释放产能,同时不断提高质量水平,促进风电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加强亚太地区各国的经济合作和磋商,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实现帕累托改进,避免“塔筒双反”,“三一风电诉讼”等事件的发生,最终实现各国在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朴光姬.“哥本哈根会议”与亚太地区能源供求[R].亚太发展蓝皮书2010,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4)
[2]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R].2011(1)
[3]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2012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R].2012(3)
(辛飞,1977年生,河北省人,中国航天万源国际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