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记忆
2014-08-28郑旭
郑旭
爷爷生于1927年2月,卒于去年3月,享年86岁。
他吃过苦、拿过枪、宣过誓、跨过江、受过冤、当过官、较过真。
1937年,爷爷的奶奶告诉他,看见了“膏药旗”千万别停快点跑。爷爷不听,偏偏用弹弓射中了驻守城外粮库的日本兵。好在爷爷跑得快,两个日本兵追出了一里路后就不追了,随后就听见两声枪响。
1943年春天,爷爷的奶奶过世。发丧回来的路上,爷爷被国民党军队捉去做了壮丁。尽管爷爷此后也见过“膏药旗”,但得到的命令却是“快撤”。终于熬到抗战胜利,不用再“撤”的爷爷想过解甲归田,可没等愿望实现便穿戴上了美式装备。
好在辽沈战役过半,爷爷的团长率全员起义。此后,爷爷跟着四野从东北一路战到海南岛。
1950年9月,爷爷入党了。一个月后,他和战友们一起唱着志愿军军歌跨过了鸭绿江。
回国后不久,爷爷作为十万转业官兵中的一份子,随团来到了北大荒,被任命为连长,一起带来的还有我的奶奶。
1957年,我的父亲出生。直到1966年,父亲有了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
受历史牵连,在那场特殊的运动中,爷爷未能幸免。拨乱反正后,爷爷受命筹建红兴隆管理局油料储备库,这也是当时黑龙江垦区四大国有油料储备库之一。油库建成后,爷爷成为第一任主任。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油料仍属紧俏资源,尤其是到春耕时节,各农场都会派专人找爷爷“求油”,爷爷不仅没有收来人送的礼品,还把离油库距离最远的农场“求油”者叫到家里吃饭,走时还会让他们带几副白线手套和一些副食品。
打那以后,爷爷每年春耕开始前便带着油库的统计员下到各个农场实地调研,回来后按照耕地面积、农业作业机车总数以及各机车的实际功率分类等科目进行核算,然后按实际需求给各农场供油。
油库在当时属于正处级单位,爷爷有自己的公车,但我出生那年,爷爷非让奶奶坐客车来看我。
我的姑姑和叔叔们都说爷爷爱较真。姑姑年轻时,曾有媒人向爷爷推荐附近林场场长家的小儿子,但在爷爷记忆里,这小子曾打着他父亲的名义,让林场职工去打狍子(生长在东北的一种野生动物)给自己吃。结果在爷爷的建议下,姑姑嫁给了一名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复转军人。
二叔属于家族中下海最早的人,1984年就有了自己的运输卡车,爷爷曾在一次大会上给油库下属的民用加油站“打预防针”,说谁要给二叔加“私油”,就开除谁。结果二叔有一年没和爷爷说话。
虽然爷爷最喜欢我的小叔,但小叔从不敢向爷爷提要求,唯有一次,小叔希望爷爷能和小婶单位的领导打声招呼,给小婶从技术岗位调到计财室,毕竟这位领导是爷爷的老战友而且小婶也是财专的毕业生。小叔说,给老战友的信都写完了,爷爷最终没有寄出去。
爷爷在2008年之后患了重病,到最后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去世前的一个月,爷爷听《新闻联播》播发《人民日报》的评论时,嘴里蹦出一句“为人民服务”。
奶奶说,这句话,爷爷说得十分清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