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资源:小学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有效载体

2014-08-28吴雨来

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社区资源跨学科所学

吴雨来

学习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所以教育要向课外开放、向自然开放、向社会开放。以学校周边社区资源为有效载体,进行小学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值得研究与实践。

一、运用学科技能,有效融入社区资源

一位教师执教《春笋》时先让每个学生在美术课和劳技课上运用所学知识,做了非常精美的春笋头饰。语文课上,执教者清晰地感受到了戴着头饰的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激动。他们“小脸通红,小手直举”,戴着自己亲手做的头饰参与课堂,在自己创设的与众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尽情诵读。在此基础上,执教者带着学生们利用体育活动课的时间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学校旁社区的竹林里,一个个“小春笋”边参观边诵读,执教者不时地用自己的手扮作泥土,让这些“小春笋”钻一钻、顶一顶,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多美的语句呀!它出自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学完之后老师追问:蜻蜓飞行的快乐是怎样的呢?小鱼告诉“我”做的好梦内容是什么呢?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在迁移中说出了许多优美的句子,如:“荷花,荷花,今天早上阳光明媚,空气格外的清新,里面还带着你们淡淡的花香,闻着淡淡清香,我鼓足了力气一下子就捉到了几只害虫,让我美美地饱餐了一顿。”“荷花,我昨天晚上梦到我开了一个音乐会,我主唱,其他朋友给我伴奏,真快乐!”“荷花,我昨天夜里梦见自己成为一只小鸟,在天空自由地飞翔。”……

执教者让学生们将这些句子编入根据课文改编的课本剧中,并戴着学生们在美术课上设计蜻蜓造型和荷花荷叶造型的头饰,还带着学生们在音乐课上欣赏并选择课本剧所需的背景音乐,之后再一起彩排。一切准备就绪后,用一节班会课带着学生们来到社区的荷花池旁,所有学生都是课本剧的演员,观众就是社区里的爷爷、奶奶们。活动既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激情,又点燃了学生融入课堂的梦想,更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

二、内化学科内涵,合理融入社区资源

1.“做”成惊喜

跨学科综合学习的主要原则就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紧密结合。在今天的课堂改革实践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意义大于一些具体的确定的知识,应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获得直接经验。

在《桂花雨》的教学中,执教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会到“摇”桂花的快乐:用手将黄色的纸撕碎,然后将撕成的纸屑扔过头顶模拟桂花落下的情景,学生们为自己在语文课堂上有了长时间的手工制作而高兴。高兴是兴趣产生的源泉,而这一源泉恰恰是学生们“做”出来的。有了课堂的间接体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到社区的桂花树旁现场体验了,当然这样的体验是以爱护花草树木为前提的。

2.“访”出真情

克隆作文就是指学生抄袭或将别人作文加以改动的现象。比如一个《童年趣事》的题目,一个班有大部分同学写“淘盐”的,虽然很有趣,但缺乏了生活性与真实性,偏离了作文教学的正常轨道。所以在日常的习作教学中,安排一点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又可以弥补习作课的不足,张扬个性,融入社会,何乐而不为?

有一段时间,窗外一直淅淅沥沥地飘着秋雨,望着校外社区里被雨水洗得耀眼的树叶,在语文课上,我对学生们说,这节课我们到社区里去看雨,看后要以《秋雨》为题把看到的景色写下来,还要加进自己看时的感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同学们的欢呼声,在平时的习作课上可很少出现这样的场面。看着学生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在社区里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我在思考:没经过老师苦口婆心的指导,他们行吗?写出的文章能登大雅之堂吗?但进教室后,学生们个个奋笔疾书的情景很快就打消了我的顾虑。见此情景,我又提议学生们将自己的文章工整地眷好,并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配上符合文意的秋景图,以班级为单位,在校园里进行展览。学生们没有出现不满的情绪,他们的脸上还洋溢着期盼的笑容,我也从内心里感受到了“乐写”的内涵。

第二天,看着学生们交上来的作品,我不由自主地欣赏起来。“秋雨是顽皮的孩子,它们在人们的身上滚来滚去,好像在跟人们玩游戏。”“小区里的雪松傲对碧空,每根松针上都挂着一颗颗水晶般透明、珍珠般圆润的水滴。”“路边的梧桐树叶,在秋雨的感召下脱下旧衣,露出美丽的容颜,远远望去,使你的眼前一亮。”“秋雨在无声地滋润着大地,它使我想起了那些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看着这样的语句,我想:一定要多把握住这样的机会让学生们多练练,“访”出真情!

3.“游”出精彩

春风习习、桃红柳绿的四月,笔者组织学生们到周边社区“寻找春天”。看雕像时,有学生问:“这是什么时候雕的?为什么要摆在这里?”观赏着周围的花草树木,有学生问:“这些花叫什么名字?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花?”看到凉亭,有学生问:“这座凉亭是哪年修的?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各处的凉亭几乎都是这种形状的?”对这些问题,我引导学生们运用美术课、科学课所学的知识相互解答,对于不能解答的就布置他们回去运用电脑课所学技能上网深入探究后再交流。学生们学得仔细,积极交流,这是“游”出的精彩!

三、科学谋划,促使学习方式的转变

小学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原则就是以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紧密结合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与多元化的学习目标中架构立体的学习结构。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获得直接经验,在学以致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将以体验式学习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但在开展过程中要科学推进,合理谋划。

1.践行,着力强调所学为所用

汉字是一种不同于拼音的文字。比如“例”和“列”、“未”和“末”、“酒”和“洒”的区别,你越是强调,学生错得越多。所以在教学生字词时首先要帮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生字词的理念,这一理念的原点就是所学为所用。

有段时间,班里有一些学生反映周边社区里商贸门市的牌匾及广告用语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规范汉字,严重损害了社区形象。我和学生专门对周边五个社区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街道上错别字现象特别严重。学生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错别字高达2060字,占检查总字数的2.3%。针对以上错别字现象,学生在活动过后向社区提出如下建议:要充分重视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还要进行大规模宣传,提高全民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

2.谋划,构建和谐体验触发点

苏教版第九册《练习5》口语交际要求为:设计一条公益用语。当时笔者就让学生针对爱护绿地这一要求设计了一条公益用语收上并保管好,内容如下:“一木成木,二木成林,三木成森。请让我们生活在森林之中。”“植树造林防风沙,何必又要伤害它?”“绿色,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财富,应永远珍惜!”……

第二学期开学时值春天,我又让学生们将自己设计的公益用语修改一遍,在修改中做到了温故而知新、推陈又出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在电脑课上对标语进行图文并茂式的设计,然后又在劳技课上亲自动手做小木牌,并将自己设计的标语贴上。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们在体育活动课和学生们走进了美丽的校园和周边的社区,将自己精心设计的标语牌亲手插到花坛里、小河旁。学生们看到自己所学知识与技能通过本次活动得到了展示,更增添了学习的乐趣,解决了曾经感觉一些功课无聊、不明白为什么要学它们、认为它们与生活毫不相关的困惑。

以社区资源为本尊,进行小学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与建构,将引领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当下的小学语文教育,不至于在“理”和“趣”之间产生偏差,使小学语文教育活泼、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洋溢儿童的生命色彩。?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区资源跨学科所学
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园开放式教育实践探析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非所学
非所学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让社区资源成为提升幼儿人文素养的宝库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