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金融人
2014-08-28
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故称“八闽”。福建境内地形复杂,峰岭耸峙,河谷、盆地穿插期间,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丘陵连绵的八闽大地上孕育了一批有韧性、能吃苦、敢闯荡的福建金融人。
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在建设银行福建省福州广达支行理财中心,盛开着一朵“名花”。这朵“名花”,生性活泼、笑容灿烂、声音甜美、业务专业、营销用心,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黄小花”。这朵“名花”,就是黄晓琴——建设银行福州广达支行理财中心客户经理。
专业专注是理财师的生命,也是理财师对客户的最好回报。“技巧和专业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心基础之上的。只要我愿意去做,努力了,就会做到专业专注,而唯有专业专注,才能让客户满意,才能与客户实现双赢!”这是晓琴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晓琴的原动力。
黄晓琴内外兼修,不知疲倦地加强学习、学习、再学习,通过考试成为了CFP国际金融理财师。同时,她还精心打造“智囊团”,集思广益地把“术业有专攻”发挥得淋漓尽致。客户陈先生是一名侨商,去年的某一天,晓琴无意中了解到其打算在福州投资购房的信息。貌似风风火火但却心细如丝的晓琴,不顾已是周末休息时间,立即召集麾下的“智囊团”商讨策划,制定方案,全力为陈先生搜集房源。两天后,一份详实的投资购房方案呈现在陈先生面前。“你们是真正为我着想的,几天前我把投资的事告诉一家打了多年交道的银行,他们第一句话是让我不要把钱转走……”辗转数月的3800万元最终花落建行。此后,陈先生将身边的亲朋好友全部介绍到了建行。在“晓琴理财工作室”乔迁首日,陈先生还将自己的客户推荐到工作室。
晓琴为客户用心理财,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也成就了不俗的业绩:2013年年初至今又新增了高端客户120位,其中钻石客户14位;新增AUM值1.1亿元;各类理财产品销量超亿元。
晓琴很“自私”,也很“豁达”。说她“自私”,是因为她视以她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为生命,容不得它受到一丁点儿损害;她提出的管理方略一旦确立,更容不得任何的“跑冒滴漏”。有时,仅仅因为客户的些许怨言,她甚至可以面红耳赤地与闺蜜“反目”。说她“豁达”,是因为她可以把经年积淀的理财和营销秘籍无私奉献给同伴和行里的兄弟姐妹。“只有先想到客户,客户才会想起你”。晓琴理财工作室的每一位员工都有一份“客户理财跟进表”,里面记载着不同时期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比如哪些客户存款即将到期、哪些客户有国债需求、哪位客户理财产品快到期、哪位客户需要新钞……晓琴身体力行地引领着客户经理,以亲情式的个性化服务,为客户提供从资产配置意见、投资形势分析到理财产品定制等特色的高品质金融服务。至于节假日和一些个性化的特别日子,给客户发条短信祝福或提醒,或者上门拜访、答谢,在理财中心更是一条铁定的规矩。
到今年,晓琴入行已有15年,脚踏实地、细致努力中她也收获着希望和荣誉——中国建设银行百佳客户经理、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十大杰出青年,而“晓琴理财工作室”也已成为建设银行福州广达支行的营销服务品牌。
一个山村信贷员的成就感
对于张岩,新的人生开始于到福建龙岩江山信用社报到的一个月后。
当时,他刚刚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针对信贷员岗位的学习。此时,他的前任病逝已经一年多,发放出的贷款一直由他人代管。因为管理需要很大的精力、代管无法到位而产生了200多笔不良贷款,金额达10万元。
那是1993年11月,当天,刚吃过午饭,张岩就开始收拾上山收贷时要背的挎包,也是从那天开始,21岁的他开始用脚丈量江山乡16个村子的每一寸土地,而这里有13个村子都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头上。
在雨中的泥土路上步行到下午6点,张岩终于走到了科山村。山里人淳朴,但也缺乏基本的信用常识,以为信用社的钱能还就还,还不了可以一直拖着,等以后有钱了再说。张岩便当起了“金融知识宣传员”,挨家挨户地向欠款村民讲解借贷规则和信用知识。“我用方言跟大家摆事实、讲道理,大家也挺信任我的,有能力还款的立刻就把钱还上了。”初战告捷,在科山村,他这次收回了3000多元贷款。
不过,山里恶劣的自然条件,让张岩的收贷之路比预期要艰难些。第三天,天都黑了他还没爬上山,又下起了雨,他一步打滑,狠狠地摔倒在泥泞里。张岩拖着受伤的腿,带着满身的泥,一步一步爬上了山。上了山,他借宿在村干部家里,一天三餐吃的或是方便面,或是芋子稀饭。山上条件艰苦,好好洗个澡都是奢侈。因为许多林农白天都在山里劳作,养殖户白天忙着打疫苗、喂养,张岩只能晚上打着手电筒摸着山路去找他们谈清收贷款的事。
出发整整7天后,蓬头垢面的张岩回到了江山信用社。“你怎么变成野人啦?!”正在吃午饭的一位同事看到张岩后惊呼。只见他从挎包里掏出厚厚的、有零有整的1万多元,颇有成就感地笑了笑。这样的收贷历程,此后重复上演。
当时,江山信用社有一大批小额欠款户,他们为了农业生产,向信用社贷了数十元或上百元款项而到期未还。深秋时分,粮食开始收购,这是让农民归还小额贷款的最佳时机。张岩抓住这一机会,梳理好一份欠款户名单,每天起大早跟着粮站的车进山收粮。
每到一处收粮点,张岩便一边帮着称粮食、扛粮包,一边等候着前来卖粮的欠款户。等到一位欠款户,他便苦心劝导他们珍惜信用、及时还款。深夜山上气温骤降,张岩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蜷缩在满载粮包的车上回家。“今天收回135元,工作有进展。”虽然收贷工作累,但在张岩心里还是满满地欣慰。正是张岩这种“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欠款户们被张岩感动了,纷纷还上了欠款。最终,他收回了200多笔,共计上万元的不良贷款。
花了两年时间,张岩用脚丈量遍了江山乡的每一个角落,他熟悉江山乡16个村子的每家每户,每一个沟沟坎坎。“江山乡一万人口,每户人家是做什么的,我都知道。谁家的鸡肥不肥、猪壮不壮我都知道。”对大山和山里人家的了解,帮助张岩完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收回了多笔贷款。“看着收账的账本一点一点地变薄,我觉得很有成就感。”他说。
就在张岩走村串户收贷、挨家挨户宣传信用知识的过程中,江山乡的老老小小都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只要勤劳、讲信用,就能过上好日子。在张岩不懈地努力下,江山乡的信用环境越来越好。2002年,福建农信系统开始评选信用村。当年张岩清收贷款的第一站——江山乡科山村,成为了福建省的第一个信用村。评上信用村,就意味着村民更容易获得贷款,也能享受到利率优惠。这让不少大山里的村民距离“农村金融均等化服务”不再遥远。如今,江山已经有8个村成为信用村。张岩经手发放贷款大大小小6000笔,共计金额2亿多元,目前余额4000多万元,没有产生一笔不良贷款。
2013年2月,考虑到张岩已经在大山里工作20年,龙岩农商银行将他调至位于城区的铁山支行。时隔半年,再回到江山,张岩依然能够随口说出哪个村有多少户人,这家种了啥,那家养了啥。他甚至能报得出遇见的每个客户的年龄和电话号码。而江山的老乡们也没有忘记他。龙岩市新罗区江山乡原乡长郭拔剑说:“我从一出生就在江山,生活了68年,对这里我最了解。张岩在江山工作了20年,从20多岁的毛头小伙,直到人到中年,一直对工作认真负责。老百姓是杆秤,把人量得非常准,江山的老百姓没有一个不说张岩好的。”
“现在我的身份证地址还没改过来,我还是江山人。”张岩的语气中,有眷恋,有回忆。
梁野山下铸辉煌
人说“梁野仙山钟灵秀,闽西红土育英模”。在梁野山下,有一个循着英模在努力的人,他就是农行福建省武平县支行城关分理处主任兰易冰。
1994年,他迈进农行大门,成为农行人,从此立志根植农村,把农金工作当作事业去追求。刚参加工作时,因所学非金融专业,为了使自己尽快胜任工作,他给自己制订了提高岗位技能和业务知识计划,并严格执行。入行不到一年,他便在支行岗位业务技能比赛中获得点钞第一名的好成绩,他整理的钞币在支行举办的业务技能培训课上被作为课样进行示范。
近年来,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他认真思考,迎难而上,不怕碰钉子,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便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在上中分理处任主任期间,面对中堡镇地处边远山区要资源没资源,要企业没企业,在家常住人口不足一万人的情况,如何拓展业务让他伤透了脑筋。后经多方了解,他捕捉到了中堡镇及周边有1万多人外出务工的信息,意识到这是上中分理处拓展业务的最大资源,用他当时的话说,“我们周边有一万多人打工,每年每人带回来1000元的资金就可以给我们带来1000多万元的存款,只要我们工作做到位了,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于是他动员全体员工分头行动走家进户,他自己还奔赴广东、厦门、泉州、福州等外出务工人员密集区宣传农行的结算优势及可给他们带来的便利,动员他们回家乡开立结算账户,同时把握税收政策变动信息,充分利用税收属地征收原则,在当地税务部门的配合下,争取了福建省武平县三鑫矿业有限公司、福建省武平县荣和矿业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武平紫金矿业有限公司)将基本账户从上杭分理处移至上中分理处,不仅增加了对公存款,而且通过信贷资金的介入,为该公司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不懈努力,上中分理处的各项存款四年时间达到了其上任时的三倍。
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兰易冰努力探索山区农行业务发展的新路子,制定了网点业务发展规划,努力发展国际业务,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收入渠道。他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主动服务,热情营销,积极向客商提供金融、信贷政策咨询,帮助客户开立银行账户,并及时提供各种理财服务。他先后为重点项目武平紫金水电有限公司、武平县供电有限公司等上百家客户办理信贷业务和理财业务近千笔,金额达10亿元,其方便、快捷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称赞和好评,被客户称为“农行营销师”。每年他完成的基金销售、代理保险、贷记卡发行和中间业务收入均位列前茅,曾在支行综合评比中连续三年名列第一;在2011年全市网点负责人劳动竞赛活动中,他所在的城关分理处获得年度总评第四的好成绩,受到龙岩分行的表彰。2006年以来,其带领的团队在各项业务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先后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福建省“工人先锋号”和龙岩分行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个人也先后荣获总行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分行“饶才富式”好干部、福建省分行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龙岩分行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和“揽储能手”等称号。成绩的背后总是充满着艰辛,同时更体现了他对工作的热爱、负责及做好每一件事的坚持。
作为一名长年默默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农行员工,他总是身先士卒,忘我工作,连续几年未休过公休假,连法定节假日也基本在忙碌的工作中度过,是支行出勤率最高的员工之一。在担任营业部主任的三年间,他还兼着金库管理员,承担全行各网点的资金调拨工作。他每天早上七点到岗,晚上七点下班,一年365天,需要起得比别人早,回得比别人迟,无论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都坚持在岗在位,毫无怨言,甘当“老黄牛”。2007—2009年,武平县连续三年利用春节、国庆长假,在珠三角洲举办“武平乡贤投资家乡洽谈会”,他放弃难得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收集整理宣传材料,跟随县领导行车数千公里,全程参与招商引资,并抓住机遇向招商对象介绍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和金融服务,其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武平工业园区大部分客户在农行落户。去年,他被查出重度腰椎间盘突出,此时为了营销梁野大道、武平大道等重点项目,他把检查报告收进抽屉,忍住疼痛,带病上班。由于长期负重工作,他病情加重了,腰椎间盘突出由原来的6毫米增加到8毫米,并引发腰椎炎,他不得不住医院了。但在病床前,他仍然没停下手头的工作,他利用手机“遥控指挥”,联系业务,面对家人的埋怨,他愧疚地说:“没办法,谁叫你是农行的家属呢!”
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他就是这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默默奉献,创造和勾画着自己实实在在、平淡无华的人生。兰易冰在自己2013年的个人总结中写道:“我很高兴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够在平凡岗位上,以平常心态,做点实事,感到很充实,实现了又一年的自我挑战、自我价值!”
平凡岗位上的坚实脚印
从1996年至今,整整18个春秋,卓敏一直在工商银行福建宁德分行古田支行的基层一线工作,整天与客户打交道,以最大的耐心和真诚待人处事。“我能够拥有这份工作非常不容易,我为我的职业感到骄傲和自豪,我的工作使我感到平凡而光荣!”
18岁那年卓敏是名融信员工,俗称“代办员“,工作一个月后,她领到了200多元工资,扣除必要的伙食费加上学校积攒的零花钱,她开心地在自己工作的工商银行存上了第一笔定期存款,信心满满。
可接下来的几个月,工行改革,网点撤并,年老的代办员纷纷退职离行,心理上的不安定感加上身处异乡的落寂,让卓敏常常一个人暗暗流泪。迷茫之余,卓敏苦练本领,尽心工作让她逐渐走出了低落和困境。为了加快点钞的速度,她手指头上多了一道道被纸带割裂的口子;为了加快打字的速度,她走路、吃饭、坐车都在不停练着指法;为了提高演讲能力,她夜晚站在厨房,既闷热又嘈杂,一直练到嗓门无法正常发音,才肯休息……省分行业务技术比赛全能第三名、汉字录入第一名、演讲比赛第二名等好成绩,六次参加省分行综合业务技术比赛的经历贯穿了卓敏13年的临柜生涯。
卓敏17年如一日待客户如亲人。看见老人就上前帮扶;遇到聋哑人,就写纸条向他们打招呼,并用简单的手势解答他们的问题;碰上不识字的客户,就一笔一划教他们填写凭条;对存款大户,就向他们宣传工行的理财产品、存款品种,使他们放心地把钱存入银行。
一次,一位姓刘的老人将两张存单遗忘在营业厅了,当时卓敏一次又一次地往老人家中拨打电话,直到深夜老人回到家中接到电话才知晓此事。第二天一大早老人就赶到银行,接过存单时不停念叨:“真是好人!真是好银行!”
2009年3月9日,卓敏对这个日子记得准而又准,那天她开始转岗担任大堂经理,卓敏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怀着感恩的心,引导客户,挖掘潜在优质客户,引荐高端客户给客户经理,每一笔业务,无论大小,她都会认真细致地处理。一次,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大娘在营业大厅无助地哭泣,手里抖动着存折,嘴里还不停念叨:“你们帮忙看看这里有多少钱,怎么存在银行的钱还会缩水呀”。看到这个情景,卓敏赶忙跑上前询问情况,原来老大娘存折里有47000元,但大娘的邻居却告诉她,存折只有15000元,老大娘一着急就赶到银行问个究竟。卓敏接过存款仔细查看后发现,存折里仍然有47000元。于是,卓敏搀扶老大娘到休息区,倒上热茶,轻轻抚摸大娘的后背,先让其冷静下来,然后,卓敏告诉老大娘,存折里有47000元,钱没有丢,并耐心教大娘如何看存折上的存款金额。卓敏还反复叮嘱老大娘以后不要把存折给陌生人看,有什么不懂来网点找她。老大娘取钱时,卓敏把着大娘的手签好字,按上印泥,并用餐巾纸帮大娘把手擦干净,再小心翼翼搀扶大娘走出营业厅。卓敏就是这样,用女性特有的细心、细腻与关爱让客户们渐渐熟悉了她,信任了她,“妹子”、“小卓”、“经理”是客户对她的爱称。
卓敏把最好的笑容留在了银行大厅,扶老爱幼,想客户之所想,帮客户之所急,把正向的、有意义的情感传递给每个人,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穿插于其间、背后的也有她司法考试的失败、第一次转制考试的落榜、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后昏倒在地……2012年,第二次转制考试获得成功、只能躺着复习的AFP考试通过,卓敏痛痛快快地在团队里哭了一场。
“多年以后才感悟到自己的坚持里始终追求的都是一种属于工行人的荣誉感、归属感、荣誉感。满树的花朵,只缘于泥土中坚持的一颗种子,多年以前的精简机构、买断分流、内退改革都是工商银行在忍着剧痛的“换血”。怨天尤人绝没有出路,适应竞争环境的关键在于打磨好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拼搏,方能泰然处之”。卓敏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奋斗着,留下的是敬岗爱业的坚实脚印。
歌声在前,掌声在后
“时光如水,奔流不歇,经过多少潮起潮落花开花谢……”嘹亮的行歌再次奏起,穿越在马尾二十四中的绿茵场上。伴随着美妙的歌声,马江作业中心第五届文化体育节正式拉开了帷幕,台上台下一片掌声,而此时,主席台上有那么一个人,笑容格外灿烂,她就是兴业银行马江作业中心文化体育节的总协调,运营管理处的资深管家——易月萍,但在中心人们都习惯称她“易姐”。
马江作业中心的文体节已举办了五年,从第一届到第五届,从稚嫩到成熟,从尝试到初具规模,从规模再到创意,无不折射出马江文体的变化与进步,而每一处变化与进步的背后都有易姐的心血。每年,文体节伊始,作为中心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的易姐都会召集中心下设的文化部、文艺部、体育部和宣传部开会讨论,集思广益,商定出台文体活动方案。从策划到宣传、从组织到报名、从时间到地点、从评委到裁判,每一步易姐都会和成员们认真探讨。在这过程中,她不仅要考虑员工的感受、身心负荷,还要规划好具体的活动执行、时间安排、费用支出等细节,里里外外综合协调,加班加点是加常便饭。
易姐很忙,但是,她总会在忙碌之余抽出个人时间开诚布公地与中心的员工们交流意见和想法。很多次,她在细微之处的独到想法总能激发出新的创意。第五届文体节筹备的时候,易姐召集各部长商讨文体活动节目。文艺部部长在为缺少一个具有创新和实际意义的活动而发愁,易姐提醒说:“新鲜营养的午餐,能够提升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以及对工作的热爱。食堂虽小,但能体现对员工的关怀,只是很少企业能够做到。不如就举办一场厨艺比赛,打造属于中心的‘暖心文化吧!”最终,一场以微波炉为主炊具,简单但别开生面的厨艺比赛擂响赛鼓,选手之间相互切磋交流经验,互相帮忙,学到了很多东西,制作出来的菜肴也是色香味俱全。参赛者演绎了属于自己的精彩,食堂得到启发,菜色变化,也间接提高了员工对食堂的支持度。点子虽小,内容似乎也颇是家常,但贴心而细致,务实而暖心。
贯穿文体节始末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费用管理,这项工作细致而复杂,要考虑整块文体费用预算,也要考虑其中各个具体项目费用的计划、核算与控制。活动中的哪些程序可以简化,哪些资源需要整合,哪些费用必须支出,哪些可以节省,都要考虑周全,而易姐每次都能做到合理安排、有效利用,是文体节费用分配的“金管家”!
从团队建设到人员管理,从活动支持到费用管理,易姐对文体节的专管其实只是她繁杂工作中的一个缩影。每年,中心的团队活动除了文体节,还有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爬鼓山健身运动、圣诞礼物交换等等。而且,除了团队建设活动,中心的业务支持与管理、人员管理、运维管理、后勤保障、团队建设等,都是易姐需要承担的工作。这些事项,桩桩件件烦琐细微,关系着中心每个成员的切身利益;事事处处错综复杂,事关中心的荣誉与声望。易姐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都是亲力亲为,对内综合协调,对外理顺各种关系,为中心的“争优创先”奠定良好的基础。“先进基层党组织”、“女职工标兵”、“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硕果累累。
如今,马江作业中心这个大家园在人员队伍、业务品种、业务规模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作为中心的“大内总管”,易姐每天的工作平凡琐碎,但她始终恪守着自己的信念。面对千头万绪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淡然,默默地在运营管理处耕耘,在平淡中寻求超越。她用自己的行动向工作、向自己致以尊重,她工作着,并快乐着。(统稿:唐庆华、程章杰;作者:俞国章/蔡靓、洪耀文/张志超/刘嵘/余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