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风险预警:且行且进
2014-08-28刘亮
刘亮
系统性风险指的是在金融生态系统中各机构之间,因为彼此关联及相互依存所可能引致的风险以及当其中某个机构或单一市场发生风险时,可能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对实体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并呈现出负和特征。本轮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就是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集中展示。因而,不论系统性风险的预警多么“Mission Impossible”,但就金融监管和宏观审慎政策而言,持续的观测和预警系统性风险是政府提供金融稳定这一社会公共品的前提条件。
事实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早在1994~1995年的墨西哥货币危机与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便已开始积极发展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IMF于1999年推出金融部门评估计划,2003年推出金融稳定指标;1996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布金融稳定报告。自此,各国央行进而纷纷发布年度金融稳定报告,并发布各国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状况分析。亚洲开发银行于2001年批准了技术援助项目“‘10+3早期预警系统开发框架”,目的是开发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早期预警系统模型。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普遍的共识是,日益复杂的结构化金融产品所导致的风险传染,不能仅仅依靠微观审慎监管,宏观层面的监测和预警是预防金融危机再次发生的必要手段。同时,强调由关注单一市场、单一机构的微观审慎监管向同时关注时间、截面两个维度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转变。
美国2010年7月21日通过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授权组建一个跨部门的系统性风险监测和监管协调机构——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并授权国会成立了隶属于美国财政部的金融研究所。这两个机构在金融系统性风险数据方面的收集、标准化、效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并开展系统性风险的应用研究、制定风险衡量和监管工具、发布研究报告等。美国金融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发布了一系列诸如《系统性风险分析综述》等工作报告,其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包含金融稳定的威胁因素分析、金融稳定性研究等内容。
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于2011年成立,以持续监测系统性风险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该委员会负责监控和预警欧洲经济中的各种风险,每3个月发布一次欧洲系统性风险仪表盘,其建立了一个颜色代码体系以实施可视化预警。该委员会主席由欧洲央行行长兼任,在欧洲实现了对跨境金融机构风险统一评级的共同规则。自成立以来,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已经多次发出系统性风险警示,并提出了相应的宏观审慎政策建议。
学界的代表人物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恩格尔(Robert Engle)教授,他所在的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波动实验室通过融合金融计量中的经典模型和最新研究成果,对系统性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并定期发布金融市场整体的系统性风险、单个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指标和机构排名。本次金融危机之后,这一动态实时发布的指标体系成为推动美国金融监管当局识别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参考之一。
在预警体系构建方面,各国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研究方法方面,一般通过构建指数或模型以及观测某些指标所发出的关键信号来监测时间维度的系统性风险。一些国家央行建立的金融压力指数以及通过观测广义信贷/GDP及与其长期趋势偏离度这一信号指标在研究实践中广为采用。与时间维度相比,截面维度的系统性风险监测方法要复杂得多。网络分析法、条件在险价值法、主成分分析法等被广泛运用于分析评估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与风险的传染性。一些跨学科研究领域和方法(如认知神经科学、经济物理学、计算金融等)也广泛用来模拟金融体系,进而描述和预警系统性风险。
总体而言,各国都在研究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和预警方面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资源,以期待找到预警体系,进而建立一个合适的政策框架,以利于政策当局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本文主要观点来源于国家社科基金“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与金融监管改革研究(13AJY018)”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