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保健品推销行业的暴利套路
2014-08-28任民
任民
在一家知名老药店,有一位王先生,他身着白大褂,胸前挂着医生高级职称的牌子,每天按点儿上下班。在往来消费者的眼中,他是药店的一名大夫。其实,柜台是经销商在药店租下的摊位,他只是一名保健品推销员。在各类套近乎和忽悠之下,本只有1块多钱的东西很容易就卖到100多元,可是疗效却全没有宣传的那么神乎其神。
这是一位入行10年的保健品推销员讲述的自己的经历,也是他眼中一个真实的保健品推销行业。
忽悠有套路:“恐吓、吹嘘、蒙骗、温情”四部曲
王先生原来是一位医生,退休后接触保健品营销。“一开始跟我说是在医药公司当医学顾问,后来才发现原来就是促销员,结合给的材料宣传产品。”王先生的职位在业内被称为“专家推销员”,他的很多同行都在退休后混迹这个行业,做得最久的已经将近20年了。
最初,王先生是在一家知名老药店的外包专柜“坐堂”。柜台是经销商在药店租下的摊位,他们不负责看病,只是讲解保健品相关知识并推销产品。
后来王先生从朋友处了解到,这个摊位的老板其实是个司机,根本不懂医,从东北批发了一批保健药,便在多个药店租了摊位零售。当时给王先生的报酬是每月1200—1500元,另外根据“业绩”再有提成。
保健品推销基本上有一个“固定套路”,王先生总结为“恐吓—吹嘘—蒙骗—温情”。
拿糖尿病来说,“你这血糖太高了,多长时间了?糖尿病不可怕,怕的是并发症,好多人都脚烂了、得截肢,失明了、要洗肾,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把人吓住后,就开始吹嘘产品的作用。最后再打温情牌,“健康是自己的,钱是身外之物,您不健康会给家里带来多大痛苦,给儿女带来多大压力……”到这里还不算完,“今天买有优惠,买一赠一”。这时候,消费者基本上就被“俘虏”了。
“业内盛传有个人讲课特厉害,产品卖得特火,他的看家本领就是医学常识很少讲,只讲从凄惨到光明的故事,善于渲染气氛,能当场把老人们讲哭了,然后就自愿掏钱包了。”王先生说。
包装有诀窍:把不懂医的包装成专家,把懂医的拔高成教授
入行后,王先生才发现这行的黑暗。很多“专家”、“顾问”都没有医学背景,有刚刚中学毕业的待业青年、下岗的售货员、工厂的会计等。这些人经过短期培训和包装后,披上白大褂就开始跟病人忽悠。
王先生就曾给某公司新招的推销员进行医学方面的培训,“里面都是些没什么文化基础的小青年,因为啥也不懂,所以需要简单地讲讲相关医学知识。”而推销业务的培训更是必不可少,首先要学会“挑人”,老人、女性、情绪焦急低落的病人是主攻对象,然后再见机行事套近乎推销。
“这行对人的包装和贴金很重要,把无资质、不懂医的人包装成专家,把本身是医生的随便拔高,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基本头衔,还得说发表过论文数十篇。”
保健品推销员这一行当,各人收入也各有不同。比如,如果是单纯的讲课或者培训推销员,每小时讲课费大概在150、200或者300元不等;如果是讲课连带推销,一天300到500元不等的讲课费外,还会有提成,不过基本到500元就封顶了;如果连续去外地讲课,差不多一个月能收入万八千左右。
暴利有保障:个别监管官员被买通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保健品行业很暴利,但具体高到什么地步却鲜为人知。王先生说,产品经理会经常变换所卖产品,哪个获利多就卖哪个。某个经理在产品热卖后得意忘形地说,“我1块钱的东西卖100多,不少老人还觉得划算,觉得越贵的产品质量越好。”
行内也有说法,称“一个产品能维持3到5年就不错了”。王先生主讲过的某产品在北京卖了六七年,衰落后就跑到南京又火了一阵,已经算是奇迹。
随着保健品的更新换代,推销手段也要花样翻新。时下最火的莫过于组织老人旅游,旅游不仅免费,还赠送产品。就是把人拉到一个地方,先讲课后推销产品。“这样做其实成本很低。只要去的百十来人中有十来个买的,就能赚一大笔。”
身为曾经的圈里人,王先生认为,只要药监、工商、卫生、城管、公安五部门联合严格执法,一定能杜绝假保健品横行。“可是,经销商现在去讲课都会收买当地的官员,买通后当地部门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曾经在一个医院里讲课,得到了好处的院长拍着胸脯说,“在我这里最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