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别忘挖井人
2014-08-28宋德均
宋德均
怀柔水库为京郊主要水利工程之一,位于怀柔城区西侧,控制流域面积540平方公里、蓄水面积12万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亿立方米。
1958年2月18日,中央决定修建怀柔水库,由河北省、北京市共同组成施工指挥部,由通县地委书记徐瑞林负责,后由专员王宪负责。3月9日,开工典礼举行。建设工程主要有主坝、副坝、溢洪道、输水隧洞、进出水闸等。其中副坝3座,均为粘土质坝,最大坝长220米;主坝为黏土斜墙砂砾土坝,东枕龙山,西抵凤山,坝长1038米;设有东溢洪道和西溢洪道,最大泄洪量分别为401立方米每秒和 890立方米每秒;主坝西侧建有输水隧洞,最大泄洪量为52立方米每秒,为灌溉和泄洪两用。
水库建设采用民办公助的形式,民工来自怀柔、顺义、通县、三河、香河、大厂、大兴、蓟县、平谷、密云等县区数万人,此外还有驻京部队解放军指战员、学生、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大家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无私奉献,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奋勇拼搏!在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自带手推车4.08万辆,抬筐2.54万副,锨镐4.98万把,马车1023辆,大牲畜1943头,苇席7.6万领,绳子12.2万斤,国家给每人每天补助伙食费0.4元。所有建设者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坚持100天不换班。施工中,涌现出许多动人的事迹:如三河县燕郊突击队员吕松和,人称“运料健将”,500公尺运距内,每日用小推车运料11方,成为民工中的一面红旗;香河县五百户村残疾人芦福祥,缺一只手,不能两手推车,就在左腕上拴一根绳子套在车把上,在350米的运距内每天运料48趟,被誉为“单臂英雄”。
就这样,当年这座水库的建设者们——来自通县专区、怀柔县等12个县区的6万余民工和六千余名解放军、干部、学生等,以手工劳动为主,靠人工挖、小车推,完成运输土石、混凝土等200万立方米,工程总用工600万个工日,总投资仅480万元。
建设中,周恩来、彭真、贺龙、薄一波、谭振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水库视察。1958年6月26日,周恩来总理与陪同的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河北省副省长阮伯生来到施工现场,站在大坝顶面,面向淹没区,向怀柔水库修建指挥部总指挥王宪、香河县副县长了解工作情况和群众的生活问题。在视察期间,周总理还深入劳动大军中慰问民工并与大家同工作同劳动。7月5日,周总理再次来到水库建设工地,与蓟县民工劳动模范王志等亲切交谈,并亲笔题写了“怀柔水库”四个大字。
1958年7月19日大坝完工,历时130天,7月20日举行了落成典礼,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出席大会,并为落成典礼剪彩。
怀柔人民为修建水库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先后有钓鱼台、潘各长、杨各长等8个村庄,576户、2572口人迁移出库区。
今天,怀柔水库在首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北京的主要饮用水源之一。我们从馆藏档案中挑选出这些照片,重温那段火红难忘的岁月,“饮水思源”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英勇拼搏、无私奉献的水库建设者们。
(北京市怀柔区档案馆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