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14-08-28林碧纹
林碧纹
摘 要: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目标出发,准确把握实践教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全面认识实践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合理选择实践教学运行的主要模式,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体系,这既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又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理想结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内涵;运行模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1-0230-04
实践教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具体贯彻和运用,是解决学生知与信、知与行统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当前,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全面认识实践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合理选择实践教学运行的主要模式,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体系,是高职院校加强和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和实效性所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准确把握实践教学概念的基本内涵:明确“三个基点”
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是统一的,实践教学必须和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能动口、动手、动脑,促进学生思考;从形式上看必须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实践化、应用化的活动过程。因此实践教学可以在第一课堂,也可以在第二课堂;可以通过听,也可以通过说和做来完成,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决不能把实践教学片面理解为就是搞搞社会实践。
1.将在校内课堂上的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立足点。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实践化、应用化的活动过程,校内课堂上的实践教学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一是互动教学,包括教学互动,组织辩论、讨论,进行案例分析,师生共勉,老师寄语,师生沟通等;二是直观教学,通过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欣赏音乐、观看视频,让学生视、听相结合,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心灵的震撼,丰富了课堂教学;三是启发教学,预设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理论,去探究真谛;四是体验教学,主题演讲、典型示范。校内课堂上的实践教学着重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学习的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校内课堂上的实践教学具有开放性,牵涉面小,容易操作,必须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立足点,尽最大的努力去求得实效。其主要责任人应该是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组织实施,其他有关人员及部门大力协助。
2.将在课外校园内的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侧重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一种课程教学意义上的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是实践教学的载体,没有实践活动所具有的认知方式、特征和功能的教学活动不能称其为实践教学。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实践教学是和一定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和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相分离的社团活动,不能称之为实践教学。因此,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特征的校内社团活动,必须符合思政课教学内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外校园内的实践教学。而且课外校园内的实践教学成本较低,容易组织,必须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侧重点,用最好的形式去收获实效。其主要责任人应该是学工部和团委,由学工部和团委具体组织实施,任课教师及其他有关部门全力支持。
3.将在课外社会上的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着力点。社会实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要实践形式,其具体内容包括参观学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服务、工作实习等实践活动。这是一种更能体现实践教学目的取向、内涵定义和功能特征的实践形式。但社会实践不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唯一形式,仅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实施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高职生的相关社会活动都作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如在校外的兼职活动、社团活动等等,因为这些活动都没有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就活动目的而言,社会实践是以改造和实现客体价值为目的,而实践教学则以教育和优化主体能力为目的。就活动内涵而言,社会实践是改造和实现客体价值的活动,而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旨在改造和优化主体能力的活动。虽然课外社会上的实践教学成本较高,安全隐患又大,但必须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着力点,花最大的力气去争得实效。其主要责任人应该是教务处,由教务处具体牵头实施,任课教师及其他有关部门紧密配合。
综上所述,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在学校党政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和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以课堂教学为前提,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广泛接触校内外的环境和社会上各阶层的人民群众,身体力行地感受、体验、参与和应用各种课内外或校内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知行合一,提高学生的思、说、学、做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它包括校内课堂上的实践教学、课外校园内的实践教学和课外社会上的实践教学三大部分。
二、全面认识实践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缺乏“六大特性”
最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和研究在教学方法、实施方案和操作规程等诸多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成绩喜人。但是在实践教学领域,学界仍然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这使得实践教学明显滞后,收效甚微。
1.思想认识上缺乏全面深刻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犹如工科院校的实验课一样,甚至影响更加深远。但是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和课程建设体系之间的彼此关联的重要关系往往被忽视,虽然高职院校或多或少地开展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企业实践、联系社区、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但在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中并没有进行统一筹划,统一管理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建立相应的制度。因此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形式重于内容,感性大于理性,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持久的影响力。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雷声大雨点小”,停留在“纸上谈兵”、“蜻蜓点水”的层面,只是一般性的号召和要求,这使得實践教学处境尴尬。
2.内容安排上缺乏整体教育性。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除了课堂实践教学外,主要有校内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走出校门的学习、参观、考察等实践教学形式。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第二课堂”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有些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的文体活动或手工DIY,有些是和学生的专业相联系的科技小发明等,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些活动具有娱乐性、趣味性、时尚性、技巧性。但从内容上看,普遍缺乏实践教学所应该具有的教育意义。走到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亦是如此,一些人理解为出去开阔一下视野,甚至于有一些人认为去游览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才有意义。虽然这些实践活动在效果上和课堂教学不可同日而语,对课堂教学能起到补充或加强的作用,但由于活动内容缺乏政治思想性和教育教学性,总让人感觉有些背离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真正目的。那些真正能够促进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活动形式,如成立各种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读书会、思想研究会,关心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论坛,到校外建立能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实践基地等,却难以受到重视,没能真正发挥实践教学深化政治教育的功能。
3.实施方法上缺乏广泛参与性。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每一个参与的学生个体都能在活动中感受到现实所带来的教育意义,这种效果是课堂理论教学所无可比拟的,实际上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却忽视了实践教学的这一点,许多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着“以点代面”现象。由于经费缺乏、师资不足以及资源承载力有限等诸多原因,很多高职院校只挑选一部分学生参与到相关的社会实践,或者学生统一参与某一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想达到以点代面的作用,缺乏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整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和措施,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事实上,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的高职院校其大部分学生也确实很难感受到实践教学带来的作用,有时候只是凑凑热闹而已,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还是换汤不换药。
4.采用模式上缺乏丰富多样性。采用模式丰富多样,才能引起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兴趣,这是实践教学形式生命力的体现,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实际情况是许多高职院校只采取一种或两种实践教学形式,如有的开展实践教学仅仅采取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形式,有的开展实践教学仅仅采取组织寒暑假学生社会调查的形式,至于其他形式往往被忽略,这可能是因为对实践教学理解认识上的不到位,没有真正把握实践教学的内涵,把一种形式归结为实践教学的全部,也可能是由于资金、时间、人员等方面的原因不能有效开展。单一的实践教学形式,降低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敷衍了事的心理,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5.具体操作上缺乏制度保障性。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制度建设问题。实践教学自始至终都体现出制度的缺失。实践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但许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安排、考评体系、质量监控体系等,没有重视这种教学环节,有规定,但无制度保障。没有统一的要求和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没有对口的管理组织及相应的机制体制,没有专门划拨的实践教学经费,所以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疏于监控管理,疏于制度建设,经常由于领导认识不到位、师资不足、财力不够、场所缺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实践教学不能持续地开展,或断断续续,或流于形式,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6.组织指导上缺乏方法科学性。组织指导上方法的科学性是实践教学追求效果最大化的重要保障,否则会导致实践教学事倍功半的后果。长期以来,由于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认识上的分歧,在实践教学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没有很好地遵循实践教学的规律,没有很好地体现实践教学的原则和特点,使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和指导方法缺乏科学性。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许多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一揽到底”,从制订计划、确立主题、开展活动,到总结汇报,都由教师包办,没有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没有让学生成为主体,没有遵循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时还存在着少部分思政课老师在组织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时不好好指导学生,学生也产生了无所谓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选择实践教学运行的主要模式:实现“教学五化”
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是以构建大学生的学习参与机制,形成“实践体验”与“内化践行”的学以致用能力为目标指向,并运用所学理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明辨是和非、善和恶,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提高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它是一种具有感受、体验、参与、应用等认知方式、特征和功能的实践化、应用化的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采用以下五种实践教学运行模式:
1.以情景模拟教育为主的感受认知型实践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场景模拟、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以情境中主人公的身份去探讨理论问题的现实答案,以实现理论课堂实践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如在道德教学过程中,根据道德教学内容创设反映现实道德行为的模拟场景,让某一道德行为场景重现,学生扮演场景中的各种人物,让学生去体会、反思各种人物的所作所为,从而认识自己和他人,进而慢慢地指导和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如在大学生就业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组织一场模拟面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觉面试的各个环节,了解在面试中应该注意的方方面面,了解就业的严峻形势,端正自己的就业观。在开展这种体验型实践教学模式前,要有周全的计划和精密的组织,保证参与的广泛性,达到实效性。以模拟面试为例,面试官要有企业的工作经历,有一定的专业背景,要善于观察;学生要准备好简历,注意自己的衣着等。场景模拟结束后,让所有参与者共同来评价各个环节。这种以情景模拟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感受认知型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实现课堂教学实践化。
2.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的参与体验型实践教学模式。这是纳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课时内,由思政课教学单位与学工部、团委、院系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单位共同策划,让学生以思政课教学班形式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开展列入教学计划的活动:如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学术讲座、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成功校友报告会和法律咨询服务等活动。努力做到全校全员参与,形成合力,让校园文化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也能资源共享。这种实践教学模式要求各学生职能部门必须要有一个平等有效的沟通平台,真诚地合作:一是由思政课教学单位和任课教师与学工部、院系文化活动组织者共同制订校园文化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二是让思政课教师全程参与校园文化的主题策划、竞赛评选、效果评估等各种活动,深入到学生中,从而实现思政课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紧密结合。这种以校园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参与体验型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校园文化课堂化、教學内容实践化。
3.以参观访问考察为主的感受印证型实践教学模式。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的实践活动主题,带领学生“走出去”,见证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等等,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去看待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辩证地去分析原因,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信念。让学生直接感受、自觉印证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便理论联系实际,理解党和国家实行现行方针政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保证。这种以参观访问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印证感悟型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社会化。
4.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的运用拓展型实践教学模式。这是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服务、支援活动等实践与锻炼,提高学生运用课堂理论知识分析、解答现实问题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社会服务,特别是开展志愿者服务;根据社会热点关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等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笔,既能加强同学间的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其体力,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当然开展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由于涉及教学场地、交通工具、食宿安排、经费保障以及学生人身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除社会调查可以由任课教师布置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外,其他单凭任课教师个人力量单兵作战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学校教务处牵头从组织层面加强实践教学计划的整合和协调。这种以社会实践为主要组织形式的运用拓展型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实现理论教学现实化。
5.以科学实验证明为主的模拟验证型实践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在思政课教学中强调的理论联系实际,实际上已经逻辑地包含了思政课教学的实验室建设,只是没有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实现。思政课教学实验室的职能就是在对思政课中的基本概念、理论观点做出证明和探索的过程中传播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容,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目的。目前,实验科学已经延伸到了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但专门用于思政课教学的实验室目前国内可能还是空白,因此,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验室是一大全新的课题,难度可想而知,但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如可以建立模拟法庭实验室:设置一个法庭、一个案例分析室和一个法官合议室。审判法庭内部设置可仿照我国现行法庭布置,外加一个案例分析室,要配备案例分析用的多媒体显示设备。其主要功能是让高职生通过模拟审判的全过程体验、了解法庭庭审的程序和诉讼的各个环节,掌握法律基础知识,提高高职生的法律素养和综合素质。又如可以建立行为认知实验室(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脑科学与认知科学”被列为八大前沿科学领域之一。许多科研机构和知名高校都参与了研究,如北师大成立了大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西南大学成立了审美认知与行为实验室。目前已经达到了可以测试一个人的行为认知的程度。这一成果完全可以运用到检验思政课效果上来。):可配备认知与行为问题诊断、行为训练与评价等多种常用测验工具量表及其计算机分析系统,其核心设备是多参数生物反馈治疗仪等。扎扎实实地抓好思政课教学实验室建设,既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更是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可以实现实践教学科学化。
四、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体系:做到“四个确保”
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但长期以来,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保障,很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体系。
1.确保组织健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根据思政课的性质及实践教学的特点,实践教学由学校密切联系的决策层、计划层、落实层构成。决策层主体是以校级主管领导为核心的思政课教学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政策和制度,使其形成长效机制;协调各部门的关系以及为实践教学提供经费保障等。计划层主体是指实践教学的业务单位即教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根据高职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把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从宏观上拟订思政课程的方案,监督教学部门的实施过程,确定需要落实的环节,做出详细的计划,并且加以考评。落实层的主体是思政课教学单位、各院系、学工部、团委和任课教师。其主要职责是:落实教务部门的实践教学任务,拟订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评定总结学生实践活动成绩。实施方案具体包括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时间安排、内容形式、实施步骤、考核评定、安全保障等详细内容。通过以上三个层面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力争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度化、常规化和有效化。
2.确保经费到位——专项拨付,专款专用。目前,大多数院校按有关文件规定采取了人均20元思想政治教育经费专项拨付的办法,但真正能用在学生身上的却少得可怜。毕竟思政课面对的是全校各院系的学生,人数多,规模大,即使有限的这点经费能全部用在学生身上,也很难让全部学生走出课堂,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如此一来,就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每一种实践活动都有连续的时间。为此,经费问题也就成为了制约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特别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瓶颈。因此,建议上级教学主管部门,统一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专项资金,为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
3.确保制度配套——完善机制,职责分明。实践教学环节是一个空间广阔、组织复杂的过程,需要有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有实效性的教学机制和制度贯穿实践教学环节始终。首先,要保证实践教学有合理的学时。把实践教学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在实施教学方案时不折不扣地执行相应的计划学时。其次,要有实践教学的组织机制。建立可操作可执行的组织机制,职责分明地确定各部门应该承担的工作:思政课教师负责课内的实践教学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与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各院系等共同负责组织实施课外的实践教学,并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第三,要有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负责实践教学的各职能部门要沟通、协商、制定一系列规范性的文件来指导实践教学,从实践教学大纲到实践报告及评比各个细节都要有文本制度来管理。第四,要有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任课教师的考核,二是对有关部门的考核,三是对学生的考核;并要有明确而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和办法,以保证实践教学环节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4.确保基地落实——功能典型,方便稳定。建设好校外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无疑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和保证。为此,要根据典型性、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周边有利的社会教育资源,选择和建立好不同功能的实践教学基地。一是感受认知类实践教学基地。如结合改革开放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去了解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社会,理性认知,把附近的先进的自然村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二是参与体验类实践教学基地。如结合有关法律和社会主义政治的教学内容,以班级为单位去附近的法院参加调解庭审等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院共建實践教学基地。三是运用拓展类实践教学基地,如结合民生问题的教学内容,开展社会服务等活动,建立以培养学生运用课堂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基地。在这些具有典型性、代表型、可进行比较性研究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学习、参观、考察和实习,使学生在课内外比较中提升是非辨别能力,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社情的直观深入的了解,深化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认识。
总之,就不同高职院校而言,在办学经费、区位优势、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等方面差异较大,而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效果。因此,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没有最好的教学模式,只有相对比较适合的教学模式。今后必须不断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大力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才能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政社[2005]5号)[Z]2005-02-07.
[2]邹菊如,刘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辨析[J].管理观察,2008(22).
[3]高君,雷家军,苏小明,钱杭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
[4]唐文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