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儿童甲型流感中医症状特点及辨证论治探析
2014-08-28罗璟程燕
★ 罗璟 程燕
(1.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300193;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天津300150)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中医学称之为时行感冒,具有流行性,传染性,季节性等特点。其与普通感冒比较,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继发或合并它病。[2]
笔者对本院收治的甲型流感患儿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辨证论治进行了分析总结,探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本院于2012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并确诊的甲型流感患儿。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10岁,均为非输入性病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卫生部《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1](以下简称《指南》)。甲型流感病毒快速检测阳性(试剂盒来源于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检测指标,均为确诊病例。
1.3 临床观察方法 按照《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中中医症状和证候的分类制定《临床病例观察表》,详细记录患儿症状、体征、舌象、脉象(指纹)。
1.4 辨证论治
1.4.1 外感风寒型 症见发热无汗,恶寒,鼻塞声重,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治以辛温解表。予荆芥败毒散加减:羌活10g,柴胡6g,前胡10g,独活6g,枳壳6g,茯苓10g,荆芥6g,防风6g,桔梗10g,川芎6g,甘草6g。寒闭重加炙麻黄5g、桂枝3g;挟湿,舌苔白腻加紫苏叶6g、 陈皮6g、半夏6g;表湿较重表现为身痛重加忍冬藤6g或羌活胜湿汤(羌活10g,独活6g,藁本6g,防风6g,甘草6g,蔓荆子6g,川芎6g);湿阻中脘表现为纳差或有便溏,加苍术6g、厚朴6g。温服,頻服,至额头微微出汗为佳。此方服用持续时间较短,中病即止。注意保暖,以免复受寒邪侵犯。
1.4.2 外感风热证 症见发热恶风,流浊涕,咳黄痰,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治以辛凉解表。予银翘散加减:连翘10g,金银花12g,桔梗10g,薄荷6g,淡竹叶10g,甘草6g,荆芥穗6g,淡豆豉10g,牛蒡子6g,青蒿10g。
1.4.3 外寒内热 症见高热,恶寒无汗,肢体酸痛,目痛鼻干,心烦,咳嗽气急,舌红苔微黄,脉数。治以解肌清热。予柴葛解肌汤加减:柴胡6g,青蒿10g,葛根10g,甘草3g,黄芩6g,羌活6g,白芷6g,白芍6g,桔梗6g,生石膏10g,生姜3片,大枣2枚。寒闭重加麻黄3g(使用时间短,一般2剂即可);肺闭重(肺闭明显表现为咳嗽气急,肺气瘀闭)者加麻杏石甘汤(炙麻黄5g,苦杏仁6g,甘草6g,生石膏15g)或前胡10g、桑皮10g。
1.4.4 热毒内闭(重型) 症见高热,烦躁,咳喘气急,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或指纹紫。治以清热解毒,泻肺开闭。予白虎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生石膏15g,知母12g,甘草6g,粳米9g,黄连9g,黄芩10g,黄柏10g,栀子6g。
1.4.5 气阴两伤,留热未清(恢复期) 症见无痰、少痰或痰粘不易咯出,纳差,体倦,口渴,舌红少津,脉细数或指纹色淡。治以清解余邪,益气养阴。予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沙参9g,麦冬10g,半夏6g,竹茹6g,太子参6g,甘草6g,粳米3g。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体征观察结果 见表1。
表1 60例甲型流感患儿临床症状、体征观察结果 例
轻症患儿观察期为7天左右,重症患儿观察期为14天左右。由于大多数患儿年龄较小,所以对“身痛” 、“咽痛”、“头痛”、“心悸”等症状不能准确的理解与表达,对观察结果有所影响。
2.2 舌象、脉象(指纹)观察结果 见表2。
表2 60例甲型流感患儿舌象、脉象(指纹)观察结果 例
由于3岁以下小儿观察指纹,3岁以上小儿切脉。因此表2中脉象与指纹观察病例数相加为总观察病例数(即n=n1+n2)。
2.3 中医辨证分型结果 见表3。
表3 60例甲型流感患儿中医辨证分型结果 例
3 讨论
对于时行感冒,古代文献多有记载。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曰:“时行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即已提示其属“时行病”之类,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感冒之名,首见于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其在论述参苏饮时提到“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黏稠”。至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伤风》曰:“时行感冒,寒热往来,伤风无汗,参苏饮,人参败毒散,神术散。” 明确提出了 “时行感冒”之名。
甲型流感因其发热、传染性强,属中医学“瘟疫”范畴。明·吴又可《温疫论·原序》曰:“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指出疠气是有别于六淫而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对于甲型流感,当今学者们提出了“风热疫毒”[3]和“风寒疫毒”[4]致病2种观点。
对于此次的观察结果,笔者有如下体会:其一,从临床中来看,疫病多兼时令之邪,即与发病季节等因素相关。本组病例的证型分布多以外感风寒、外寒内热为主,与先前多数地区观察所得病例结果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可考文献观察结果多为外感风热型。考虑或与此次甲型流感在天津的发病季节及此组病例的观察时间相关(此时期天津地区气温较低,风力偏大),即时疫之邪兼夹风寒之邪。其二,在临床症状中,此次收治的60名患儿均出现了发热、鼻塞、咽红,58例出现了流涕,54例出现了咳嗽,与《指南》[1]中提及的一般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的表现相同。其三,患儿舌苔多有白腻的表现,部分患儿分别出现了纳差、恶心呕吐、腹痛、便溏、腹泻等症状,表明患儿兼夹湿邪,笔者认为与寒邪凝滞,伤及脾胃运化,影响津液输布有关。其四,本院此次收治的甲型流感患儿,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分型辨证论治,所有患儿均预后良好。
由于观察到的重症病例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不能较全面的反应此观察期内天津儿童甲型流感重症病例的全部临床症状及中医辨证论治特点。另外,由于条件所限,本次研究使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具有局限性,不能检测出此组甲型流感病例的具体亚型,所以对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与甲型流感亚型的关系还需临床进一步研究总结。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S].世界感染杂志,2011,11(2):141-151.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65.
[3]周平安,杨效华,焦扬.甲型 H1N1 流感防治述要[J].环球中医药,2010,3(2) :114-116.
[4]阮永队,魏文著,马春玲.以寒疫论甲型H1N1流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6(2):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