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约束力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014-08-28韩宗胜陈建华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年8期
关键词:效度信度

韩宗胜+陈建华

摘要:文章编制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内约束力问卷(ICQ),并检验其信效度。在理论上初步建构了内约束力的五因素模型。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了5个因素(群性认知、友好交往、关怀社会、抵制诱惑和抑制冲动)共31个项目,项目载荷在0.47~0.76之间,解释了总方差的49.51%;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的五因素模型拟合良好,总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87,各维度的α系数在0.60~0.73之间。在构建的心理维度模型上编制的内约束力问卷信效度良好。

关键词:内约束力;问卷编制;信度;效度;心理测量学

内约束力在心理学界还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学者对内约束力内涵的把握存在较大差异,关于内约束力的代表性定义大致有以下三类。(1)强调内约束力的先天性。社会学家罗斯提出了“自然秩序”说,认为人有同情心、互助性和正义感的天性,使得人能够自我约束。(2)强调内约束力的社会阶段性和阶级性。社会认知心理学家 Kopp 等人认为,内约束力是对违反社会道德标准的冲动的抑制,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1]。Berk和Vaughn 以及我国学者刘金花、郑杭生等人也都对内约束力作出了相似的概念界定。(3)强调内约束力的自我觉察、觉醒和自我控制,把内约束力理解为一种类气质的心理活动系统。Baumeister及国内王雷、李梅、周路、肖晓滢等人都认为,内约束力是当事人时时刻刻通过自我监督进行的自我约束,体现着人的意志,是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活动系统[2,3]。

综合上述观点,内约束力是个体以向善为取向对自我行为约束的内部力量,它弘扬一种导人向善的精神[4],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对人的向群性本能的最大程度的延伸和发展、发挥[5]。对于人无止境的欲望,外力约束的作用有限,更多地依靠内约束机制[6,7]。

一、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1.前测的被试

在江西省和山东省境内取样,对象主要为中学生、大学生、教师、军人、农民、企事业单位员工及商业从业人员,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6份。其中男性162人,女性214人;已婚(包括离异、丧偶)200人,未婚176人;共产党员151人,非共产党员225人。

2.正式施测的被试

在江西省和山东省范围内选取中学生、大学生、教师、军人、农民、企事业单位员工及商业从业人员,共发放正式问卷850份,收回有效问卷815份。其中男性397人,女性418人;已婚(包括离异、丧偶) 388人,未婚427人;共产党员295人,非党员520人。

(二)问卷编制

1.内约束力心理维度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分析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表现出来的向群性[8],而心理成分和心理过程主要包括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9],由此形成内约束力心理维度:(1)认知方面,人在后天社会化的过程中对向群性的认识,命名为群性认知;(2)情感方面,对人和社会的情感关怀,命名为关怀社会;

(3)意志方面,由于群体意识的发展,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对外抵制诱惑,对内抑制冲动[10];(4)行为方面,友好交往也表现出了内约束力。

群性认知、友好交往、关怀社会、抵制诱惑和抑制冲动五个维度组合成为内约束力,如图1。

2.初始问卷的项目编制

查阅、收集内约束力的行为表现和特点等,以丰富问卷。问卷编制参考了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Snyder的自我调控力量表、Rosebaum的自我控制量表。

预测问卷共50题,5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10个项目。

(三)施测

测试前进行简短说明,要求被试根据实际情况作答,测试后表达谢意,问卷当场回收。

内约束力问卷采用4点计分,从“不同意”到“同意”分别计1分到4分。各维度因子分为该维度项目的平均分,最低1分,最高4分。总分越高说明内约束力水平越高。

(四)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和Lisrel 8.70,对前测得到的376份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正式测试得到的815份有效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二、结果

(一)量表得分情况(表1)

(二)项目分析

基于预测得到的376份有效数据,对预测问卷初始50个项目进行项目分析。计算项目分数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删除项目得分与总分得分相关小于0.3的14个项目。

再次计算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都在0.31~0.60之间,呈中等程度相关,相关均达到0.001的显著水平,可以进一步作探索性因素分析。

(三)探索性因素分析

基于预测得到的376份有效数据,对项目分析后剩下的36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1.项目和因子

因素分析适宜性的检验结果为KMO系数0.86,Bartlett球形检验的χ2值为3825.62(df=595,p<0.001),表示可以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11]。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剔除负荷值小于0.40或共同度小于0.35的项目,保留特征值大于1,解释5%以上总变异并且包括3个以上项目的因素,并确保项目归类恰当、涵义清晰,共得到31个项目形成内约束力问卷。

2.因素的命名

对31个项目组成的内约束力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主成分特征的碎石图(图2),最终抽取出5个因子(表2),项目负荷值为0.47~0.76,共同度均大于0.35,共解释49.51%的总变异。

表2与构建的维度模型一致,符合预期5个因素的理论假设。

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来看,内约束力问卷5个因素的项目分布合理,项目在相应因素上的载荷较高,累积解释率也较高,可以认为内约束力问卷的结构和内容是可以接受的。

至此,编制成内约束力正式问卷(见附录)。正式问卷共31题,5个维度,分别是群性认知、友好交往、关怀社会、抵制诱惑和抑制冲动。

(四)信度分析

以下关于问卷信效度的分析皆是基于正式测试得到的815份有效数据。民众内约束力问卷的信度见表3。

(五)效度分析

本研究以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来检验民众内约束力问卷的效度。

1.内容效度

经验判断,共产党员的内约束力比非共产党员的内约束力水平要高。对295名党员和520名非党员的测试得分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表4)。

统计结果显示,党员在内约束力总分及其5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非党员,这与经验上判断的党员比一般人内约束力水平要高相符。党员由于对党群关系重视,比一般人更能认识到人的群体性;由于组织关系的存在,社会交往相对普通人更丰富和成熟。党员比一般人更关注国家和社会,由于党员严于律己,比普通人更能抵制诱惑,更有自制力,这些都从统计结果中得到了体现。

2.结构效度

(1)相关分析

表5显示,问卷各维度之间呈中等相关(0.35~0.54),各维度与总分高度相关(0.69~0.79),问卷结构效度

良好。

(2)验证性因素分析

使用Lisrel 8.70对31个项目的正式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一阶因子模型M1设置5个外因潜变量,31个观测变量。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相关条目在对应因子上的标准化回归载荷均大于0.40。二阶因子模型M2设置5个一阶因子属于同一个二阶因子。两个模型的拟合指标相近,且都符合拟合指数标准(表6)。

当目标系数T(目标系数T=一阶模式卡方值/二阶模式卡方值)接近1时,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可以取代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本研究的目标系数T=1693.80/ 1778.21=0.95,因此选择模型M2,结构模型见图3。各项目载荷在0.40~0.69之间,一阶因子在二阶因子上的载荷在0.68~0.90之间。此二阶模型符合内约束力的理论模型结构。因此,内约束力理论模型包括5个一阶因子,即群性认知(7个项目)、友好交往(7个项目)、关怀社会(7个项目)、抵制诱惑(5个项目)、抑制冲动(5个项目),共31个项目。

三、讨论

本研究理论与实证相联系,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的内约束力心理维度结构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证据。

第一,编制过程比较严格。经过预测和初步的统计分析,结合理论和逻辑上的考察,构建成5因素的内约束力理论结构,然后才形成正式调查问卷。

第二,采用多种方法检验了内约束力五因素理论构想的合理性。从图2和表3显示的结果可以看出,内约束力的5因素结构清晰,含义清楚、可解释性强,结构效度较好。

借助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问卷的结构和合理性进行验证。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均达到可接受的水平。采用经验法验证了问卷的内容效度。相关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内约束力问卷的构想效度良好。

综合地看,本研究构建的内约束力心理维度结构是可以接受的,可以作为编制内约束力量表的结构基础,这一结构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适合用于测量中国人的内约束力状况。

参考文献

[1]Kopp C B. Antecedents of self-regulation: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J]. Development Psychology, 1982,6.

[2]王雷.构建员工内部信仰约束机制问题思考[J].企业经济, 2007, 3: 39-41.

[3]李梅.从内在约束力分析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紧迫性[J].教育理论研究,2011, 11: 283-284.

[4]陈建华,韩宗胜.内约束力研究述评[J].心理医生,2012, 10: 4-5.

[5]孙时进.社会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57-158.

[6]Siegrist J, Marmot M. Health inequalities and the psychosocial environment-two scientific challenges [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04, 58: 1463-1473.

[7]Stringham E P. Embracing morals in economics: The role of internal moral constraints in a market economy [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2011, 78: 98-109.

[8][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等. 心理学与生活[M].王垒,王甦等, 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327-328.

[9]韩晓燕,朱晨海.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263-264.

[10]Alberto A, Pierre O J, Claudio T. Behavioral constraints and the evolution of faithful social learning [J]. Current Zoology, 2012, 58: 307-318.

[11]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66-271.

至此,编制成内约束力正式问卷(见附录)。正式问卷共31题,5个维度,分别是群性认知、友好交往、关怀社会、抵制诱惑和抑制冲动。

(四)信度分析

以下关于问卷信效度的分析皆是基于正式测试得到的815份有效数据。民众内约束力问卷的信度见表3。

(五)效度分析

本研究以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来检验民众内约束力问卷的效度。

1.内容效度

经验判断,共产党员的内约束力比非共产党员的内约束力水平要高。对295名党员和520名非党员的测试得分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表4)。

统计结果显示,党员在内约束力总分及其5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非党员,这与经验上判断的党员比一般人内约束力水平要高相符。党员由于对党群关系重视,比一般人更能认识到人的群体性;由于组织关系的存在,社会交往相对普通人更丰富和成熟。党员比一般人更关注国家和社会,由于党员严于律己,比普通人更能抵制诱惑,更有自制力,这些都从统计结果中得到了体现。

2.结构效度

(1)相关分析

表5显示,问卷各维度之间呈中等相关(0.35~0.54),各维度与总分高度相关(0.69~0.79),问卷结构效度

良好。

(2)验证性因素分析

使用Lisrel 8.70对31个项目的正式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一阶因子模型M1设置5个外因潜变量,31个观测变量。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相关条目在对应因子上的标准化回归载荷均大于0.40。二阶因子模型M2设置5个一阶因子属于同一个二阶因子。两个模型的拟合指标相近,且都符合拟合指数标准(表6)。

当目标系数T(目标系数T=一阶模式卡方值/二阶模式卡方值)接近1时,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可以取代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本研究的目标系数T=1693.80/ 1778.21=0.95,因此选择模型M2,结构模型见图3。各项目载荷在0.40~0.69之间,一阶因子在二阶因子上的载荷在0.68~0.90之间。此二阶模型符合内约束力的理论模型结构。因此,内约束力理论模型包括5个一阶因子,即群性认知(7个项目)、友好交往(7个项目)、关怀社会(7个项目)、抵制诱惑(5个项目)、抑制冲动(5个项目),共31个项目。

三、讨论

本研究理论与实证相联系,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的内约束力心理维度结构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证据。

第一,编制过程比较严格。经过预测和初步的统计分析,结合理论和逻辑上的考察,构建成5因素的内约束力理论结构,然后才形成正式调查问卷。

第二,采用多种方法检验了内约束力五因素理论构想的合理性。从图2和表3显示的结果可以看出,内约束力的5因素结构清晰,含义清楚、可解释性强,结构效度较好。

借助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问卷的结构和合理性进行验证。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均达到可接受的水平。采用经验法验证了问卷的内容效度。相关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内约束力问卷的构想效度良好。

综合地看,本研究构建的内约束力心理维度结构是可以接受的,可以作为编制内约束力量表的结构基础,这一结构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适合用于测量中国人的内约束力状况。

参考文献

[1]Kopp C B. Antecedents of self-regulation: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J]. Development Psychology, 1982,6.

[2]王雷.构建员工内部信仰约束机制问题思考[J].企业经济, 2007, 3: 39-41.

[3]李梅.从内在约束力分析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紧迫性[J].教育理论研究,2011, 11: 283-284.

[4]陈建华,韩宗胜.内约束力研究述评[J].心理医生,2012, 10: 4-5.

[5]孙时进.社会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57-158.

[6]Siegrist J, Marmot M. Health inequalities and the psychosocial environment-two scientific challenges [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04, 58: 1463-1473.

[7]Stringham E P. Embracing morals in economics: The role of internal moral constraints in a market economy [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2011, 78: 98-109.

[8][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等. 心理学与生活[M].王垒,王甦等, 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327-328.

[9]韩晓燕,朱晨海.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263-264.

[10]Alberto A, Pierre O J, Claudio T. Behavioral constraints and the evolution of faithful social learning [J]. Current Zoology, 2012, 58: 307-318.

[11]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66-271.

至此,编制成内约束力正式问卷(见附录)。正式问卷共31题,5个维度,分别是群性认知、友好交往、关怀社会、抵制诱惑和抑制冲动。

(四)信度分析

以下关于问卷信效度的分析皆是基于正式测试得到的815份有效数据。民众内约束力问卷的信度见表3。

(五)效度分析

本研究以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来检验民众内约束力问卷的效度。

1.内容效度

经验判断,共产党员的内约束力比非共产党员的内约束力水平要高。对295名党员和520名非党员的测试得分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表4)。

统计结果显示,党员在内约束力总分及其5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非党员,这与经验上判断的党员比一般人内约束力水平要高相符。党员由于对党群关系重视,比一般人更能认识到人的群体性;由于组织关系的存在,社会交往相对普通人更丰富和成熟。党员比一般人更关注国家和社会,由于党员严于律己,比普通人更能抵制诱惑,更有自制力,这些都从统计结果中得到了体现。

2.结构效度

(1)相关分析

表5显示,问卷各维度之间呈中等相关(0.35~0.54),各维度与总分高度相关(0.69~0.79),问卷结构效度

良好。

(2)验证性因素分析

使用Lisrel 8.70对31个项目的正式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一阶因子模型M1设置5个外因潜变量,31个观测变量。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相关条目在对应因子上的标准化回归载荷均大于0.40。二阶因子模型M2设置5个一阶因子属于同一个二阶因子。两个模型的拟合指标相近,且都符合拟合指数标准(表6)。

当目标系数T(目标系数T=一阶模式卡方值/二阶模式卡方值)接近1时,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可以取代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本研究的目标系数T=1693.80/ 1778.21=0.95,因此选择模型M2,结构模型见图3。各项目载荷在0.40~0.69之间,一阶因子在二阶因子上的载荷在0.68~0.90之间。此二阶模型符合内约束力的理论模型结构。因此,内约束力理论模型包括5个一阶因子,即群性认知(7个项目)、友好交往(7个项目)、关怀社会(7个项目)、抵制诱惑(5个项目)、抑制冲动(5个项目),共31个项目。

三、讨论

本研究理论与实证相联系,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的内约束力心理维度结构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证据。

第一,编制过程比较严格。经过预测和初步的统计分析,结合理论和逻辑上的考察,构建成5因素的内约束力理论结构,然后才形成正式调查问卷。

第二,采用多种方法检验了内约束力五因素理论构想的合理性。从图2和表3显示的结果可以看出,内约束力的5因素结构清晰,含义清楚、可解释性强,结构效度较好。

借助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问卷的结构和合理性进行验证。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均达到可接受的水平。采用经验法验证了问卷的内容效度。相关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内约束力问卷的构想效度良好。

综合地看,本研究构建的内约束力心理维度结构是可以接受的,可以作为编制内约束力量表的结构基础,这一结构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适合用于测量中国人的内约束力状况。

参考文献

[1]Kopp C B. Antecedents of self-regulation: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J]. Development Psychology, 1982,6.

[2]王雷.构建员工内部信仰约束机制问题思考[J].企业经济, 2007, 3: 39-41.

[3]李梅.从内在约束力分析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紧迫性[J].教育理论研究,2011, 11: 283-284.

[4]陈建华,韩宗胜.内约束力研究述评[J].心理医生,2012, 10: 4-5.

[5]孙时进.社会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57-158.

[6]Siegrist J, Marmot M. Health inequalities and the psychosocial environment-two scientific challenges [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04, 58: 1463-1473.

[7]Stringham E P. Embracing morals in economics: The role of internal moral constraints in a market economy [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2011, 78: 98-109.

[8][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等. 心理学与生活[M].王垒,王甦等, 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327-328.

[9]韩晓燕,朱晨海.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263-264.

[10]Alberto A, Pierre O J, Claudio T. Behavioral constraints and the evolution of faithful social learning [J]. Current Zoology, 2012, 58: 307-318.

[11]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66-271.

猜你喜欢

效度信度
Double fête,double plaisir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科技成果评价的信度分析及模型优化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外语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框架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复杂图形测验对区分阿尔茨海默病与非痴呆的诊断效度
翻译测试的评分员信度研究*——TEM8 翻译项目评分员问卷调查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