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党组织引领居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

2014-08-28陈超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4年8期
关键词:功能定位

陈超

[摘 要]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治理的“领头雁”,要在引导居民自治中实现好自身的功能定位。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方松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建立规则、搭建平台、培养骨干等手段,积极探索党组织引领群众自治的工作模式和方法。面对新形势,社区党组织需要依据变化了的环境,注重“居民自治”与“社区共治”良性互动等理论思考,创造性地开展社区党建活动。

[关键词]社区党组织;居民自治;功能定位;方松社区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8-0054-03

社区党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社区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居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但是,由于社会成员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变化,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和社区党组织的功能都面临着重构的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指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作为社区治理的“领头雁”,社区党组织必须在调动基层群众和各方力量参与基层自治和社区共治中实现自身功能的创新。

一、社区党组织在居民自治中的功能定位

当前的城市社区已从单纯的生活居住区,逐步演变为具有多种功能、提供多种服务的社会共同体。社区党组织是居民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区得到贯彻落实,就需要社区党组织在引导居民自治中实现自身的功能定位。

(一)政治核心功能。党对社区自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而不是对社区事务的包办代替。社区党组织在城市社区社会管理中,应在上级党委领导下,发挥政治指导、保障和监督作用。社区党组织应从绝大多数社区居民的共同利益出发,引导、推进社区成员的民主决策,保证和监督社区自治组织开展自治活动,逐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同时,党组织要让广大居民在基层自治中提高民主素质,学习民主知识,熟悉民主规范,养成民主习惯。要规范基层群众的自治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驾驭民主政治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把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愿望和利益表达诉求纳入到体制中来。

(二)利益协调功能。社区党组织直接面对和感知着群众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这有助于其更好地进行利益协调。社区党组织不仅要充分表达社区居民的合法利益诉求,还需要根据利益群体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创造新的表达渠道。这是实现党对社区工作领导的基础,也是社区党组织得以正确引导社区自治的前提。通过社区党组织利益协调功能的充分发挥,既使政府与社区利益群体及其成员的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得到及时的回应和满足,又使社区利益群体及其成员的利益关系更加和谐。

(三)价值引领功能。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混合居住在一个居民区,会导致社区呈现出较强的异质性,其所带来的思想复杂性也是长期的。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了社区党组织在社区自治中必须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因为越是发达的城市,越是高档的新型社区,人们的防范意识越强,党组织往往会碰到“进不了门、说不上话”的问题。当然,这反映了人们自主意识、权利意识的增强,同时也暴露了城市社区“公共精神”的缺失。所以,社区党组织引导群众自治的首要任务就是培育“共同意识”,通过价值引导,培养社区治理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公益意识、互助意识、奉献意识和参与意识。

(四)组织支撑功能。社区党组织要进一步优化自身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实现党组织与基层自治载体的有效对接,给予居民自治更多更及时的服务。党组织要注重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在楼组和团队中,通过成立党小组、委派党员指导员等方式,了解和研究楼道管理、社区团队的动态情况,做好重大问题的协调与服务、培育自治骨干力量,通过党员的作用发挥提升党组织在居民自治中的动员力和领导力。

二、上海市松江区方松社区(街道)党组织引领居民自治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方松社区(街道)党工委改革和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努力实现从“代民做主”到“让民做主”,从“直接管理”到“主动服务”、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注重以党建为引领,围绕改进党组织领导方式、完善党组织议事机制、搭建民主自治平台,积极探索推进新形势下党组织领导群众自治工作的模式和方法。

(一)党建引领,把准居民自治的“方向盘”。方松社区(街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发动、引领、推动”作用,将党组织的要求和意图转化为群众组织的自治行为。街道党工委努力用共同的价值理念来引领群众、增强凝聚力,通过编印《方松社区闪烁正能量》一书,积极引导居民形成“社区事、居民议、大家管”的共识,从而营造民主协商、有序参与的居民自治氛围。各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完善民主自治格局,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通过建立社区党员议事会、楼组活动型党支部等形式,引领居民区党组织始终坚持重大事项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同时,方松社区(街道)党工委积极发挥在职党员作用,统一印制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反馈表》和《在职党员“六带头、六不要”评议表》,引导在职党员按照“适度、适宜、适时”原则,在社区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积极有效地引导和参与居民自治。

(二)建立规则,绘制居民自治的“路线图”。为了规范民主自治的运行程序,特别是一些涉及居民普遍关心的、社区共同的利益问题和实事项目,方松社区(街道)形成了一套议事规则。2013年初,方松街道选取松云水苑等三个居民区进行“社区居民自治”工作试点,搭建“居民区事务联席会议”平台,组建“自治工作团组”,并编写了一份《社区居民自治指南》手册,以流程图来指导居民自治工作。根据“流程图”,当居民有诉求时,先要召开“居民区事务联席会议”,相关居民代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及“自治工作团组”相关负责人都要出席。他们讨论并决定是否就此诉求召开相应“听证会”或“协调会”。在听证(协调)会上,诉求者可提出更详细的意图或方案。会后,“自治工作团组”会把会议内容传达给每户居民,征询意见,以实现全民参与。同时,充分发挥居民区党组织在“四位一体”中的核心作用,组织党员代表会议,居委会、业委会、警务站、共建单位党组织等参与民主协商、多方联动,开展各类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通过弘扬正能量、凝聚群众自治领袖、整合各类资源等引导居民有序参与、有效自治。

(三)搭建平台,聚拢居民自治的“正能量”。要想提升群众参与水平,实现群众当家作主,就必须有合适的组织和活动载体,而自治工作团组是其中的关键载体。例如,试点的松云水苑居民区设立5个自治团组,包括文明创建、综合治理、环保护绿、文体教育和关爱互助等团组。“自治工作团组”成员皆由居民组成。居委会借助社区网络招募、居民自荐和互荐等方式,吸纳了相关居民加入其中。根据居民兴趣和社区需求,在5个团组下,又设立了近20个小团队。自治团组独立“运作”,定期召开例会,交流工作,商讨下一阶段活动。自治团组是居委会开展工作的延伸和助手,原先不少由居委会承担的事,都“赋权”给了自治团组,这也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同时,方松街道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不同层面搭建更富包容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的自治平台和载体,合理设置自治内容,聚焦小区综合管理、公共服务项目等大多数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使群众自治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比如,松云水苑居民区通过搭好“议事园”平台,让社区群众参与社区自治,居民自己出想法、出技术、出制度,使困扰已久的群租问题迎刃而解。湖畔天地居民区通过运作“湖畔清晨”新浪微博群,有效激发了社区群众的家园意识、自治意识,寻回了走失老人、解答了社区疑惑、弘扬了正义风尚,成为了居民的心灵港湾。

(四)培养骨干,制造居民自治的“发动机”。群众自治工作的关键是要培育社区党员、群众中的骨干力量和群众团队带头人,通过他们去团结凝聚更多的群众参与。方松社区(街道)不仅鼓励党员参加社区建设,成为群众自治工作的核心力量。同时,社区党组织不断挖掘群众自治带头人,在社区文化、社区维稳、社区服务等方面发现和培育了一批“社区领袖”,通过发挥他们的“明星效应”,带动和凝聚了一大批居民群众,从而推动了自治工作的健康发展。太极拳、舞蹈队等团队负责人都是社区文体活动阵营中名副其实的“社区领袖”;三湘四季居民区的“金牌和事佬”调解室为居民排忧解难,尽心维护社区稳定,是居民群众公认的“老娘舅”。另外,在推进群众自治过程中积极与社团建设相结合,培育了方松助老服务社、老年协会、市民巡访团、各类群众文体协会等一批社团组织,这些骨干和组织极大地提升了居民自治的水平和质量。

三、进一步完善党组织引领居民自治的理论思考

当前,利益结构面临深度调整,群众的各种诉求不断增多,社会事务和社会矛盾大量涌现,任何一个治理主体在社区中都无法单独进行有效的治理。社区党组织需要依据变化了的环境,注重积极构建与社区其他治理主体的良性互动关系,创造性地开展社区党建活动,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一)注重“居民自治”与“社区共治”的良性互动。在社区居民自治的实践中,作为社区自治主体的居委会仍然带有较浓的行政色彩,经常处于一种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同时,社区中有居民、政府组织、社区组织、企事业单位等主体构成了纵横交错的互动网络,这些主体都有明确的利益诉求,且利益呈现多元化,所以居民自治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与瓶颈。因此,依托现实基础,借助于西方合作主义的理论,探索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共治,形成社区共治与居民自治交融互动的格局就成为我国社区治理的新方向。社区治理的新形势呼唤着社区共治,社区共治更是发挥居民自治有效性的重要推动力。应该说,社区共治的组织架构要与区域的多层次治理网络相匹配,共治的运行要与区域治理的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公共利益表达系统实现有机的衔接。因此要真正发挥共治平台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就要大力推进三大关键共治平台:一是通过党建联建加强社区不同性质单位之间的联系,构建区域化党建平台,从而体现权威性共治;二是通过多部门的合作,构建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从而体现协作性共治;三是对涉及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的社区事务,进行议事、协商、评议、监督,构建社区委员会平台,从而体现代表性共治。社区党组织在共治与自治中要发挥价值引领等作用,引导社区共治与居民自治交融互动、共同发展,实现最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二)注重“自治文化”与“主体意识”的良性培育。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是“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的民主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践行。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自治文化和主体意识的培育。一直以来,文化与社区发展始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区结构及其功能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相应的社区文化的打造。在推动社区自治发展的过程中,党组织要积极培育社区民主自治的文化氛围,这有利于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各项活动中去。同时,社区各参与主体必须确立“利益相关者”的主体意识与责任意识,即每个社区治理的参与者都与社区治理有着切实的利益关联,而非“局外人”,参与社区治理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应当承担的公共责任。各参与主体要对具体的合作及相应的机制保持耐心,对于合作中产生的分歧甚或冲突保持一种合作解决的意识或心态。

(三)注重“自治服务项目化”与“社区工作专业化”的良性契合。开展居民自治要找准工作着力点,社区党组织需要积极探索推进社区自治工作的项目化。居民区党组织要在群众自治中进行价值引领、组织动员、服务支持,从而使更多的党员和群众参与到项目化的工作中去。要以项目整合各类资源,牵引群众自治活动的开展,促进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的提高。要将社区治理、社区公共事务、社区公益事业和社区服务的内容按其性质分为若干个项目,由社区社会组织承担,社区居委会给予一定的人力、财力支持并着重进行资源配置和关系协调。项目的设立与推进、监督与评估,需要有广泛的参与,要把社区自治的热情转化为切实的项目落实。同时,自治服务的项目化不仅需要自治权的获得,更需要自治能力的提升。另外,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对实现社区自治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促使自治手段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坚持以专业化为导向推进社区居民自治,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居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多元主体的自治意识和居民自治的整体水平。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副校长

猜你喜欢

功能定位
财务管理在企业内控中的功能定位及实践核心思路分析
适应职业教育需求的专业教室功能定位
论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的功能定位
检察机关案件流程监控相关问题研究
我国庭前会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物流信息平台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研究国企改革下的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
上海市养老机构功能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