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论视角下研究生党支部建设
2014-08-28王海建
王海建
[摘 要]治理理论对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是由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多主体性、多领域性、研究生党员构成多专业性所决定的,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与治理理论所具有的目标的一致性、过程的互动性、方式的协调性等特征存在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因此,治理理论视角下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必须要培育各参与主体的治理观念、构建党支部建设的治理机制和搭建党支部建设的治理平台。
[关键词]治理理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8-0048-0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成为促进中国社会深化改革的重要途径。治理理论不仅适用于社会管理、政府治理领域,还适用于组织内部的建设和优化,以实现组织目标。研究生党支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在支部建设上可以借鉴治理理论的思想,增强支部活力,提升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党员人才。
一、治理理论与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内在逻辑
(一)目标的一致性。治理理论认为,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是确定一致的目标。“治理是由共同目标所支持的。”[1]治理的各参与主体都有自身的目标追求,这些目标的指向是多元的。治理就是要在多参与主体间通过协商、互动,构建起各参与主体都认同和支持的一致目标。因为,“目标的一致性,可以减少成员之间冲突的数量和强度,进而改善组织的总体协同。”[2]作为研究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的主阵地,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参与主体包括:党支部及其党员、党支部隶属的上级党委、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党员导师、研究生辅导员等。这些支部建设的参与主体有各自的目标和利益,但在增强研究生党支部活力,提升党支部凝聚力和吸引力,培养高素质的党员人才这一目标上是一致的。这种目标的一致性,构成了各参与主体共同建设研究生党支部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二)过程的互动性。过程的互动性是治理的基本特征。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依靠单一制度、单一机制或单一权威来维持组织的运行;治理过程,也不是权力的单向运动,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商、合作、认同和达成共同目标等方式来实施组织既定的目标。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必然要求各参与主体保持持续的互动。这种互动体现在:研究生党支部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支部党员把诉求和建议反馈给支部书记和委员,支部书记和委员把信息准确传递给支部成员;研究生党支部与上级党组织(包括研究生党支部隶属的上级党委、学校研究生党委工作部等上级党组织)的互动,支部把支部建设的问题及方向反映给上级党组织,上级党组织指导和帮助支部开展建设活动;研究生党支部与外部参与者的互动,支部把建设情况与导师、研究生辅导员等外部参与者沟通,在沟通过程中,相互交流意见和建议。这种过程的互动性,是推动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基本条件。
(三)方式的协调性。方式的协调性是治理的必要条件。在治理过程中,方式的运用至关重要。治理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参与治理的各主体树立协调的观念,保持有效的沟通,遇到问题时要及时沟通协调,同时,要根据治理进程,进行不断的协调,从而为治理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使治理目标的实现。协调能促使治理各参与主体在治理进程中步调一致、思想统一、目标明确。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同样需要采用协调的方式进行。《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规定:“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也要朝着团结统一、行动一致、迅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目标努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党支部建设的各参与主体需要具备协调的工作理念,在支部建设中保持持续的沟通,根据支部建设进程及时协调,最终统一思想、规范行动,达到支部建设的目标。
二、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需要治理理论的原因分析
(一)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多参与主体性需要治理理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以提高支部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支部活力、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为目标。其建设目标的实现主要涉及党支部及其成员、上级党组织、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等。这几种参与主体在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但他们在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中需要彼此帮助、互相依赖,互为依托,呈现出明显的多主体性特征。研究生党支部及其党员是支部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在支部内部建设、支部生活、理论学习、党员发展等内容上,主要依靠研究生党支部及其党员承担,在支部建设中,每名党员所承担的任务不同,但需要共同努力,相互协作,才能实现支部建设的目标。上级党组织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指导者,承担了明确支部建设方向、规范支部建设内容等工作,是确保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方向的重要保障。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外部参与者,承担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提供建议、为支部建设出现的问题提供思路等的工作,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润滑剂。
(二)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多领域性需要治理理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是一项多领域性的工作。横向来看,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包括:支部内部建设、支部外部建设、支部文化建设等。在这些领域内部以及各领域之间的运用治理理论,进行持续的协调、互动,是达成支部建设目标的重要基础。首先,支部内部建设需要治理理论。支部内部建设包括:支部内部机构设置、支部组织生活、支部党员教育和发展等,支部内部建设是支部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支部内部建设过程中,既需要上级党组织的指导,更需要支部内部成员之间通过持续不断的互动、协调,达成支部建设的一致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的支部内部建设活动。其次,支部外部建设需要治理理论。支部外部建设主要包括密切联系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等,支部外部建设是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支部外部建设中,需要研究生党支部和非党员同学保持密切的联系,通过沟通、互动、协调等方式,发现、培养、推荐同学中的优秀人才加入中国共产党,鼓励他们为国家多做贡献。第三,支部文化建设需要协调理论。研究生党支部文化可以增强支部的凝聚力,提升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在支部文化建设中,需要支部内外密切合作、持续沟通,把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奋斗作为支部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
(三)研究生党支部党员构成的多专业性需要治理理论。从当前研究生党支部设置现状来看,高校研究生党支部主要以班级、年级为基础进行的横向设置,以班级、年级为基础设置的研究生党支部,同一支部的研究生党员分布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实验室或课题组,党员之间多专业性特征非常突出。横向设置研究生党支部可以给党支部的管理、党员教育、支部活动开展带来很多便利,但也存在一些弊端。“研究生的中心任务是学术科研工作,而横向党支部设置模式最大的缺陷在于支部成员之间缺乏以学术科研活动为载体的有效连接点。”[3]支部成员之间由于专业不同,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必然不同,在支部活动中,不能以学术为载体开展支部建设活动,会给支部建设带来很大的损失。研究生党支部党员的多专业性特征,要求以治理的思维和视角考虑问题,通过持续的沟通协调,不断吸纳支部内各专业党员的想法,通过搭建跨学科、跨专业学术平台,激发党员的学术热情,让研究生党员在支部活动中实现跨专业科研创新。
三、治理理论视角下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路
(一)培育各参与主体的治理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治理理论视角下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前提是各参与主体形成治理的观念。长期以来,研究生党支部各参与主体存在建设目标不一致、缺乏互动协调观念等问题。因此,培育各参与主体的治理观念,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前提。具体而言,就是要培育各参与主体的目标一致观念、互动协调观念。
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增强支部凝聚力,培育出优秀党员人才。这一目标既是研究生党员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需要,也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根本价值所在。这种基于对党支部凝聚力提升和研究生党员素质提高的目标诉求,构成了研究生党支部、上级党组织、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等各参与主体推动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观念基础。如果各参与主体没有对这一目标达成共识,治理理论视角下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就无法实施,可以说,目标一致观念是治理观念的首要因素。
要达成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目标,互动协调是关键。要改变传统上研究生党支部上传下达、相互隔离、缺乏沟通的局面,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推进各参与主体之间彼此互动沟通。具体包括:建立互动机制,在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具体问题上,各参与主体保持持续互动,了解相互的想法和行为,为达成一致目标奠定基础。建立协调机制。对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各参与主体要积极协商,通过沟通,修正错误观念,达成一致目标。这种互动协调观念是建立在目标一致观念基础之上的,是治理理念指导下的互动协调,这与以往独立推进的互动协调有根本的区别。
(二)构建党支部建设的治理机制。治理理论视角下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关键是治理机制建设。“机制是指社会有机体各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4]机制的作用是通过一定的运作方式,使组织发挥更大的整体性作用。构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治理机制,必须建设一套信息、权力的运作方式,使党支部建设的各参与主体能够保持持续的沟通互动和协调,形成稳定的研究生党支部治理结构。从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目标而言,应从活力机制和育人机制两方面构建支部建设的治理机制。
首先,要构建研究生党支部的活力机制。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提升党支部的活力,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实际工作中,研究生党支部是不能单独完成这一任务的。目前有关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均已证明,党支部活力机制建设是支部、上级党组织、研究生党员导师、研究生辅导员,甚至还包括其他研究生同学、高校相关部门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应的治理结构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个优质的研究生党支部活力机制,应该是党支部团结友爱、积极向上,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上级党组织的指导富有前瞻性;其他参与主体的意见富有启发性。
其次,要构建研究生党支部的育人机制。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本质是促进研究生党员的全面发展,使之成长为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养较高的高层次优秀人才。研究生党支部育人模式发挥作用不能单独依靠党支部自身,支部建设中,要发挥上级党组织、研究生党员导师、研究生辅导员、高校其他机构和教师的作用,构建一套研究生党支部为主,借助其他参与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的育人机制。这是因为,研究生党员的成长成才不仅是政治素质的提升,更是专业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多方面能力提升的过程,需要其他参与主体发挥作用,才能达到育人的目标。
(三)搭建党支部建设的治理平台。治理平台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载体。搭建研究生党支部治理平台不仅能提高党支部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还可以让各参与主体通过治理平台加强联系,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进而推动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向前发展。因此,要整合各种资源,搭建网上、网下治理平台,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提供载体支持。
研究生党支部网络治理平台建设要坚持权威性、技术性、便利性原则,以促进党支部凝聚力、提升研究生党员综合素质为目标,整合各种资源,搭建网络治理平台。首先,网络治理平台的资源来源必须是权威性的,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其次,网络治理平台要采用诸如微信、微博、大数据等最新、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成果。再次,网络治理平台要考虑到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实际情况,顾及各参与主体的诉求,以方便各参与主体参与建设为思路。
研究生党支部网下治理平台建设要注重资源整合和参与主体积极性发挥。研究生党支部本身的资源十分有限,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搭建各种治理平台。比如,可利用校内实验室、教研室的资源,通过实验室平台开展支部建设;可利用校外企业、红色教育基地资源,搭建研究生党员实践平台;可利用导师、学校其他教师资源,搭建研究生党员学术平台。研究生党支部治理平台建设一方面要注重资源整合,另一方面要注重参与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可通过建立相关制度保障、颁发荣誉等方式,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推动研究生党支部网下治理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张胜军,刘小林等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5.
[2]安东尼·唐斯.官僚制内幕[M].郭小聪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38-239.
[3]刘岱淞,竺莉莉,梁宏俊.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对党支部工作开展的影响[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3(10):48.
[4]赵理文.制度、体制、机制的区分及其对改革开放的方法论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5):18.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