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合资股比50%的红线究竟能不能破?
2014-08-27
一个争议多年的“老话题”近期又引爆了舆论!
2013年11月1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发布会上指出,“未来还将进一步放开钢铁、化工、汽车等一般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包括放宽外资在注册资本、股权比例、经营范围等方面的限制。”对此,1月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发表博文《汽车不能再放》,旗帜鲜明的表示了反对。
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关于“汽车合资企业50∶50股比限制能否放开”的“老话题”迅速升温,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争论。一方表示“谁要放开股比谁就是大汉奸”,一方认为“股比限制如今其负面效果已经超过正面作用”。
车企合资股比50%的红线究竟能不能破?兹将正反双方的部分观点摘编如下——亲爱的读者,你支持哪一方呢?
反方
“汽车产业不是一般加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它对于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中国梦的实现,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汽车(对外资股比限制)不能再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指出,目前,中国品牌轿车市场份额仅占四分之一。在技术水平上,与外资品牌相比,考虑到外资母公司的技术储备,应有十年左右的差距。更为令人担忧的是,除个别品牌外,中国品牌大多未形成经济规模,相当一部分处于亏损或微利经营的成长阶段。“因此,我们还需要相对一段时间,我们还需要一定的政策环境,如果政策环境不能更有利,那么至少不能更恶化。”
“在历史环境下,50对50股比政策的提出,对我国汽车产业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我们应该在合资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创新之路。因此要再给自主品牌车企一些时间,等它们强大了,现在讨论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表示:“我们无法设计整车股比放开后,汽车产业会是什么状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放开的领域是什么状态。以汽车电子为例,它是没有股比限制的。从成本角度讲,电子成本大约占汽车成本的一半,可以说汽车电子是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但现在本土汽车电子业可以说是全面失守。一台车几百上千个传感器,没有一个传感器可以自己研制,所以现在只能搞传感器技术创新,芯片还是很遥远的事情。因此,如果没有股比限制,汽车产业恐怕也会全军覆没。”
“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份额尚不足30%,(与外资对比)实力相差悬殊,仍需要长期扶持。”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总经理、长安汽车集团原董事长徐留平认为。
正方
“我主张要通过开放合作的方式,打造基于中国市场的全球汽车产业,通过融入和整合全球资源进行创新,才有可能在汽车领域实现真正的超越。所以50对50的合资股比政策应该停止了。”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表示,“现在我们的一些讨论还集中在如何在一个国家内发展民族工业的概念上,我认为这事实上走进了一个认识误区。在资本全球流动相互渗透的时代,在全球公司和全球产业形成的时代,所谓的纯粹民族工业已经难以生存和发展。”
“现在这项政策已经实施了近20年,明显滞后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汽车市场。”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杨再舜指出,目前在合资汽车企业中,外资对关键性垄断技术严格管控与绝对封闭,在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微电机、安全气囊等核心零部件产量中,外资所占比例分别为100%、100%、91%、97%和69%,中方技术人员参与不到新技术的研发,甚至过期的技术资料也不可能全部拿到。所以,无论是合资还是独资,在关键性技术层面上,中方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股比放开与否在技术层面已毫无意义。
“你们总是这样,父亲总是担心孩子长不大、总是担心孩子走错路,孩子他也在成长,一个孩子摔倒了,第二个孩子又起来了有什么关系?”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兼沃尔沃汽车公司董事长李书福认为,产业政策一味保护国内汽车工业,就像父母过度对孩子溺爱一样,不仅不会让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反而只会一味地削弱本土汽车工业的竞争力。“美国出现一个特斯拉,为什么中国出现不了呢?因为中国就规定了这几家汽车公司可以搞汽车,其他都不能搞汽车,是这么规定的。13亿中国人只允许你8个人、10个人可以玩儿(汽车),你说能创造奇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