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创新
2014-08-27蔡桂建
蔡桂建
21世纪,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代言人,而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心悦诚服、乐于追随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目前我国正处在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阶段,要实现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目标,保障数学课程内容的顺利实施,数学教师是关键。因为课程教学与每个教师息息相关,是由教师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教学时所采用的方法等方面所决定。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师不能固守成规,应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如今学生思维更活跃、语言更丰富,提高素质做新型数学教师是时代的呼唤。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创新是指贯穿整个教学之中的一条教学原则,不是单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自始至终让学生有自由活动的空间,使他们处于积极创新的状态,有创新的欲望。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给出一些实例作为起点。让学生像历史上数学家经历的创新过程一样,观察、试验,用直觉或推理提出猜想,再加以证实,然后建立这些发现之间的联系,形成体系,得到类似于教科书中的数学知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设“圈套”,没有用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几乎对学生的任何想法都不加阻挠。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共同启发,教师在课堂上来回走动,观察学生的活动,真正让学生向享受“创新”的自由,但是不排除教师在恰当的时候组织引导学生更有目的地进行创新和反思,不排除教师的总结性评述。由于中学生受年龄的限制,身体、心理发育不健全,自我控制力差,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不重视,学习目的不明确,在学习上很茫然。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新世纪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这种高素质的人才必须由学校培养,还要进入高等院校深造才能成为合格人才。学生有了理想就会开始飞翔,在学习过程中将会积极主动、自觉进取。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求异思维。
1.创造良好的数学环境,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热情。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中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数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2.给予学生成就感,激发学生求异思维,营造宽松的环境氛围。教师要讲究与学生交际的艺术,成为学生的朋友,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学生会因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课程。同时,运用各种活动形式给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并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以各种方式给予学生鼓励,从而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全方位、多途径地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在知识传授中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知识为能力奠定基础,要想激起创新思维,培养能力,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否则,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学生的创造欲望即使被激发出来也难以上升为真正的创新能力,只能停留在很低的水准上。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观点或态度进行定向迁移,诱发创新思维。
2.改进教法,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能让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顺利进行。要培养创新思维,就要变范式教学为创新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思维双向互动,在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的同时,教师也看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有效发展创新思维。
3.在参与数学实践性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目前,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只是空中楼阁。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有关知识,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教学离不开教学民主、师生和谐与激励手段的有机结合,教师要淡化课堂纪律要求,做到学生想到就说,大胆发表见解,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时间,给学生讨论实验的时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必要的条件。
总之,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深刻体会现代教育理念。为了促进初中数学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迎接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提出的挑战,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只有不断学习,才有能力反思,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现新课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加强探索和研究,从而提高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做让学生喜欢的“多角色”型教师,适应时代的要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