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尝试
2014-08-27郑丽娟
郑丽娟
小学语文教师应赋有时代感、使命感,学习新课标,把握新理念,创设新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无数次的学习与探索实践中,我摸索出一套语文教学方法。
一、以“读”激发兴趣
现代教材中所选编的课文都是思想性强、情感丰富、文质兼美的好作品,课后都有“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要求。
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了文学作品规定的情景,即他自己有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还不成熟,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及强烈的表现欲。
教师注重创设朗读的情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必须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较高的业务水平,善于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让学生思维驰骋于语文的自由王国中。教师应善于创造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地体验、把握教材的内容,增补语文表达上的空白。比如教学《风筝》一文,文章主要描写了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童年乐趣。在初读课文时,我采用小组齐读的带动方式,让学生热情高昂地朗读课文,争当红星组。结束了第一部分“做风筝”的学习,我想让全班学生齐读以加深印象,但不曾想,效果不佳——淡如一碗白米饭。于是,我让学生先别客气,加点菜吃,效果立马起来。同样,在第二部分“放风筝”的朗读指导中,如:“我们去放风筝了!”我让女同学先“放”,不怎么样。“我们也去放风筝了!”男同学去“放”,也不怎么样。还是一起去“放”更快乐。教师要营造真正童年乐趣的氛围,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天真活泼的意境中。我赶紧给他们加温,“饭菜要趁热吃才香嘛!”……学生一个个来“电”了,终于把放风筝的热情读出了味。
放风筝,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未曾亲身体验的乐趣,只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因此,我手指天花板,逼真地说道:“你们瞧,一只只风筝正在空中飞舞,同学们,你们看见了吗?尽情地呼喊吧!”于是,“幸福鸟,飞吧,飞吧,飞向蓝天”、“幸福鸟快飞吧!飞过高山,飞过白云”……许多学生都高呼起来。此时,我请他们站起来,挥起手,向“天空”高喊:“幸福鸟,飞吧,……”
就这样,文本中的“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彻底再现了。这样朗读,除完成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之外,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发挥,表现欲得以满足,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放开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打破传统模式教学造成的沉闷压抑、一潭死水的局面,变接受为发现,在发现的愉悦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解放儿童的头脑”是陶行知先生所说。所谓解放头脑,就是培养学生自由的心灵,鼓励他们敢想、善想。“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在经历与文本“叩问”、“体验”、“发现”等对话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在新的课程指导下,教师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有效处理、智慧点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挑战文本,还要巧设悬念,善于使学生形成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比如教学《跳水》时,我便提出问题:“船长为什么拿枪‘逼自己的孩子从桅杆上往海里跳?你想对船长儿子或者水手们说些什么?”问题提出,要求学生领会,在悬念的解除中,不断引导学生进入对课文旨意理解的航迹,参与文本人物的交流。有一名学生轻声地问道:“老师,我可以对猴子说吗?”我甚是惊喜:“当然可以,老师认为你想得很周到,没有忘记猴子这个重要角色。”学生得到肯定以后,十分兴奋,大声地说:“猴子兄弟,请你不要生气,因为你太可爱了,水手们和船长的儿子才会逗你玩。请相信人类!”另一名学生举手说道:“老师,其实猴子训练有素,很通人性,可以让它救船长的儿子,让它那根竹竿给船长的儿子,他就可以转身走回来化险为夷了!”学生有的说:“对噢!”有的说:“我怎么没想到。”有的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了!”……通过设置悬念,巧设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的兴奋,探幽发微,对培养思维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三、以静带动,升华课堂
现在,有了多媒体教学设施,只有其还远远不够,大多时候,仍然需要教师具备艺术才华,化解课堂“卡带”,这在农村教学中至关重要。
例如教学《荷花》第二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冒出来。有的……”为了让学生体会“冒”字用得真好,我挥笔将黑板变成荷花池(学生们在底下啧啧赞叹),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荷花的腰身很细很长。”我边说边用手将荷花从荷叶之间一朵一朵地“冒”出来(哇!)。有位学生举手说道:“老师,我觉得如果用钻,就看不见荷花优美的身姿亭亭玉立的感觉,就只能浮在荷叶上面静静的,那就成了睡莲。”我不禁为这位学生鼓掌……课后,我发现学生舍不得擦黑板,还在上面临摹。又如《鱼游到了纸上》中描写青年人画鱼时的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有时又挥笔速写,……”为了让学生体会美术用语“工笔素描”和“挥笔速写”,我只能用最直接的方法——先在黑板上一笔画出金鱼的轮廓,边说:“这就是挥笔速写。”接着慢慢地画出金鱼的眼睛、鳞片,说:“这就是工笔细描。”学生不仅明白词汇的意思,还对老师产生许多敬佩之情,课堂氛围增色不少。
特别是教学《爬山虎的脚》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我在画图效果不佳的基础上,想到我张在黑板上正不知如何继续的手掌,它不就像“蛟龙”的爪子吗?于是,黑板成了爬山虎生长的墙壁,我的五个手指撑直粘在墙壁上,边说“粘住了”边压手指头,学生说:“变成小圆点了。”“现在把嫩茎拉一把。”于是,手指弯曲,手臂就跟上。重复几遍,手掌的位置已经高出原来许多距离。学生边听边点头示意“明白了”,更有些学生自告奋勇地要“尝试”。此时不朗读文本,更待何时?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农村信息化时代的广泛普及,如何进一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我们必须认真加以探索。经验告诉我们:要使语文课上得有趣、有味,就要改变那种由教师和少数学生垄断课堂的现状,还必须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充分的扩展,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满足表现欲,让综合能力强的学生综合归纳……无疑会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巨大作用,可以打破僵局,创造良好的氛围,使课堂生机盎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