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品析词语教学策略
2014-08-27蒋立芳
蒋立芳
词语是文章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词语教学在学生语文能力培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材中,每个词语都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每个词语都富有表现力和想象力,每个词语都是学生语言发展的载体,每篇课文都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宝库。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深入品析课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学生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质。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词语品析呢?
一﹑创设情境,感悟内涵
小学生主要是以直观形象思维认识客观事物的,直观教学可以使书本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词语意思就会伴着形象的情感而显现,学生就会把词语的“客观意义”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成为“个人内涵”,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鸟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无拘无束”,先用课件出示这样一段话:我最喜欢跟布谷鸟对话了:“你做什么?”“种田织布。”……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然后让学生与学生分角色表演、老师与学生表演,在表演中,学生亲身经历什么叫“无拘无束”,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就对“无拘无束”所表达的内涵有深刻的感悟,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自己也对鸟产生爱恋之情。
二﹑词文勾兑,品味词义
“勾兑”是在白酒酿造过程中,使酒保持独特品性,平衡酒的性质的一项专门技术,引申到语文词语教学中,就是课文中部分语句提示或解释词语的含义。教学时,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他们才能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义、作用并学会运用词语。例如在教《九色鹿》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并区别“恩将仇报”、“见利忘义”、“背信弃义”这三个词,我没有直接就词论词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先找到与这三个词相关的语句,再结合课文谈谈调达的哪些言语行符合这三个词的含义:调达带国王抓九色鹿,而九色鹿救过快要被淹死的调达,这就是“恩将仇报”;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调达想要发财,泄露九色鹿的住处,这就是“见利忘义”;调达曾郑重起誓,不泄露九色鹿的住处,可为了发财,违背当初的诺言和道义,这就是“背信弃义”。这样将词语融入句子,感受词语和文章之间的密切联系,词文勾兑,勾兑出的不仅是对词语的理解,更是字里行间蕴藏的情感。
三、发现规律,授之以渔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词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汉字的构字规律,探究汉字的特点,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而且能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高识字能力。
1.把握词语的组合特点。汉语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合成词的特点,先将合成词分开,理解构成词语的每个字的意思,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组字而成的词的意思。这样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真正实现汉字音、形、义的统一。例如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中的词语“斩钉截铁”和“声色俱厉”时,首先让学生根据学习的解词方法,先拆后连或先查后连,抓住关键字定义。然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综合起来理解,学生很快就感悟出这两个词的内涵,体会词语蕴含的情感。经过这样的尝试,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如果碰到这一类,就可以用拆词分析法习得词语,也会触类旁通。
2.揣摩词的多种意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可能是它的本义,也可能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揣摩词语时,既要体会它的基本意义,又要善于根据具体的语境揣摩它的其他意义,注意它在句中的言外之意,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词语和文章的理解。例如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中的“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时,教师应先让学生理解“摇篮”的本义,再让学生说出这里把“摇篮”比喻什么,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把维也纳比作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这样学生就能深刻领会“摇篮”的丰富内涵,为准确运用词语奠定基础。
四、比较区别,深化理解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此,比较是学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词语教学也不例外。
1.近义词辨析。教师要引导学生辨析近义词之间的异同,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体味词语蕴含的情感,从而真正理解它们,准确运用它们。例如《桂花雨》“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句中的“浸”字是作者精心提炼的,传神地表现了桂花的芳香。怎样引导学生品味“浸”字的妙用呢?我在教学这一句时,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一句话,找出表现桂花香的词语。学生一下子找到“香飘十里”,经过再次朗读找到“浸”字。我接着问:能把“浸”字换成其他的词语吗?学生经过思考后,想到了“淹没”、“包围”、“笼罩”、“沐浴”等词语。我再请学生把想到的词语带到句子里读一读,比较一下,用哪个词好。学生逐一朗读句子后,明白这些词都能表现桂花的香,但“浸”字更能突出桂花香的浓郁持久、香飘十里。
2.异词替换。同样的意思选用不同的词语,表达效果会大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那些极富表现力的词语,用不同的词替换、感悟其精妙,体会表达效果,品味文本情感。例如在教学《爱如茉莉》时,为了引导学生重点体会“我见从妈妈口中掏不出什么秘密”、“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的心中”中的“掏”、“钻”两个动词的意思,把这两个词替换成“说”、“进”,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它们表达效果的不同,体会“掏”与“钻”的精妙。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一篇课文中要用到多种方法,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用这些方法理解词语及课文,而且要教他们把这些方法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学习中,培养他们品析词语的能力,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