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认知障碍及情绪障碍特征研究
2014-08-27卢耀能
+卢耀能
【摘要】目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认知障碍及情绪障碍特征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将老年急性期脑梗死病例(134例)与门诊体检健康老年人(59例)进行认知及情绪状态比较。分别运用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结果脑梗死组认知障碍发生例数为71例高于对照组的14例, SSSE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脑梗死组情绪障碍发生例数为9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例, HAMA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明显, 情绪处于明显的焦虑状况。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急性期;认知障碍;情绪障碍
急性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特点为发病急、病死率高、致残率高, 临床治疗重点主要是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 将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放在较重的位置, 往往忽视患者认知及心理情绪的变化, 患者的认知障碍及情绪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远期结局,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本研究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认知障碍及情绪障碍特征,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脑梗死组134例为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和评定办法[2], 头颅CT确诊为脑梗死, 其中男79例、女55例, 平均年龄(67.5±5.4)岁;对照组来自本院同期门诊体检老年人群59例, 行头颅CT检查示正常, 其中男38例、女21例, 平均年龄(67.2±5.7)岁。所有病例均进行头颅CT检查, 所有病例均神志清晰, 能配合测试;无明显失语, 排除严重的心、肾、肝等功能损害;排除其他内科严重器质性疾病;既往无认知障碍、无精神病史。对照组与脑梗死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测定方法及判定标准
1. 2. 1认知功能测定采用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对所有老年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进行评估, 最高得分为30分, 27分≤分数<30分为正常, 分数<27分为认知功能障碍。
1. 2. 2情绪测定运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进行情绪状态评估。HAMA总分<7分, 无焦虑症状;7分≤总分<14分, 可能有焦虑;14分≤总分<21分, 为轻度焦虑;21分≤总分<29分, 为明显焦虑;≥29分, 为重度焦虑。
1.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病例认知功能比较脑梗死组有认知障碍病例71例, 占52.99%, MMSE平均(23.57±6.14)分;对照组有认知障碍病例14例, 占23.73%, MMSE平均(26.08±3.81)分。脑梗死组认知障碍发生例数高于对照组, SS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其中注意和计算、短程记忆、物体命名、复述、言语理解力、阅读理解、言语表达及图形描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详见表1、表2。
2. 2两组病例情绪状态比较脑梗死组有焦虑91例, 占67.91%, HAMA评分(10.04±4.47)分;对照组有焦虑23例, 占38.98%, HAMA评分(6.42±3.06)分。脑梗死组情绪障碍发生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HAMA总分高于对照组, 其中躯体焦虑与精神焦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详见表3、表4。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老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大多存在认知障碍和情绪障碍, 发生率分别为52.99%和67.91%。认知障碍以注意和计算力、短程记忆及语言功能障碍为主, 情绪障碍表现为躯体与精神焦虑为主。大量临床研究证实[3, 4],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情感障碍不利于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 不良情绪增加患者的精神痛苦, 易使患者的意志力降低, 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 不利于疾病的诊治, 远期预后差,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早期识别并干预其可能出现的情绪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 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改善情感障碍, 进而改善认知功能, 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梅波, 张海宁, 金涛, 等.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情感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其相关性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 30(4):336-340.
[2] 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9-383.
[3] 田立, 刘晓婷.急性脑梗死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光明中医, 2013, 8(2):309-311.
[4] 王利平, 南光贤, 迟鲁梅, 等.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100例临床研究.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 6(5):887-889.
[收稿日期:2014-04-05]
endprint
【摘要】目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认知障碍及情绪障碍特征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将老年急性期脑梗死病例(134例)与门诊体检健康老年人(59例)进行认知及情绪状态比较。分别运用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结果脑梗死组认知障碍发生例数为71例高于对照组的14例, SSSE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脑梗死组情绪障碍发生例数为9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例, HAMA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明显, 情绪处于明显的焦虑状况。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急性期;认知障碍;情绪障碍
急性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特点为发病急、病死率高、致残率高, 临床治疗重点主要是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 将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放在较重的位置, 往往忽视患者认知及心理情绪的变化, 患者的认知障碍及情绪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远期结局,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本研究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认知障碍及情绪障碍特征,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脑梗死组134例为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和评定办法[2], 头颅CT确诊为脑梗死, 其中男79例、女55例, 平均年龄(67.5±5.4)岁;对照组来自本院同期门诊体检老年人群59例, 行头颅CT检查示正常, 其中男38例、女21例, 平均年龄(67.2±5.7)岁。所有病例均进行头颅CT检查, 所有病例均神志清晰, 能配合测试;无明显失语, 排除严重的心、肾、肝等功能损害;排除其他内科严重器质性疾病;既往无认知障碍、无精神病史。对照组与脑梗死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测定方法及判定标准
1. 2. 1认知功能测定采用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对所有老年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进行评估, 最高得分为30分, 27分≤分数<30分为正常, 分数<27分为认知功能障碍。
1. 2. 2情绪测定运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进行情绪状态评估。HAMA总分<7分, 无焦虑症状;7分≤总分<14分, 可能有焦虑;14分≤总分<21分, 为轻度焦虑;21分≤总分<29分, 为明显焦虑;≥29分, 为重度焦虑。
1.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病例认知功能比较脑梗死组有认知障碍病例71例, 占52.99%, MMSE平均(23.57±6.14)分;对照组有认知障碍病例14例, 占23.73%, MMSE平均(26.08±3.81)分。脑梗死组认知障碍发生例数高于对照组, SS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其中注意和计算、短程记忆、物体命名、复述、言语理解力、阅读理解、言语表达及图形描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详见表1、表2。
2. 2两组病例情绪状态比较脑梗死组有焦虑91例, 占67.91%, HAMA评分(10.04±4.47)分;对照组有焦虑23例, 占38.98%, HAMA评分(6.42±3.06)分。脑梗死组情绪障碍发生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HAMA总分高于对照组, 其中躯体焦虑与精神焦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详见表3、表4。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老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大多存在认知障碍和情绪障碍, 发生率分别为52.99%和67.91%。认知障碍以注意和计算力、短程记忆及语言功能障碍为主, 情绪障碍表现为躯体与精神焦虑为主。大量临床研究证实[3, 4],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情感障碍不利于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 不良情绪增加患者的精神痛苦, 易使患者的意志力降低, 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 不利于疾病的诊治, 远期预后差,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早期识别并干预其可能出现的情绪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 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改善情感障碍, 进而改善认知功能, 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梅波, 张海宁, 金涛, 等.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情感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其相关性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 30(4):336-340.
[2] 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9-383.
[3] 田立, 刘晓婷.急性脑梗死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光明中医, 2013, 8(2):309-311.
[4] 王利平, 南光贤, 迟鲁梅, 等.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100例临床研究.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 6(5):887-889.
[收稿日期:2014-04-05]
endprint
【摘要】目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认知障碍及情绪障碍特征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将老年急性期脑梗死病例(134例)与门诊体检健康老年人(59例)进行认知及情绪状态比较。分别运用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结果脑梗死组认知障碍发生例数为71例高于对照组的14例, SSSE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脑梗死组情绪障碍发生例数为9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例, HAMA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明显, 情绪处于明显的焦虑状况。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急性期;认知障碍;情绪障碍
急性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特点为发病急、病死率高、致残率高, 临床治疗重点主要是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 将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放在较重的位置, 往往忽视患者认知及心理情绪的变化, 患者的认知障碍及情绪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远期结局,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本研究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认知障碍及情绪障碍特征,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脑梗死组134例为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和评定办法[2], 头颅CT确诊为脑梗死, 其中男79例、女55例, 平均年龄(67.5±5.4)岁;对照组来自本院同期门诊体检老年人群59例, 行头颅CT检查示正常, 其中男38例、女21例, 平均年龄(67.2±5.7)岁。所有病例均进行头颅CT检查, 所有病例均神志清晰, 能配合测试;无明显失语, 排除严重的心、肾、肝等功能损害;排除其他内科严重器质性疾病;既往无认知障碍、无精神病史。对照组与脑梗死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测定方法及判定标准
1. 2. 1认知功能测定采用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对所有老年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进行评估, 最高得分为30分, 27分≤分数<30分为正常, 分数<27分为认知功能障碍。
1. 2. 2情绪测定运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进行情绪状态评估。HAMA总分<7分, 无焦虑症状;7分≤总分<14分, 可能有焦虑;14分≤总分<21分, 为轻度焦虑;21分≤总分<29分, 为明显焦虑;≥29分, 为重度焦虑。
1.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病例认知功能比较脑梗死组有认知障碍病例71例, 占52.99%, MMSE平均(23.57±6.14)分;对照组有认知障碍病例14例, 占23.73%, MMSE平均(26.08±3.81)分。脑梗死组认知障碍发生例数高于对照组, SS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其中注意和计算、短程记忆、物体命名、复述、言语理解力、阅读理解、言语表达及图形描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详见表1、表2。
2. 2两组病例情绪状态比较脑梗死组有焦虑91例, 占67.91%, HAMA评分(10.04±4.47)分;对照组有焦虑23例, 占38.98%, HAMA评分(6.42±3.06)分。脑梗死组情绪障碍发生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HAMA总分高于对照组, 其中躯体焦虑与精神焦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详见表3、表4。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老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大多存在认知障碍和情绪障碍, 发生率分别为52.99%和67.91%。认知障碍以注意和计算力、短程记忆及语言功能障碍为主, 情绪障碍表现为躯体与精神焦虑为主。大量临床研究证实[3, 4],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情感障碍不利于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 不良情绪增加患者的精神痛苦, 易使患者的意志力降低, 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 不利于疾病的诊治, 远期预后差,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早期识别并干预其可能出现的情绪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 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改善情感障碍, 进而改善认知功能, 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梅波, 张海宁, 金涛, 等.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情感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其相关性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 30(4):336-340.
[2] 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9-383.
[3] 田立, 刘晓婷.急性脑梗死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光明中医, 2013, 8(2):309-311.
[4] 王利平, 南光贤, 迟鲁梅, 等.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100例临床研究.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 6(5):887-889.
[收稿日期:2014-04-05]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