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中B超的应用效果
2014-08-27叶丽
叶丽
【摘要】目的分析B超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阑尾炎的90例患者的超声、病理资料。结果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总符合率为92.2%, 其中诊断化脓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97.6%, 诊断坏疽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90.9%, 诊断单纯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94.2%, 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的符合率为87.5%。结论将B超应用在急性阑尾炎检查中, 检出率高, 且便捷、无创, 能够反复检查,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B超;临床诊断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诊断该病主要以患者体征、症状或者实验室检查为根据[1]。但是针对无明显阑尾炎体征的患者, 大多时候不能及时确诊, 进而导致较高的误诊、漏诊率。本文主要分析B超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应用情况, 以期有助于临床快速诊断鉴别急性阑尾炎。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的9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65例, 女25例, 年龄10~75岁, 平均年龄(45.3±6.8)岁。
1. 2方法选用型号为LOGIQ7的超声诊断仪。要求患者保持仰卧位, 临床医生检查患者的肝胆、输尿管、肾部以及右下腹部阑尾区等部位, 针对女性患者要检查其子宫附件。然后在患者麦氏点进行纵切面、横切面以及斜切面加压观察, 尽可能避开阑尾附近肠管。如果在患者的右下腹部位不能清晰地显示出阑尾图像, 则需要顺着结肠肝曲找出盲部, 以确定出阑尾具体位置。但需注意人体粪石对确定阑尾位置的重要作用, 以免漏诊高位/异位阑尾。然后将超声检查出的阑尾大小、管腔内是否有回声、管壁厚度及阑尾周围是否有积液等情况, 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结果
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总符合率为92.2%, 其中诊断化脓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97.6%, 诊断坏疽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90.9%, 诊断单纯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94.2%, 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的符合率为87.5%。见表1。
3讨论
急性阑尾炎在不同发展时期, 病理类型、声像图特点都会有不同的表现特征。通常而言可以将急性阑尾炎分成四种类型: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以及阑尾周围脓肿。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超声声像图特点:阑尾浆膜高度充血, 表面渗出大量的纤维素、脓物质;在阑尾壁上形成很多个小脓肿、且厚度>0.5 cm, 阑尾明显肿胀, 横切面同心圆征, 纵切面指套征, 肌肉层水肿有低回声, 但是黏膜下层有较强回声, 呈强弱强三层结构。如果合并结石, 则腔内可看见强光团伴声影。通过B超可显示出阑尾壁上有增多的彩色血流信号[2]。②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超声声像图特点:阑尾壁整层坏死, 黏膜糜烂, 无明显层次结构, 并且阑尾腔内充满脓性物。阑尾体积增大, 边界不清晰, 黏膜层中断或者消失, 能看见数个形态不同、边缘不整的低回声暗区, 内部回声混乱, 气体强回声与光点分布不均匀的地区和周围组织相粘连, 并且多普勒超声(CDFI)血供量很少。同时, 因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的官腔内压力高、阑尾壁坏死, 会常常出现阑尾穿孔, 穿孔部位的阑尾管壁回声不停中断, 并且在其周围能够看见片状液体[3]。③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超声声像图特点:因阑尾炎性充血、肿胀或者渗出, 导致阑尾体积较大, 壁厚大约3 mm, 直径>7 mm, 并且层次构造十分清晰, 官腔中心部位显示出有狭长或者较低的回声, 管壁浆膜层有明亮的回声光带。短轴切面呈现出靶环状结构, B超显示充血阑尾壁有十分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4]。④阑尾周围脓肿超声声像图特点:患者右下腹部阑尾病变部位边界模糊, 形态不整, 低回声, 且内部回声有混合性包块, 并且在包块内部偶尔可以看见变粗变大形态失常的病变阑尾。
而通过应用B超可以为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提供客观、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根据。其临床正确诊断率约为65%~85%, 阴性手术切除率为20%~25%。B超检查可以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出阑尾炎的声像图变化情况, 并且对其并发症的诊断也非常准确, 可以大大降低误诊率以及阑尾的阴性手术切除率, 进而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水平。一般人的阑尾长度约为5~7 cm, 外径约为0.5~0.7 cm, 管壁厚度<0.3 cm。超声通常很难显示正常阑尾, 但若阑尾有炎症发生, 其体积会明显增大, 管壁有明显充血水肿症状, 回声较低, 并且和周期的对比增强, 所以超声可能显示病变阑尾。不同类型的阑尾炎在B超检查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影像特点, 并且超声影像可以实时准确地显示出阑尾部位、严重程度、病理类别等。因此可以说超声影像为临床诊治阑尾炎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总符合率为92.2%, 说明了其良好的辅助诊治作用。
综上所述, 将B超应用在急性阑尾炎检查中, 检出率高, 且便捷、无创, 能够反复检查,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绪芳.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中国当代医药, 2011, 7(22):225-226.
[2] 王丽.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实用医技杂志, 2009, 9(12):156-157.
[3] 蔡俊红.超声技术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医学信息, 2009, 3(7):104-105.
[4] 张玉艳.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方法和价值.当代医学(学术版), 2008, 2(14):113-114.
[收稿日期:2014-03-27]
endprint
【摘要】目的分析B超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阑尾炎的90例患者的超声、病理资料。结果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总符合率为92.2%, 其中诊断化脓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97.6%, 诊断坏疽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90.9%, 诊断单纯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94.2%, 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的符合率为87.5%。结论将B超应用在急性阑尾炎检查中, 检出率高, 且便捷、无创, 能够反复检查,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B超;临床诊断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诊断该病主要以患者体征、症状或者实验室检查为根据[1]。但是针对无明显阑尾炎体征的患者, 大多时候不能及时确诊, 进而导致较高的误诊、漏诊率。本文主要分析B超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应用情况, 以期有助于临床快速诊断鉴别急性阑尾炎。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的9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65例, 女25例, 年龄10~75岁, 平均年龄(45.3±6.8)岁。
1. 2方法选用型号为LOGIQ7的超声诊断仪。要求患者保持仰卧位, 临床医生检查患者的肝胆、输尿管、肾部以及右下腹部阑尾区等部位, 针对女性患者要检查其子宫附件。然后在患者麦氏点进行纵切面、横切面以及斜切面加压观察, 尽可能避开阑尾附近肠管。如果在患者的右下腹部位不能清晰地显示出阑尾图像, 则需要顺着结肠肝曲找出盲部, 以确定出阑尾具体位置。但需注意人体粪石对确定阑尾位置的重要作用, 以免漏诊高位/异位阑尾。然后将超声检查出的阑尾大小、管腔内是否有回声、管壁厚度及阑尾周围是否有积液等情况, 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结果
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总符合率为92.2%, 其中诊断化脓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97.6%, 诊断坏疽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90.9%, 诊断单纯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94.2%, 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的符合率为87.5%。见表1。
3讨论
急性阑尾炎在不同发展时期, 病理类型、声像图特点都会有不同的表现特征。通常而言可以将急性阑尾炎分成四种类型: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以及阑尾周围脓肿。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超声声像图特点:阑尾浆膜高度充血, 表面渗出大量的纤维素、脓物质;在阑尾壁上形成很多个小脓肿、且厚度>0.5 cm, 阑尾明显肿胀, 横切面同心圆征, 纵切面指套征, 肌肉层水肿有低回声, 但是黏膜下层有较强回声, 呈强弱强三层结构。如果合并结石, 则腔内可看见强光团伴声影。通过B超可显示出阑尾壁上有增多的彩色血流信号[2]。②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超声声像图特点:阑尾壁整层坏死, 黏膜糜烂, 无明显层次结构, 并且阑尾腔内充满脓性物。阑尾体积增大, 边界不清晰, 黏膜层中断或者消失, 能看见数个形态不同、边缘不整的低回声暗区, 内部回声混乱, 气体强回声与光点分布不均匀的地区和周围组织相粘连, 并且多普勒超声(CDFI)血供量很少。同时, 因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的官腔内压力高、阑尾壁坏死, 会常常出现阑尾穿孔, 穿孔部位的阑尾管壁回声不停中断, 并且在其周围能够看见片状液体[3]。③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超声声像图特点:因阑尾炎性充血、肿胀或者渗出, 导致阑尾体积较大, 壁厚大约3 mm, 直径>7 mm, 并且层次构造十分清晰, 官腔中心部位显示出有狭长或者较低的回声, 管壁浆膜层有明亮的回声光带。短轴切面呈现出靶环状结构, B超显示充血阑尾壁有十分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4]。④阑尾周围脓肿超声声像图特点:患者右下腹部阑尾病变部位边界模糊, 形态不整, 低回声, 且内部回声有混合性包块, 并且在包块内部偶尔可以看见变粗变大形态失常的病变阑尾。
而通过应用B超可以为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提供客观、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根据。其临床正确诊断率约为65%~85%, 阴性手术切除率为20%~25%。B超检查可以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出阑尾炎的声像图变化情况, 并且对其并发症的诊断也非常准确, 可以大大降低误诊率以及阑尾的阴性手术切除率, 进而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水平。一般人的阑尾长度约为5~7 cm, 外径约为0.5~0.7 cm, 管壁厚度<0.3 cm。超声通常很难显示正常阑尾, 但若阑尾有炎症发生, 其体积会明显增大, 管壁有明显充血水肿症状, 回声较低, 并且和周期的对比增强, 所以超声可能显示病变阑尾。不同类型的阑尾炎在B超检查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影像特点, 并且超声影像可以实时准确地显示出阑尾部位、严重程度、病理类别等。因此可以说超声影像为临床诊治阑尾炎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总符合率为92.2%, 说明了其良好的辅助诊治作用。
综上所述, 将B超应用在急性阑尾炎检查中, 检出率高, 且便捷、无创, 能够反复检查,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绪芳.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中国当代医药, 2011, 7(22):225-226.
[2] 王丽.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实用医技杂志, 2009, 9(12):156-157.
[3] 蔡俊红.超声技术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医学信息, 2009, 3(7):104-105.
[4] 张玉艳.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方法和价值.当代医学(学术版), 2008, 2(14):113-114.
[收稿日期:2014-03-27]
endprint
【摘要】目的分析B超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阑尾炎的90例患者的超声、病理资料。结果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总符合率为92.2%, 其中诊断化脓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97.6%, 诊断坏疽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90.9%, 诊断单纯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94.2%, 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的符合率为87.5%。结论将B超应用在急性阑尾炎检查中, 检出率高, 且便捷、无创, 能够反复检查,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B超;临床诊断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诊断该病主要以患者体征、症状或者实验室检查为根据[1]。但是针对无明显阑尾炎体征的患者, 大多时候不能及时确诊, 进而导致较高的误诊、漏诊率。本文主要分析B超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应用情况, 以期有助于临床快速诊断鉴别急性阑尾炎。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的9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65例, 女25例, 年龄10~75岁, 平均年龄(45.3±6.8)岁。
1. 2方法选用型号为LOGIQ7的超声诊断仪。要求患者保持仰卧位, 临床医生检查患者的肝胆、输尿管、肾部以及右下腹部阑尾区等部位, 针对女性患者要检查其子宫附件。然后在患者麦氏点进行纵切面、横切面以及斜切面加压观察, 尽可能避开阑尾附近肠管。如果在患者的右下腹部位不能清晰地显示出阑尾图像, 则需要顺着结肠肝曲找出盲部, 以确定出阑尾具体位置。但需注意人体粪石对确定阑尾位置的重要作用, 以免漏诊高位/异位阑尾。然后将超声检查出的阑尾大小、管腔内是否有回声、管壁厚度及阑尾周围是否有积液等情况, 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结果
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总符合率为92.2%, 其中诊断化脓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97.6%, 诊断坏疽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90.9%, 诊断单纯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94.2%, 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的符合率为87.5%。见表1。
3讨论
急性阑尾炎在不同发展时期, 病理类型、声像图特点都会有不同的表现特征。通常而言可以将急性阑尾炎分成四种类型: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以及阑尾周围脓肿。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超声声像图特点:阑尾浆膜高度充血, 表面渗出大量的纤维素、脓物质;在阑尾壁上形成很多个小脓肿、且厚度>0.5 cm, 阑尾明显肿胀, 横切面同心圆征, 纵切面指套征, 肌肉层水肿有低回声, 但是黏膜下层有较强回声, 呈强弱强三层结构。如果合并结石, 则腔内可看见强光团伴声影。通过B超可显示出阑尾壁上有增多的彩色血流信号[2]。②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超声声像图特点:阑尾壁整层坏死, 黏膜糜烂, 无明显层次结构, 并且阑尾腔内充满脓性物。阑尾体积增大, 边界不清晰, 黏膜层中断或者消失, 能看见数个形态不同、边缘不整的低回声暗区, 内部回声混乱, 气体强回声与光点分布不均匀的地区和周围组织相粘连, 并且多普勒超声(CDFI)血供量很少。同时, 因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的官腔内压力高、阑尾壁坏死, 会常常出现阑尾穿孔, 穿孔部位的阑尾管壁回声不停中断, 并且在其周围能够看见片状液体[3]。③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超声声像图特点:因阑尾炎性充血、肿胀或者渗出, 导致阑尾体积较大, 壁厚大约3 mm, 直径>7 mm, 并且层次构造十分清晰, 官腔中心部位显示出有狭长或者较低的回声, 管壁浆膜层有明亮的回声光带。短轴切面呈现出靶环状结构, B超显示充血阑尾壁有十分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4]。④阑尾周围脓肿超声声像图特点:患者右下腹部阑尾病变部位边界模糊, 形态不整, 低回声, 且内部回声有混合性包块, 并且在包块内部偶尔可以看见变粗变大形态失常的病变阑尾。
而通过应用B超可以为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提供客观、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根据。其临床正确诊断率约为65%~85%, 阴性手术切除率为20%~25%。B超检查可以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出阑尾炎的声像图变化情况, 并且对其并发症的诊断也非常准确, 可以大大降低误诊率以及阑尾的阴性手术切除率, 进而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水平。一般人的阑尾长度约为5~7 cm, 外径约为0.5~0.7 cm, 管壁厚度<0.3 cm。超声通常很难显示正常阑尾, 但若阑尾有炎症发生, 其体积会明显增大, 管壁有明显充血水肿症状, 回声较低, 并且和周期的对比增强, 所以超声可能显示病变阑尾。不同类型的阑尾炎在B超检查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影像特点, 并且超声影像可以实时准确地显示出阑尾部位、严重程度、病理类别等。因此可以说超声影像为临床诊治阑尾炎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总符合率为92.2%, 说明了其良好的辅助诊治作用。
综上所述, 将B超应用在急性阑尾炎检查中, 检出率高, 且便捷、无创, 能够反复检查,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绪芳.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中国当代医药, 2011, 7(22):225-226.
[2] 王丽.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实用医技杂志, 2009, 9(12):156-157.
[3] 蔡俊红.超声技术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医学信息, 2009, 3(7):104-105.
[4] 张玉艳.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方法和价值.当代医学(学术版), 2008, 2(14):113-114.
[收稿日期:2014-03-27]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