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8-27张延波
张延波
摘要:在国内企业财务管理中,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通过阐述企业资产减值中存在的问题,来讨论解决资产减值中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资产减值 问题 对策
资产减值为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了量度,其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资产计量接近真实价值,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投资决策。资产减值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避免了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
1 资产减值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要合理确定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难度很大。一是国内现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资产信息及价格市场机制,无法从专业角度为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提供客观依据;二是由于技术更新、市价下跌等因素的作用,入账的资产的价值会贬值,非财会专业所能独立确认和计量的,因此须由多个部门协同认定,有的企业还需要通过外包来认定。工作内容有一定难度,且时间滞后于会计信息披露时间。
1.2 按照我国的会计制度,企业应定期进行资产认定,对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合理预测。但是会计法规并未明确计提时间,致使一些企业执行时过于随意,使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而国际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规定了计提时间。按照准则的规定,企业须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减值现象进行估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操作的随意性,提高了企业之间的可比性。
1.3 计提或转回被滥用,无法真实反映事实。由于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规定,总体上缺乏操作性,形成了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交由企业自行决定,从而掺入许多主观因素,给某些企业调节会计数据留下空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成了公司进行盈利操纵的主要途径。公司通过“计提准备”来操纵盈余:一是集中在某一年巨额计提准备,当年亏损严重,但来年可轻装上阵,不提或少提准备,可进一步拓展利润空间。二是往年先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当年部分冲回,以调控盈余。三是不计提或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虚增利润。
1.4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未明确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导致在会计实务中可操作性差。由于不同资产的性质及价值的变化有着不同的规律,因此应对不同种类资产采用不同的确认标准。例如:对存货、固定资产宜采用永久性标准。因为会计人员对此类资产一般相对容易区分暂时性或永久性减值,此类资产一般数量大、品种多,由于采用永久性标准不需要确认大多数资产的暂时性减值,因而大大减少了需要确认减值的资产数量和种类,减少了工作量,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长期投资在一段时间内其价值变动较大,信息使用者对其关注的已不是历史成本或现时价值,而是其未来的获利能力,只有发生价值变动性大的投资才会影响收益,由于不易判断其属于永久性还是暂时性减值,宜采用可能性标准。但考虑到我国会计人员职业素质较低,各种资产相关信息不充分,在确定减值标准时可侧重于经济性标准,待时机成熟后,再进一步确定各项资产减值标准。
2 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2.1 健全市场管理机制。资产减值会计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中的资产计量模式,结合本国现实情况逐步形成一套统一的资产减值准则。但这样做,必须通过对现金流量净现值的计算来估计各现金流出、流入量及贴现率、使用期限等,鉴于此,提高财会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无疑是当前的工作重点。
2.2 强化会计控制。严格的会计控制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防控人为错误或舞弊问题发生,通过严格的管理实现经营目标。新会计准则针对“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跌价准备”、“在建工程跌价准备”和“无形资产跌价准备”作了明确规定,要求2007年以后的计提不能冲回,须对相关资产处置后再进行会计处理。
2.3 强化信息披露力度,确保信息公开透明。当前,大多数公司不会具体说明大额计提(转回)、不提(少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因。针对这些公司,笔者建议相关权利机构加强管理,针对严重影响公司经营状况的会计处理责令其阐明原因,通过严格的管理限制这部分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
2.4 利用会计审计手段限制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近来发布并实施的新会计准则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会计行为。首先是注册会计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严谨的职业操守,审计时要讲求真凭实据,针对注册会计师依据审计证据所估计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列示之间的不合理差异,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推行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旨在防止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以提高会计审计工作质量。
3 结束语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是否可能存在减值进行判断,按照规定的计量方法计算资产可收回金额,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新准则规定大多数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将有利于遏制暂停公司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因此,要公司真实地计提资产减值,就要从技术和管理者诚信两个角度着手整饬,只有把主观和客观相结合,不断的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规范和完善资产减值会计。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白荣巅.企业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研究[J].企业研究,2011(12).
[4]陈广宇.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解决对策[J].中国商界(上),2010(04).
[5]张卓.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06).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