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生命呈上的扶贫答卷

2014-08-27王晓霞

中国扶贫 2014年12期
关键词:垣曲县

王晓霞

他爱跑:为向上级争取发展项目,能三天两次往返省城太原。双休日常常放弃休息,拉上同事下乡入户。但他不爱“跑官”:领导安排他到更重要的位置上,他不去,却在一个科级岗位上干了15年,直到生命终止。

他“有”钱:经手过众多的扶贫项目,有的项目资金达几千万。却很抠门:在外出差,一碗十块钱不到的刀削面就能让他精力充沛;病重检查,医生让做CT,他嫌贵,改做B超。

他常对别人说“没问题”: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进度有了难题,龙头企业的发展遇到瓶颈,穷孩子考上大学愁学费,他都和气地说句“没问题”。但问题在他的心里:他总在想办法,总在积极协调,而他想出的方案,总是那么缜密、可操作。这个总说“没问题”的人,自己的健康却成了大问题。发现时,已经太晚,太晚。

2013年10月21日,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扶贫办主任柳本星英年早逝,年仅51岁的他,未能给双亲送终,未能替儿子操办婚事,就撒手人寰。

他走了,但他的故事却在三晋大地传播,很多人为他洒下了热泪。

6万亩撬动20万亩

1982年,毕业于运城农校的柳本星被分配到垣曲县科委工作,从此,这个老家在平川地区临猗县的外地人,把生命中的31个春秋奉献给了位于中条山旮旯儿的垣曲县。临猗县境内无山,是山西唯一的平川县,交通、经济、教育等多方面优于垣曲。运城市扶贫办主任陈立社之前曾在垣曲县委任组织部长,他告诉记者,从农业院校毕业分配至垣曲的外地学生中,柳本星应该是党政系统中工作时间最长的干部。与柳本星同时分配来的不少外地人,大都先后离开,或调往城市,或回到老家,柳本星若想走,自然也有机会,但他却在垣曲这个穷县一直干了下来。

19岁的柳本星一去科委报到,就被派往离县城30多公里的亳城村从事小麦良种试验。这个来自外县的小伙子,吃住都在农民家,用心记录农业数据,一个多月后,他回到单位向领导做出了详尽的汇报。第二年,该品种被推广,大获丰收。工作之初的柳本星,就表现出贴近农民、工作严谨的特征。

此后,柳本星在乡镇、在县农业局工作,都未离开过农口。

1998年10月,正值国家“八七”扶贫计划的攻坚阶段,垣曲县成立扶贫办,柳本星挑起了县扶贫办主任这一重任。上任当天,面对崭新的机构和几位兴奋中带些懵懂的同事,他立下了这样的誓言:“扶贫工作必须干实的、来真的。我,干不好工作主动交‘帽子。” 那时,垣曲县人均纯收入仅为700元,贫困人口超过7万。

垣曲县东跨王屋,西踞中条,南界黄河,北接太行,沟壑纵横,地貌破碎,全境地形的水平轮廓呈一个极不规则的四方形。全县总人口23.1万,其中农业人口16.1万,集山、老、穷、库(小浪底库区)于一体,长期以来发展受限。尽管“八七”扶贫攻坚阶段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但由于历史、地缘等诸多因素,仍为省级贫困县。不过,垣曲县也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境内山多水多,林地、土壤资源丰富,特别是南北两山地区,四季温差大,为栽植干果的理想之地。

2010年,经过调研论证,垣曲县委、政府做出了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决定。可以说,这个决定是咬着牙做出的,要让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县领导最愁的就是资金来源。

为服务全县这一工作大局,柳本星抓住全省实施片区扶贫开发的机遇,在运城市5个贫困县中第一个要项目,在2个月的时间里5次跑运城、7次上太原,终于在省、市扶贫办的支持下,争取到了两轮片区扶贫项目。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片区扶贫项目对于垣曲县的核桃产业来说,便是一个有力的支点。用运城市扶贫办主任陈立社的话来说,就是6万亩撬动了20万亩。两轮片区4000万元扶贫资金的到位,使发展核桃林这一宏大计划有了启动资金,这对当时的垣曲县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柳本星去世后,在有20多位省、市、县、乡镇领导参加的“向柳本星学习”座谈会上,垣曲县委书记史凯这样评价这笔扶贫款的作用:“为县委、县政府解了燃眉之急。”

县扶贫办副主任赵义亭,和柳本星一起工作了18年,俩人是并肩战斗在扶贫一线的同事,更是无话不谈的好友。赵义亭和柳本星共同经历了项目申请的整个过程,也见证了柳本星“白日放歌须纵酒”的欢乐:

项目敲定的当天,柳本星就急着要从太原赶回县里,我和他同车,上车前,柳本星花20多元买了一瓶二锅头,他难以按捺心中的喜悦,也难以忘记多日的辛劳,上车后,他一边喝酒,一边开怀畅笑,眼泪不时地洒落在衬衫上。这笑声是他对垣曲父老乡亲最好的汇报,这泪珠是一个扶贫人在内心深处酿造的甘露。

——摘自赵义亭“向柳本星学习”的宣讲稿

4000万元扶贫资金落户后,县林业局、财政局等多个部门整合资金、形成合力,垣曲县的核桃种植迅速推动开来。

在这一全县的中心工作中,县扶贫办聘请省级林业专家进行全程跟踪培训,仅2011年就进行了4轮;组织联合考察调苗小组,赴多个苗木育种地区考察,确保所购苗木品种纯正、根茎完好。核桃种植5年以上才进入盛果期,为弥补见效慢的短板,垣曲各乡镇同时发展林下经济,间作了花椒、南瓜、山樱椒、棉花、花生、豆类、红薯、中药材等,既让农民前期收入不减,还使干果经济林栽得活、管得好。

赵义亭说,从种植规划的制定、种植技术的培训,到苗木的考察、调运、发放,再到打坑、栽植、管护、整形,柳本星对每一个环节都时时处处操心,甚至亲力亲为。一次,他和柳本星利用星期天去长直乡上洼村查看核桃栽种情况,到了地头,发现已经栽下的核桃苗不够整齐,柳本星二话没说,便走到地里弯腰打开了方格,以便栽在方格交叉点上的树苗能横成排、纵成列。在每次和专家的接触中,柳本星总要打听很多问题。几年下来,他几乎成了核桃种植的专家了。

为了把核桃林养护好,柳本星就像培养自己的孩子般倾尽所有。解峪乡差沟村2008年移民搬迁后,500亩耕地出现了撂荒,在柳本星耐心细致的工作下,村民同意发展干果。柳本星为该村协调到扶贫资金18万元,村民在自家地里种植了核桃。但已经移民搬迁到县城的村民,再回去管理核桃多有不便,眼看着核桃地里杂草丛生、核桃苗萎靡不振,从村干部口中得知因缺钱没法儿雇人拔草后,柳本星当即拿来2万元。村支书张社后来才知晓这是柳本星自掏腰包,去年前半年,村里才把钱还上。现在,该村的核桃已经挂果。

发展干果经济林,不仅使垣曲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的轨道,也使该县的生态建设有了质的飞越。正如县长杨彦康所说:“全国核桃栽植面积10万亩规模以上的县绝无仅有,垣曲将是名副其实的‘核桃县” 。

由于第一轮项目质量高、效益好、进度快,2012年6月,在山西发展核桃扶贫产业工作会议上,运城市扶贫办决定将第二轮的片区扶贫开发项目放到垣曲县。此时,运城市其它4县的第一轮还未搞完,垣曲县的第二轮就已启动。

“如果说第一轮项目是垣曲县委政府和柳本星同志一道努力跑来的,那么,第二轮项目就是天上掉馅饼,掉到了垣曲。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陈立社这样说。

如今,全县18万亩核桃树全部成活,2万亩已挂果,垣曲人高兴地称之为摇钱树。今年3月底,记者赴垣曲县采访,沟沟岔岔间到处都能看到青枝翠叶的核桃树。青枝迎风舞,斯人已不在。几年前为发展这漫山遍野的经济林而四处奔走、呕心沥血的柳本星,已留下他的事业而去。

1.5万山民挪穷窝

事物总是利弊相生。垣曲全境内,山区面积达1170.8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2.24%,素有十里不同天之说。沟壑纵横、地貌破碎,对发展干果是有利条件,但当地群众却饱受居住分散、出行困难之苦。

解峪乡乐尧村,全村1300多口人散居在72个自然村,故有“72乐尧”之说。同是乐尧人,难饮一井水,有的村吃水要跑到20多里外,山路又狭窄难行,散居在各自然村的光棍近百人。进入新千年,生活在这些古老村落里的山民,迎来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曙光。

在垣曲县城东部,有不少移民小区,这些楼不仅外观漂亮,房屋格局也好。3月底的一个下午,记者随意走进一个小区,看到一些妇女、老人正坐在院里聊天。“搬下城里后,年轻人好挣钱,也好找对象了。现在后生们找对象,女方要是一听说县城没楼房,连面儿都不见。现在不愁了。”他们热情地说。

今年51岁的崔女士全家住在99.8平米的三室一厅,房子采光、通风都很好,卫生间、厨房收拾得很是利落,放在阳台上的几件农具,还能体现出移民搬迁的特征。丈夫在城里搞建筑,打工一天能收入一百元左右。为方便母亲出入,她花一万多元购买了同单元一楼的车库,可以很方便地照料母亲。在她看来,母亲晚年住进城里,也算是让老人家享了福。

2001年至今,垣曲县有103个山庄窝铺、3740户、1.485万人实现了移民搬迁。移民搬迁是扶贫开发工作的硬骨头,省扶贫办主任王立伟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做起来难度较大,有的地方不愿搬迁,垣曲县却把这项工作做好了。只有百姓接受了,工作才算是做好了,如果百姓不接受,工作就是有问题的。”

那么,柳本星是如何啃这块硬骨头的呢?

在解决乐尧村的搬迁中,柳本星、赵义亭俩人曾连续三天三夜分头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但有对老夫妻,就是故土难离不愿搬,赵义亭为难了,柳本星告诉他:“你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父母就有办法了。”随后,柳本星亲自坐在老人家的坑头,和老人交谈到深夜,终于做通了老人的工作,实现了全村的圆满搬迁。

县人大主任郭儒社联系的村是历山镇文堂村,他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开展工作,但受思想观念制约,村民始终形不成统一意见。柳本星知情后,便在全县的移民安置点中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领着文堂村的干部和村民代表去参观。后来,全村要求扶贫搬迁的群众多达90%。项目批准后,该交的费用村民一分没拉。

移民安置,既需要解决人的问题——愿意挪穷窝,地的问题——往哪里搬,还需要解决房的问题——让群众住得起、住得好,同时还不能不考虑产业的问题——能致富。工作稍有不慎,群众利益就会受到损失。

现任华峰乡党委书记李海勇记得这样一幕:2004年他担任蒲掌乡副乡长时,洼里村有12户、53口人涉及搬迁,柳本星从一开始的选址、规划就和乡镇两委一起研究讨论,以形成最佳方案。到了放线开工之际,没想到柳本星再次赶来,指出原规划中沼气池建设存在问题,并立即组织讨论、修改规划,还手把手地指导放线。“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柳本星这种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给从事乡镇工作的李海勇很深的启发。

距县城56公里的解峪乡原中村,2012年搬迁的47户已乔迁新居。村委会主任郭忠良介绍,村民搬离前,柳本星就往村里跑了3次,搬到城里后,又经常利用星期天来了解情况,询问村民有哪些地方不适应、不方便,买房的经济负担有多重,家人的就业、孩子的上学问题如何解决,并根据具体情况帮忙想办法、找出路。“俺们县是个山区县,一万多人搬出来,柳主任得操多少心呀!他就是操心操得太累了,啥事情都考虑得过于周全。”郭忠良感慨道。这几年,他总想请柳本星在县城吃顿饭,但心愿一直未了。柳本星要么自己解决,要么就在村民家吃便饭。

垣曲县移民安置房每平米低于市价五、六百元,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几百套安置房竣工。为了以移民指标便宜买到一套房,和柳本星是中学同学的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裴水生曾向他表示了自己的想法,柳本星说:“扶贫工作是高压线,真的碰不得,这件事我真的做不了,如果你符合条件,我一定帮你。”当时,这位老同学觉得柳本星真有点不近人情,柳本星去世后,说起这一幕,裴水生由衷地说:本星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做得对、做得好。

为防止安置房的倒卖,不给投机者提供牟利空间,柳本星还独创了一个办法,即将安置房的房产证由县扶贫办保管5年。群众需抵押、贷款,可从扶贫办暂借,用完还需还回。

入农家沟通思想,开大会讨论方案,去工地查看进度,赴新村倾听感受,建制度防漏补缺……在移民安置中,柳本星总有忙不完的事,总想尽力把每件事做到最好,总想把每一笔钱花得最值。当搬出山旮旯儿的1.5万名村民已经或正在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时,柳本星,却已与他们阴阳两隔。

雨夜来电遏灾情

兴建于2006年的燕鑫薯业,现在是垣曲县的龙头企业,拥有红薯基地2000亩,农民每种一亩就能收入1800—2000元。谈到企业的由小到大,董事长台燕波,这位走南闯北的男人几次落泪。从取得土地到审批手续,从基地培育到产品规划,只要企业有困难,柳本星便总能想办法解决。

企业建立后,基地规模很不理想。如何让更多的农民自愿种红薯?台燕波犯了难。柳本星安慰道:“没问题,这个问题能解决。”垣曲距河南近,气候也相似,柳本星和台燕波一同外出考察,引回红薯优良品种,并免费向农民提供秧苗,请来专家进行培训。种植规模刚解决,产品品种和销路又成了问题。柳本星建议增加产品种类,以减少市场风险,推荐开发红薯休闲食品。为拓展销路,他们一起出差十多次。晚上住宿,俩人登记一间便宜旅馆,吃饭就更是咋简便咋来:“在太原出差,我们吃遍了羊杂割、刀削面;在运城出差,我们吃遍了羊肉泡馍;到了西安,我们就吃面皮。他帮我办事,从来没进过大饭店,一是知道我办企业不容易,另外,行程紧张,确实也没时间。”

最让台燕波难忘的,是去年6月雨夜的一个电话。那天晚上11点多,已经睡着的台燕波接到柳本星的电话:“外面雨下得挺大,你赶紧看看厂子有事没?”

放下电话的台燕波既感到温暖,又觉得会不会是柳本星想多了,但他还是不放心,给看门的保安打了电话。由于厂区地形低,已连续下了一个多小时的大雨从四周汇聚到厂区,流入了保安值班的房间。大雨冲毁了厂区院墙,淹没了变压器,全厂停电一片漆黑。台燕波赶到时,水还是齐腰深。

“要不是那个电话,我的厂子得受多大损失?柳主任真是连我们自己想不到的心都操。”台燕波连连感叹。

后来,柳本星给燕鑫薯业争取到了8万元补助,台燕波重砌了院墙。在此后的发展中,柳本星共为企业解决资金400多万元。

为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有两个春节,台燕波拿了5000元进了柳本星家。第一次,柳本星没生气,只是在他掏钱时,把他推出了家门;第二次,柳本星动怒了:“你要是再这样,以后就别来了!”从此,台燕波就断了给柳本星送礼的念头,只是在每年正月,柳本星从老家回到垣曲上班,会在台燕波家里吃顿饭。

“你说,天底下咋就有这么好的干部呢?好人咋说没就没了呢?”说到这里,台燕波又一次低下头,抬起胳膊擦泪。

据了解,仅“十一五”期间,垣曲县扶贫办就扶持了6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果、菜、烟、菌、桑、畜六大主导产业,目前这些企业已成规模,并带动了16万农民从业增收。

牺牲双休入村户

3月18日下午,在“向柳本星学习”的座谈会上,华峰乡党委书记李海勇这样说:“去年底,我到华峰任职,短短几个月里,我在到农户家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老百姓都能直接叫出柳本星的名字,我非常震撼。这就是真正的雁过留名。”

这些年来,柳本星的办公室里,接待过很多家境贫困的群众。在很多人眼里,他“总是笑着,脾气很好”,因着这个口碑,找他的人越来越多。

一次,厉山镇一位残疾人拄着双拐,到县扶贫办打听贫困大学生上大学的补助。交谈中,柳本星了解到,这位残疾人的家庭十分困难,全家仅靠妻子在县城二中打零工做保洁维持生活,儿子当年考上大学,家人很为学费发愁。柳本星让他留下相关信息,告诉他补助下来后,一定会按照政策标准补助他家5000元。交谈结束时,柳本星掏出200元,说:“大热天的,让你跑这么远是我的失职。这200块钱是我给咱娃拿俩路费。”

柳本星有个习惯,不管谁来办公室,他都是对方一进门就握手、让座,事情谈完了再握手送出。这一次,送出办公室的柳本星并未返身,而是护送着这位残疾人从四楼下到一楼。没过多久,5000元补助便打到了这个贫寒家庭的账户上。

扶贫要扶真贫,真扶贫,在这点上,柳本星对自己有点苛刻。他甚至认为,让人家找上门来,说明他工作还不到位,因此,只要得空,他就“往下跑”——下乡入户。而拥有23万人口的垣曲县,扶贫办只有9名工作人员。于是,柳本星就总是步履匆匆、风尘仆仆。

“柳主任走路很快”,这是他给大家的印象。对柳本星来说,下乡路远,不是问题;路险,也不是问题。有一次,去解峪乡和平村调研时,雨大、路滑,车辆险些翻沟,车上的同事都说“还是回吧,别往前开了”,他却说“老百姓盼着咱去,指望咱为他们办事哩!走,咱们走着去”。最终,一行人步行十几里入村,进村时,个个成了泥人。

2006年,经过选址、规划、建设后,蒲掌乡洼里村的易地安置项目接近尾声。当时一卡通还没办下来,扶贫资金需由县财政转移到乡财政,12户农民再到乡财政领取。柳本星在和乡镇协调后,把钱先取出来,和乡镇干部进村入户,亲手送钱到户。在入户交流中,柳本星又掌握了搬迁户对这项工作的更多反馈。这种变农民上门领为干部入户送的做法,节省了农民的时间,体现了党的温暖,也为后来其它村庄的易地扶贫搬迁积累了经验。当时在蒲掌乡任职的李海勇亲历了这一幕,深觉“对自己触动很大,对自己后来的成长影响很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凡和柳本星熟悉的干部,都知道他有这样一个习惯——双休日下乡,就连裴水生也多次被拉去,以至于有些村民认为裴水生也是搞扶贫的。和柳本星并肩战斗了18年的赵义亭,双休日就更是难得休息,年头久了,自然也适应了这一生活节奏。周一至周五,他们要么去省、市跑项目、做考察,要么在单位处理事情,六、日双休,就成为他们了解群众疾苦、帮群众排忧解难的宝贵时间。记者在垣曲采访期间,看见头几天穿正装的赵义亭,周六早晨换了深蓝色的运动装。原来,这天他又要下乡,这身运动装,正是他的下乡服。只是,现在下乡,他的身边少了柳本星。和一个人配合默契地一起工作那么多年,柳本星的离开,让赵义亭直到现在还难以适应。

采访中,面对记者“柳本星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的提问,赵义亭这样说:“其实说起来,他也是个平凡的人,我们扶贫办做的就是平凡的工作,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把能争取的项目、资金争取到,把该做的事情做扎实,把该帮的人帮到位,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柳主任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这个人心肠好,见不得群众为难,做事又认真,总想做得完美。这也是性格决定的。” 赵义亭这真挚、朴实的话语,可谓言简意赅,是对柳本星情商的高度概括。做农村工作,尤其搞扶贫,确实需要高情商。

柳本星在任的15年间,为垣曲争取了上百个项目、两亿多资金。2013年底,垣曲县人均纯收入达到4794元,在贫困线标准提高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4万余人,比他刚上任时减少了一半。

在“向柳本星同志学习”的座谈会上,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计财处处长宋坤政这样说:“垣曲县是省定贫困县,却享受的是国定贫困县的支持,为什么?就是因为本星同志能把垣曲的贫困状况充分反映出来。他经常给我们讲垣曲发展的困难,讲垣曲百姓的不容易。他是用感情打动了我们,我们要不帮他,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因时间紧张,自家的事情柳本星常无力顾及。前几年,80多岁的母亲身体不好,是他的弟弟陪着去西安、太原做治疗,治疗结束后,他才接母亲来家住了一段时间。一个星期天,他正准备给父亲过生日,得知乐尧村的整村搬迁中出现困难,个别村民以运料车太重会压坏自家门前路面为由设置路障,他放下电话便赶赴现场、解决问题。

总是微笑着的、喜欢下乡的、走路很快的柳本星,就像一只飞在城乡间的蜜蜂,不知疲倦、不求索取,把富裕、方便留给了垣曲群众,把党的温暖、扶贫的情怀传播到百姓心头。而今,他已停下了匆匆的脚步。

淡泊名利能“三让”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1年以来,柳本星领导的垣曲县扶贫办,多次荣获山西省扶贫开发成绩突出单位、运城市扶贫开发先进单位、全县目标责任制完成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2011年,他当选中共垣曲县委委员,2012年,经垣曲县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选举,他又荣获“人民公仆”荣誉称号。陈立社告诉记者:“县委委员这个荣誉分量很重,得有过硬的工作业绩和很好的群众基础才能当选。运城市各县的扶贫办主任中,只有本星是县委委员,可见县委、政府对他扶贫工作的肯定和支持。”

在垣曲县,还流传着柳本星的“三让”:

让车。柳本星坐的车很破,为了支持扶贫工作,县政府想给他配个越野车。他却对县长杨彦康说:“按照标准配一个,我就满足了,不要超配,给县里抹黑。”

让钱。由于在全县发展核桃林产业中做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县政府计划拨付给扶贫办50万元办公经费。柳本星说:“县财政不宽裕,给我们30万就足够了”。

让位子。2012年干部调整时,县委、政府准备安排柳本星到一个政府组成部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征求意见时,柳本星这样说:“扶贫的四大工程还在攻坚阶段,我不能走。”

给而不要,做到“三让”不容易。与当今一些领导干部受贿索贿、跑官要官的表现相对照,柳本星的“三让”,体现了真正的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公而忘私的政治品格,树立了扶贫干部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在垣曲,众多的党员、干部从他身上看到了新时代的焦裕禄形象。

逝前情系未了事

长期劳累、饮食无规律,加上频繁的工作应酬,近几年,柳本星时常感觉胃难受,几元钱一瓶的胃药便总带在身边,难受时吃上两片就管用。县扶贫办的多名工作人员说,近两年柳本星已很少饮酒,但饭量还很不错,精力也充沛,大家都觉得,他只是胃不好而已。没有人想到,走路快、思维敏捷、周末都要下乡的柳本星,已患多种癌症到晚期。

2013年9月10日,垣曲县人民医院的检查报告出来,医生建议柳本星去省城治疗。台燕波说:“我和柳主任去太原时,他可能已经大致明白了病情,一路上表现得很淡定。到了太原,我们住在省肿瘤医院附近的小旅馆里,房费只有80元。检查时,医生让做核磁,为省钱,他只做了一张x光片。”

赵义亭说:“柳主任上午从县医院检查回来,下午还到单位安排工作。他跟我们说,去太原看个小病,过完中秋节就回来上班。”

9月17日,柳本星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做了手术。没有人想到,上了手术台,他就再未离开病床。胃、十二指肠、胰腺、肾等多个器官皆发现肿瘤。术后病情急剧恶化,高烧不退,伤口一直无法愈合。

“伤口长不住,颜色都发黑了,里面的内脏都包不住,肾衰竭了,腿肿得吓人。可他没叫唤过一声疼,也没跟身边任何一个人发过火。那些天,我都不敢看他的伤口。我怎么能算他的好朋友?我为什么在他胃疼的好几年里,不懂得提醒他早点做个胃镜?他为我的企业操了那么多心,我对他咋就像个木头人……”向记者描述柳本星术后的情况时,台燕波难过得拳头直捣自己的胸口。

病床上的柳本星,身上同时插着6根管子,但他意识一直很清醒,仍然惦记着下一步的扶贫工作,在病床上拨打了一个又一个电话,以至于手机断电。一天下午,陈立社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多次打来的电话(是柳本星妻子的手机号),最后一次接通,传来一个虚弱的声音:“陈主任,我是本星,垣曲还有个项目,有一批资金,我们还是要争取的。希望市里还支持垣曲。”

接听电话的陈立社,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本星,都什么时候了?健康第一,身体第一,其他的事情不要再考虑了,好不好?”

病床上,柳本星还发出了一条条短信。他自己不能编发,就让妻子拿着手机,他自己用手指点着,由妻子给相关人员发出。“我已经给省办联系过了,你抓紧时间打好报告,到省办办理有关手续”,这是赵义亭收到柳本星的最后一条短信。

柳本星住院期间,省、市扶贫办领导,县委政府领导都曾前去探望。赵义亭在医院陪护了10多天,后来还是柳本星硬把他撵走的:“医院有医生、护士,你赶紧回家去,家里事情离不了人。”柳本星说的“家”,就是单位。

政声人去后

2013年10月21日,手术后的第34天,柳本星去世,年仅51岁。

“本星生命弥留之际我在医院,垣曲很多干部群众给我打来电话,一定要让他回垣曲。”副县长王小虎说,那时他的压力很大,是让本星回到临猗县老家,还是应垣曲民意,好好安葬这位将生命奉献在山区垣曲的外地人,他左右为难。最终,柳本星还是魂归故里。一来,他上有年过八旬的父母,下有未成家的儿子;二来,柳本星本人也不愿给垣曲添麻烦。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的,还是别人。

金秋十月,他静静地走了。留下了20万亩挺立山间的核桃树,留下了1.5万乔迁新居的搬迁户,留下了能带动农民致富的龙头企业,留下了 110个经过培训找到工作的农民工,留下了正改变贫困面貌的父老乡亲,也留下了“本星扶贫精神”。

峨眉低垂祭忠魂 苍天落泪

黄河呜咽思英灵 大地同悲

好党员 好干部 好公仆

好儿子 好丈夫 好父亲

陈立社说,这两幅张贴于院门、灵堂的挽联,虽经集体精心构思,却还是难以尽意。

山西省扶贫办主任王立伟送来花圈。主持追悼会时,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垣曲县委原组织部部长李永辉几度哽咽。

这次追悼会上,还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幕:每隔一会儿,就有几个农民模样的人,急匆匆地走进院里、来到灵堂前,默默地点燃香火,恭恭敬敬地磕头。面对着柳本星的遗像,他们不时抬起粗糙的手擦掉泪水。

他们中,就有解峪乡原中村主任郭忠良,那天,他是拄着双拐赶来的。他之前在村里修渠时不小心砸伤了左脚,得知柳主任不在的消息,便立即与其他几位村干部找了一辆车,一路打听着赶了过来。出殡时,他拄着双拐一直送至坟头。郭忠良介绍,那天,由垣曲各村自发赶到临猗送柳本星最后一程的农村干部或农民,至少有二三十位,他们中,有的是已经移民搬迁的,有的是通过产业扶贫已脱贫致富的。

这次追悼会上,有一个特别的花圈,它是新加坡一家慈善组织的负责人谢先生托宋坤政送来的。2006年,谢先生考察了不少地方后,最终决定让他的投资帮助垣曲县上洼村重建新村。原因不仅仅是这里条件的确很艰苦,还因为柳本星的爱民之心、敬业精神让他感动至深。谢先生告诉宋坤政,下次来中国,他一定到柳本星坟前亲自祭奠。

柳本星走后,垣曲县委、政府把后事安排得很好,这让每一个肯付出、想干事的干部,体会到了党组织的温暖。

柳本星走后,赵义亭接任垣曲县扶贫办主任一职。作为领导,柳本星后继有人,带出了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扶贫干部队伍。

2014年2月18日,中共山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作出《关于开展向柳本星同志学习的决定》,要求全省扶贫系统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迅速开展学习柳本星先进事迹的活动。

2014年3月中旬,垣曲县成立了“柳本星先进事迹宣讲团”,赵义亭是5个成员之一。在他们的讲述中,台下很多干部、群众流下了泪水。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面对这一用生命呈上的扶贫答卷,我们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波澜?

猜你喜欢

垣曲县
山区防火救灾预防措施与扑救策略探讨
山西省垣曲县:科技服务进果园
顶上发电 地上种田
以茶富民 以茶兴县——山西省垣曲县立足山区优势打造农民增收新引擎
垣曲县: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增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效果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垣曲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山西垣曲县科协联合专业协会送技术到地头
垣曲财政扎实推广PPP模式两项目被评为财政部第四批示范项目
山西垣曲发现新石器时代劳动工具
垣曲县:成立机关党委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