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某焚烧厂周围居民环境健康认知现状调查

2014-08-27杨一兵齐媛媛杨惠霞

医学与社会 2014年3期
关键词:二恶英垃圾焚烧环境污染

杨一兵 齐媛媛 苗 苗 杨惠霞 赵 蓉 曾 光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与日俱增。目前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卫生填埋和堆肥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且减量化程度低。在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焚烧作为一种可实现城市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垃圾处理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中型城市所积极采用[1]。然而,垃圾焚烧会产生多种污染物,如颗粒物、酸性气体、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其中,二恶英类有机污染物可通过人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引起软组织肉瘤,淋巴网状细胞瘤等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2]。

近年来,垃圾焚烧及其健康危害逐渐引起公众及政府的高度关注,成为敏感的社会问题。全国也频频发生反对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厂的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本研究选择南方某一典型垃圾焚烧厂,对其周围的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环境健康认知现状,为政府与公众进行有效的风险交流提供数据支持,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距离该焚烧厂2公里、5公里和10公里3个区域内随机选取2所单位,调查单位内所有符合条件的对象。调查对象入选标准:在该焚烧厂工作或居住满1年以上,年龄18-60岁,排除职业暴露人员。共调查对象1043名,其中2公里区域352名,5公里区域351名,10公里区域340名。

1.2 研究方法

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法,统一调查地点,由调查员进行现场提问、填写问卷,并当场回收。收集居民基本信息和居民对环境健康的认知情况,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等内容;居民环境健康认知情况包括周围环境污染源种类、污染程度、造成污染的原因、环境污染对健康造成的损害知识以及环境健康知识获取途径。

问卷的设计是经过参考相关文献和专家建议进行修改完成的;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问卷需经过现场审核人员的检查,从每日收集的问卷中抽5%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率为98%;数据录入采取双录入核查比对方法,控制问卷录入质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问卷录入和整理,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居民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卡方检验对各地区认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居民基本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043份,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0.92±0.35岁,年龄范围是18-60岁,30岁以下的占46.21%,30岁及以上的占53.79%。其中男性533名,女性510名,分别占总人数的51%、48.9%。按调查对象的学历将受教育程度归为两类:高中、中专、职高或技校及以下和大专、本科及以上,比例分别是61.94%、38.06%。通过调查居民家庭人均月收入来反映其经济收入水平,其中2000元以下的占 29.34%,2000-5000元的占60.40%,5000元以上的占10.26%。

2.2 居民对周围环境污染的认知情况

2.2.1 居民对周围环境污染源的认知情况。经调查发现,居民认为其周围存在的污染源类型依次为工业污染(69%),汽车尾气(68%),噪音污染(68%),垃圾污染(60%)。可见多数居民认为其周围存在这4种污染源。同时,还有6%的居民认为其周围存在其他污染源,例如电磁污染、高压辐射等。

对不同区域分别统计,由表1可以看出,3个区域居民对周围环境不同污染源的认知率均为50%以上。距离垃圾焚烧厂2公里、5公里和10公里区域居民认为存在工业污染和垃圾污染的认知率分别为80%和76%,61%和52%,66%和51%,2公里区域的居民认为存在工业污染和垃圾污染的认知率明显高于其他2个区域,且这3个地区的认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8,P<0.01;χ2=58.72,P<0.01)。

2.2.2 居民对周围环境污染程度的认知情况。对于周围环境污染程度,多数居民(54%)认为污染程度中等,有14%的居民认为周围污染程度比较严重或非常严重。与5年前的环境状况相比较,37%的居民认为目前的环境状况变化不大,有31%的居民认为环境稍有恶化或明显恶化。

将认为环境污染程度较轻或很轻的居民归类为可接受组,将认为环境污染程度中度、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的居民归类为不可接受组,则全部研究对象中有68%的居民认为环境污染程度不可接受。按区域统计发现,2公里区域有81%的居民的认为环境污染程度不可接受,明显高于其他2个区域(66%和5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5,P<0.01)。同时,将认为目前环境状况与5年前相比,明显改善、稍有改善和变化不大的居民归类为污染未加重组,将认为目前环境状况稍有恶化和明显恶化的居民归类到污染加重组,则有31%的居民认为污染程度加重。按区域比较结果,2公里区域有47%的居民认为环境污染加重,明显高于其他2个区域(22%和2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2,P<0.01)。具体情况见表2。

表1 不同区域居民自身周围环境污染源的认知情况

注:aχ2= 22.4943,P<0.0001; bχ2=31.6829,P<0.0001;cχ2=1.6141,P=0.4462;dχ2=58.7222,P<0.0001;eχ2==6.6328,P=0.0363。

表2 不同区域居民周围环境污染程度的认知情况

2.2.3 居民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居民(占81%)认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重视不够。另外有相当数量的居民认为原因在于政府对环境保护立法不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占65%),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滞后(占48%),宣传不够(占40%)。笔者在现场发现焚烧厂周围道路存在垃圾运输车滴漏现象,而周围居民也反映时常闻到臭味,焚烧厂周围可能存在着环境管理监督不力的现象。

2.3 居民对环境污染的健康损害知识的知晓情况

公害病指由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引起公害所发生的地区性疾病,常被用来反映环境对健康的损害[3]。调查结果显示,有677名居民(占65%)知道公害病。

调查居民对铅中毒,砷中毒,多氯联苯中毒,水俣病,二恶英,痛痛病6种公害病的知晓情况,如表3显示,知晓率分别为63%、26%、25%、17%、17%、14%。3个区域比较发现,对于铅中毒,通过3个区域的知晓率均较高,且无差异(χ2=1.91,P=0.39)。而对水俣病、痛痛病、砷中毒、多氯联苯中毒和二恶英的知晓情况,5公里区域居民的知晓率相比其他区域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8,P<0.01;χ2=47.33,P<0.01;χ2=27.57,P<0.01;χ2=10.39,P<0.01;χ2=36.28,P<0.01),可能是因为5公里区域覆盖了镇中心地区,相较于其他2个均属于工业园区的区域,5公里区域居民可能更容易获得环境健康知识。此外,对二恶英的知晓水平,10公里区域居民仍高于2公里区域居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 ,P<0.05)。可见2公里区域居民对二恶英知晓水平较低,具体情况见表3。

2.4 居民的环境健康知识获取情况

焚烧厂周围居民环境健康知识主要获取方式是新闻报道(占76%)和网络(占73%),而最期望获取途径是有关部门宣传(占63%),见表4。网络是比较便捷的知识获取渠道,而有关部门宣传和新闻报道属于比较正式官方的渠道,发布的信息也比较客观系统全面,由此可知人们更希望从这些权威机构获取环境健康知识。

表4 居民环境健康知识获取情况

3 讨论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垃圾焚烧被认为是比较有效的生活垃圾处理手段,并且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然而近年来,由于兴建焚烧厂引发了公众对垃圾焚烧排放的担忧,居民强烈反对建设焚烧厂的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城市垃圾的及时处理及社会的稳定[4-6]。因此,本研究调查了焚烧厂周围居民对周围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程度认知情况,结果显示受调查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知水平比较高。二恶英是垃圾焚烧排放的代表性污染物,而废弃物的焚烧是造成二恶英释放到环境中的最主要原因,但是根据本研究结果可知焚烧厂周围居民对二恶英的知晓率仅为17%,说明焚烧厂周围居民可能对垃圾焚烧相关健康知识了解得很少[7]。

表3 不同区域居民六种公害病的知晓情况

注:aχ2=1.9054,P=0.3857; bχ2=34.3842,P<0.0001; cχ2=47.3281,P<0.0001;dχ2=27.5674,P<0.0001; eχ2=10.3873,P= 0.0056; fχ2=36.2815,P<0.0001。

本研究还对不同区域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2公里区域居民相比5公里和10公里区域居民认为存在工业污染和垃圾污染的比例明显较高,且有68%的居民认为目前污染程度不可接受,相比5年前污染程度有所加重,反映出2公里区域居民比其他2个区域对环境污染的认知程度更高。然而,距离焚烧厂2公里区域居民对二恶英的知晓率却是最低的,仅为10%,表明该区域居民对垃圾焚烧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相对更少。

目前垃圾焚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不明确,国际上已开展的多项研究尚未取得一致性结论[8-11],我国也未系统开展过垃圾焚烧对健康影响的研究。由于缺乏系统研究的数据支持,政府相关部门无法与公众进行有效交流和缓解民众对建设焚烧厂的抵触心理。

4 建议

针对上述情况,并结合本次研究的结果,为了有利于解决群众对焚烧厂排放的担忧,同时也为了有利于今后垃圾焚烧政策的顺利开展提出以下建议:

4.1 积极推行垃圾焚烧处理及排放公开化

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外界无法知晓采用的垃圾焚烧技术是否先进、排放污染物是否超标等,从而引起人们对垃圾焚烧厂的质疑和担忧。焚烧厂可以选择在网络、媒体,或在焚烧厂显眼处设置显示屏,公布焚烧处理流程视频和排放污染物(尤其是二恶英)指标,方便公众能够及时查看,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垃圾焚烧处理及排放情况,提高群众对焚烧厂的信任度,减少他们对焚烧排放的担忧。

4.2 加强有关部门的环境监管力度

政府应制订垃圾焚烧处理运行全过程的规范,依据此规范对运行的项目进行考核评价,并根据考核的结果制订出相应的奖罚措施。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对垃圾焚烧厂的日常运行及排放进行监测和考核。组建由周围居民代表、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监管团,对焚烧厂进行现场监管,切实做到维护公众的利益。

4.3 开展焚烧厂周围居民环境健康教育

重视距离焚烧厂最近区域居民的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对垃圾焚烧知识的认知水平,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城市垃圾焚烧的必要性,了解到正确的垃圾焚烧及排放污染物知识,同时给他们树立信心,即在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垃圾焚烧产生的污染是可以控制的,从而避免居民盲目抵制焚烧厂的事件的发生。此外,政府部门应尽量选择通过网络和新闻对焚烧厂周围居民加强健康教育。

4.4 加快开展我国垃圾焚烧对健康影响的研究

我国的垃圾焚烧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国居民特征与国外也有较大差异,仅引用国际上的数据来解释我国的焚烧状况,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为此,开展我国垃圾焚烧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不仅能为相关部门与公众进行有效的风险交流提供数据支持,即使用科学的数据消除公众对焚烧的恐惧,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1]方源圆,周守航,阎丽娟,等.中国城市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与应用[J].节能技术,2010,28(1):76-80.

[2]郭新彪. 环境健康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

[3]张建群,李建铭,安庆玉,等.大连市居民环境与健康问题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5):641-642.

[4]张田田. 商议何以可能?——以番禺垃圾焚烧风波为个案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4):23-28.

[5]姚伊乐. 垃圾焚烧怎么成了难解的结?[N]. 中国环境报,2009-12-24(006).

[6]宋志伟,吕一波,梁洋,等.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现状[J]. 环境卫生工程,2007(1):21-24.

[7]王佩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恶英的毒性及其对人类的危害[J].生态经济,2009(7):187-189.

[8]Zambon P, Ricci P, Bovo E, et al. Sarcoma risk and dioxin emissions from incinerators and industrial plants: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Italy)[J].Environ Health, 2007(6):19-25.

[9]Viel JF, Clement MC, Hagi M,et al. Dioxin emissions from a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or and risk of invasive breast cancer: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with GIS-derived exposure[J].Int J Health Geogr,2008(7):4-10.

[10]Yoshida J, Kumagai S, Tabuchi T, et al.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dioxin level and oxidative DNA damage markers in municipal waste incinerator workers[J].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2006,79(2):115-122.

[11]Floret N, Mauny F, Challier B, et al. Dioxin emissions and soft-tissue sarcoma: results of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J].Rev Epidemiol Sante Publique,2004,52(3):213-220.

猜你喜欢

二恶英垃圾焚烧环境污染
垃圾焚烧锅炉长周期运行受热面设计优化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环境保护部将推动垃圾焚烧企业做好“三件事”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固废焚烧中二恶英控制技术分析
垃圾焚烧烟气中二恶英脱除技术应用现状
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发展现状与展望
特定污泥干化过程中二恶英抑制气体排放特性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
解决好垃圾焚烧项目的四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