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妊娠脂肪肝导致DIC患者的抢救护理体会
2014-08-27郑艳
郑艳
妊娠期急性妊娠脂肪肝是妊娠晚期发生以肝细胞脂肪浸润,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为特征的多系统损害疾病。起病急,病情发展迅猛,极易导致DIC,死亡率高。本院2005年~2013年间共收治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致DIC病例5例,现将抢救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5例患者中初产妇1例,经产妇4例,年龄22~38岁,单胎足月妊娠 。5例患者产后出现食欲不振,恶心上腹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5例患者全部并发DIC,皮肤穿刺针眼渗血,阴道流血,实验室检查均有谷丙转氨酶升高,总胆红素升高,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少,凝血功能异常。
2 结果
5例患者中3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3例剖腹产术后出现穿刺针眼渗血,腹部切口渗血,阴道流血等DIC症状,并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情况。遵医嘱给予输全血,输血小板, 凝血酶原复合物,白蛋白,抗炎等对症治疗,DIC情况明显好转,住院30~35 d后出院。另2例剖腹产术后DIC合并肝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
3 抢救与护理
3.1 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早明确诊断 5例患者均有消化道症状,配合医生采集血标本,尽早明确诊断,适时终止妊娠。
3.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专人护理每15~30分钟监测记录1次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保证静脉通畅,及时输液、输血、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3.3 密切观察刀口渗血,阴道流血情况 准确估测出血量,根据医嘱准确采集标本,并做好记录。产后腹部放置砂袋,给予缩宫剂,促进子宫收缩。
3.4 营养支持 急性脂肪肝患者低蛋白,血小板少,护士根据医嘱要准时准量输入血小板、白蛋白、凝血酶原复合物等,给予患者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饮食,少食多餐,多食各种汤汁。
3.5 控制感染 患者术后监测体温,4次/d,体温升高不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超过38.5℃给予退热药物治疗,嘱患者多饮水,合理应用抗生素,适时调整抗生素的用量和种类,同时预防霉菌感染。
3.6 基础护理 加强口腔护理,监测口腔pH值及咽拭子试验,选择合适的漱口液,预防霉菌感染,及时更换衣裤,保持皮肤清洁。
4 小结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少见,死亡率高,医护人员要及早发现病情,及时终止妊娠,及时抢救产后出血,DIC等并发症。同时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技能及专业知识水平,对于患者的抢救成功致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