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临床护理
2014-08-27王花
王花
严重颅脑损伤预后较差, 根据临床统计病死率高达70%~80%[1]。患者常出现深度昏迷, 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舌根后坠造成呼吸功能障碍。而气管切开则是必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本科从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了32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 进行气管切开, 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科从2010年1月~2013年12月外科收治的行气管切开的32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 其中24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根据Glasgow评分标准[2]评分为3~7分, 其中女12例, 男20例;年龄19~71岁, 平均年龄31.5岁;其中脑挫裂伤16例, 硬膜下血肿4例, 原发性脑干损伤4例, 硬膜外血肿5例, 脑出血术后2例, 其他1例。患者气管切开置管时间为6~39 d, 平均15.5 d;32例患者最终拔除气管套管,3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经抗感染治疗痊愈, 5例患者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
2 护理措施
2.1 护理方法 严格探视制度, 尽量减少探视人数。保持室内温度在20~22℃左右、相对湿度50%~70%, 患者病室常规应用紫外线消毒, 1次/d。注意病房的通风换气, 手术切口每日消毒并更换敷料, 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 观察患者切口有无红肿、炎性渗出,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2 体位护理患者 术后一般取去枕平卧位, 床头抬高15°,保持颈部的舒展, 护理人员每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1次, 患者头颈与躯干保持同一轴线上, 头颈及上身要同时翻动, 应用合理的力度由下向上、由外向脊柱方向叩拍患者背部, 使黏稠的分泌物松动、脱落、排出。帮助患者进行有效排痰。
2.3 吸痰护理 护理人员进行按需吸痰, 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掌握吸痰的临床指征:气管切开患者呼吸不畅、血氧饱和度下降、听诊时有痰鸣音或湿啰音可进行吸痰操作。吸痰时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吸痰时给予患者充分吸氧, 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选择气管套管稍长、软硬适中吸痰管, 吸痰管粗细适当, 保证吸痰管尖端超过气管套管。吸痰时负压不能超过120 mm Hg (1 mm Hg=0.133 Kpa), 特别注意避免肺不张、低氧血症以及气道损伤的发生。护理人员在进行吸痰操作吸痰时将吸痰管向上提拉、左右旋转、边退边吸。一般吸引不超3次为宜, 每次操作一般不超15 s, 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及时给予患者吸氧。
2.4 气道湿化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行气管切开后,由于气道开放造成水分蒸发大大增加, 保证气道黏膜的湿润可以降低分泌物的黏稠度, 保持患者支气管黏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功能, 有利于气道内分泌物的排出, 所以气道内的湿化非常重要[3]。患者病室空气湿化不能弥补损失的液体量, 日常应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套管口, 不仅可以降低微生物侵入的机会, 同时还可以减少呼吸道水分的挥发, 为了避免0.9%氯化钠溶液湿化液会形成高渗环境对患者呼吸道黏膜刺激以及损伤, 医务人员采用0.45% 氯化钠溶液进行湿化液的配制, 0.45% 氯化钠溶液内加入地塞米松、糜蛋白酶、庆大霉素药物[4], 患者气道内持续滴注湿化液, 每分钟控制在4滴, 每日控制在250 mm左右。
2.4 气管套管的护理 对于长期气管切开患者, 在颈部固定带内垫一块纱布保护皮肤, 气管套管固定要牢靠, 松紧适度。防止气管套管意外脱出。术后经常调节松紧度, 太紧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太松又容易脱管, 患者一旦脱管可先试行将套管顺其窦道送回, 如果操作困难迅速报告医生, 重新插入套管。气管内套臂应定时消毒, 避免感染的发生。
2.5 拔管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当病情好转,遵医嘱可以进行试堵管, 护理人员将气管套管堵塞一半, 观察24 h, 观察患者未发生呼吸困难, 患者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保持稳定, 可将患者的气管套管全部堵塞, 拔管前帮助患者自主呼吸训练。继续密切观察48 h, 如无异常可进行拨管操作。
[1]周玉琴.我国循证护理实施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西北医学教育, 2006, 14(4):422-425.
[2]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7.
[3]陈嘉, 曲冬梅.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吉林医学, 2007, 28(8): 978.
[4]黄娟淑.浅谈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中国临床医学研究, 2009,14(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