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内容,感受作品

2014-08-27柳朝阳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4年32期
关键词:演说家小男生安安

柳朝阳

探究内容,指的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要求同学们在与作品、作者对话的过程中,能表述自己的阅读心得,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感受作品,指的是在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知形象,领会情感。

这两类考点的常见题型有:

1.结合文本或链接材料,探究人物形象或作品主旨等;

2.联系文本或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收获等。

放 学

□龙应台

①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②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起来。

③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没有呀。”安安睁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真的没有呀!”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看样子孩子没说谎。“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安安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④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⑤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是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的。

⑥11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⑦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⑧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⑨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的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点15分。

?輥?輮?訛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处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輥?輯?訛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輥?輰?訛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选自《孩子,你慢慢来》,有删改)

1.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认为是表现童真童趣,有人认为是关注儿童成长。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解析:对文中观点作辩证分析,一般须从正面回答,并要有充分的理由进行阐述。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都必须结合文章内容加以佐证分析。

答案:示例一:我赞同本文的主旨是表现母爱。安安放学回家晚了,妈妈很焦急,为他的安全担心。妈妈对安安回家晚有疑问,却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亲自去看他到底做了什么。这些都表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示例二:我赞同本文的主旨是表现童真童趣。文章用较多的笔墨细致地描写了孩子们爬短墙、逗狼狗等活动,表现了儿童好奇、爱冒险、爱探索的天性,充满童真童趣。

示例三:我赞同本文的主旨是关注儿童成长。文章把安安与妈妈在放学回家所用时间问题上产生的矛盾摆在人们面前,意在引起人们的反思:不应完全用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孩子,应多从儿童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行为,精心呵护他们成长。

2.如果你打算将此文推荐给你的父母,你觉得文中这位妈妈对孩子的关爱有哪些可取之处?请结合文本内容做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围绕 “冷静了解孩子的生活”“理解尊重孩子的心理”两方面回答即可,但是必须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文中的妈妈很懂得如何爱孩子。孩子晚归,虽然她也着急,但是她知道需要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所以她跟着孩子走了一遍放学路,安静地跟随着孩子,不急于下结论。在观察的同时去理解孩子的需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尊重孩子的天性,这样的爱给了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

小意外,大转折

□程应峰

①20世纪初,美国得克萨斯州有个男孩,常常借故逃学。有一天,他碰巧参加了无人认领的自行车的拍卖会。第一辆自行车竞拍开始,他叫价:“两美元。”

②接下来,几辆车都拍出去了并且每辆自行车最后的成交价都在几十美元。而男孩每次出价还是两美元。拍卖员感到奇怪,男孩说:“我只有两美元。”

③现场只剩下最后一辆漂亮的自行车,拍卖员问:“有谁出价吗?”这时,站在最前面、几乎失去希望的男孩还是说:“两美元。”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再出价。最后,男孩买走了那辆全场最漂亮的自行车。

④竞拍的成功,不能不说是个意外,他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事,只要积极参与,就算实力不够,也还是有可能成功的。

⑤随着岁月的推移,他从得克萨斯州西南师范学院毕业了。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无所事事,便应朋友之邀,打算去远方旅行。出发前几天,他不小心弄伤了脚,随便敷了些药。没想到,他所穿的那双劣质袜子上深色染料所含的毒素,让他脚上的小伤口感染了,他取消了计划。当时,正好有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来到他所居住的镇上,他去听那位演说家演讲。

⑥演说家演讲的内容,深深打动了他,他觉得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决定继续求学。从此以后,他在一切事情上都加倍努力,人生因此又有了一次新的转折。

⑦后来,他步入政坛,很快就拥有了显赫的地位。

⑧有一天,他外出度假,来到一个小城,在一个旅馆过夜。凌晨时分,他被窗外的风雨声惊醒。他打开房灯,想抽一支烟。他伸手去抓睡前放在床头柜上的烟,不料,那包烟意外掉入了痰盂中。他下床搜寻衣服口袋,又搜索行李,没有烟的踪影。这时候,他唯一有希望得到香烟的办法是到几条街以外的火车站去买。越是没有烟,想抽的欲望就越强,他脱下睡衣,穿好了衣服。

⑨就在伸手拿雨衣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他问自己:我这是在干什么?竟要在三更半夜离开旅馆,冒着大雨走过几条街,仅仅是为了抽上一支烟!这是什么习惯?这个习惯的力量怎么可以这样强大?

⑩想到这儿,他脱下衣服,换上睡衣,回到床上,几分钟后又进入了梦乡。

?輥?輯?訛三次出现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小意外,以及对人生目标极具指向性的思考,让他的事业在参与和进取中蒸蒸日上。很快,他成了美国政坛风云人物,后来当选为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林登·贝恩斯·约翰逊。

(选自《读者》2014年第2期,有删改)

1.文中写约翰逊坚持只出两美元买到漂亮自行车,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根据文意,你认为第⑥段中“演说家”演讲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怎样的?

3.有人认为原文结尾还需加一段画龙点睛的议论,请你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补出。

猜你喜欢

演说家小男生安安
新兴词汇
“最具期待小明星”
诚实守信的陈尧咨
安安
小男生的“受气饭”
我的“演说家”教练
小小演说家
不会贬值
一年级的小男生
《超级演说家》第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