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回盲部后位阑尾炎的对比分析

2014-08-27肖怀文吴鸣龚建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9期
关键词:开腹手术临床效果腹腔镜

+肖怀文+吴鸣+龚建民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回盲部后位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盲部后位阑尾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患者各31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中流血量以及感染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长于对照组, 但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术中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手术费用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回盲部后位阑尾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减少术中流血量, 降低手术费用和感染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回盲部后位阑尾炎;临床效果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 对于该病的治疗, 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1], 目前主要有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治疗方式。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回盲部后位阑尾炎的临床效果, 收集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62例回盲部后位阑尾炎患者进行分组试验,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62例回盲部后位阑尾炎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1例, 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2例, 最大年龄为71岁, 最小年龄为19岁, 平均年龄(40.43±4.52)岁, 其中有16例患者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有2例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另外13例患者为为急性阑尾炎;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1例, 最大年龄为69岁, 最小年龄为20岁, 平均年龄(39.27±4.63)岁, 其中有17例患者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有2例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另外12例患者为为急性阑尾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方法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 具体步骤包括:麻醉方式为持续硬膜外阻滞加基础麻醉, 患者平卧, 取截石位, 在脐上缘做一里面小切口用于观察, 并在右下腹麦氏点12 mm处做trocar孔作为操作, 手术步骤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术后常规止血、禁食及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

1. 3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中流血量以及感染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3]。

1. 4统计学方法本组试验所得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长于对照组, 但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费用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表2。

3讨论

阑尾炎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 在临床上又被分为原发性阑尾炎和继发性阑尾炎两种类型[4]。其中原发性阑尾炎的起病比较隐匿, 在早期的时候往往没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 病情发展也比较缓慢, 其病程可达到几个月至几年;继发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为首次急性阑尾炎发病后通过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愈合, 部分患者甚至没有通过治疗而自愈, 但在愈合后往往会残留临床症状, 短暂的治疗不能彻底治愈, 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多次的急性发作[5]。临床研究表明, 阑尾炎的主要病变为阑尾壁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及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受到阑尾纤维组织增生, 就增加了脂肪的含量, 促进了管壁增厚, 缩小了管腔的空间, 并慢慢出现不规则状, 严重的甚至出现闭塞。这些变化就导致阑尾的排空受到影响, 从而对阑尾壁内神经产生压迫作用, 此时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回盲部后位阑尾炎主要是由于阑尾炎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导致病情加重, 并对壁腹膜产生刺激, 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右下腹痛伴有右侧腰痛,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对于回盲部后位阑尾炎的治疗, 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方式。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是通过开腹治疗, 这种方式由于视野清晰, 因此手术时间往往比较短。但由于创伤较大, 就使得术中流血量大大增加, 容易发生并发症, 延长了住院时间, 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以及预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 临床上逐渐应用了腹腔镜治疗方式, 这种方式属于微创手术类型, 有效的减少了术中出血量, 并且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超声刀不仅具有切割作用, 同时也具有止血作用;同时, 采用腹腔镜的方式能够准确的判断间隙并选择合适的入路, 通过特定的间隙进行解剖, 有效的减少了对患者的手术创伤, 并且不会对正常组织造成较多的干扰, 减少了机械牵拉, 降低了感染发生率, 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6]。本文主要通过采用分组对照的形式, 对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62例回盲部后位阑尾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虽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长于对照组, 但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费用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 腹腔镜治疗回盲部后位阑尾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减少术中流血量, 降低手术费用和感染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顾志相.复杂性阑尾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0): 56-57.

[2] 郑永波, 齐生伟, 胡亚兰, 等. 腹腔镜与开腹治疗腹膜后位阑尾炎的对比分析.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01): 43-45.

[3] 刘坚, 尹同治, 付伟, 等.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对比研究.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15(08): 610-612.

[4] 李福林, 符松, 林阳.腹腔镜脐孔拖出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对比研究.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16): 1-3.

[5] 赵向东, 李敏杰, 武书琴.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对比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36): 73-74.

[6] 张展志, 于军辉, 罗成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慢性阑尾炎的对比分析.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2, 26(01): 36-38.

[收稿日期:2014-03-28]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回盲部后位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盲部后位阑尾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患者各31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中流血量以及感染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长于对照组, 但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术中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手术费用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回盲部后位阑尾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减少术中流血量, 降低手术费用和感染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回盲部后位阑尾炎;临床效果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 对于该病的治疗, 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1], 目前主要有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治疗方式。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回盲部后位阑尾炎的临床效果, 收集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62例回盲部后位阑尾炎患者进行分组试验,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62例回盲部后位阑尾炎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1例, 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2例, 最大年龄为71岁, 最小年龄为19岁, 平均年龄(40.43±4.52)岁, 其中有16例患者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有2例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另外13例患者为为急性阑尾炎;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1例, 最大年龄为69岁, 最小年龄为20岁, 平均年龄(39.27±4.63)岁, 其中有17例患者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有2例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另外12例患者为为急性阑尾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方法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 具体步骤包括:麻醉方式为持续硬膜外阻滞加基础麻醉, 患者平卧, 取截石位, 在脐上缘做一里面小切口用于观察, 并在右下腹麦氏点12 mm处做trocar孔作为操作, 手术步骤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术后常规止血、禁食及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

1. 3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中流血量以及感染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3]。

1. 4统计学方法本组试验所得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长于对照组, 但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费用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表2。

3讨论

阑尾炎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 在临床上又被分为原发性阑尾炎和继发性阑尾炎两种类型[4]。其中原发性阑尾炎的起病比较隐匿, 在早期的时候往往没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 病情发展也比较缓慢, 其病程可达到几个月至几年;继发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为首次急性阑尾炎发病后通过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愈合, 部分患者甚至没有通过治疗而自愈, 但在愈合后往往会残留临床症状, 短暂的治疗不能彻底治愈, 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多次的急性发作[5]。临床研究表明, 阑尾炎的主要病变为阑尾壁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及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受到阑尾纤维组织增生, 就增加了脂肪的含量, 促进了管壁增厚, 缩小了管腔的空间, 并慢慢出现不规则状, 严重的甚至出现闭塞。这些变化就导致阑尾的排空受到影响, 从而对阑尾壁内神经产生压迫作用, 此时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回盲部后位阑尾炎主要是由于阑尾炎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导致病情加重, 并对壁腹膜产生刺激, 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右下腹痛伴有右侧腰痛,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对于回盲部后位阑尾炎的治疗, 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方式。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是通过开腹治疗, 这种方式由于视野清晰, 因此手术时间往往比较短。但由于创伤较大, 就使得术中流血量大大增加, 容易发生并发症, 延长了住院时间, 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以及预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 临床上逐渐应用了腹腔镜治疗方式, 这种方式属于微创手术类型, 有效的减少了术中出血量, 并且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超声刀不仅具有切割作用, 同时也具有止血作用;同时, 采用腹腔镜的方式能够准确的判断间隙并选择合适的入路, 通过特定的间隙进行解剖, 有效的减少了对患者的手术创伤, 并且不会对正常组织造成较多的干扰, 减少了机械牵拉, 降低了感染发生率, 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6]。本文主要通过采用分组对照的形式, 对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62例回盲部后位阑尾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虽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长于对照组, 但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费用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 腹腔镜治疗回盲部后位阑尾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减少术中流血量, 降低手术费用和感染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顾志相.复杂性阑尾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0): 56-57.

[2] 郑永波, 齐生伟, 胡亚兰, 等. 腹腔镜与开腹治疗腹膜后位阑尾炎的对比分析.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01): 43-45.

[3] 刘坚, 尹同治, 付伟, 等.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对比研究.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15(08): 610-612.

[4] 李福林, 符松, 林阳.腹腔镜脐孔拖出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对比研究.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16): 1-3.

[5] 赵向东, 李敏杰, 武书琴.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对比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36): 73-74.

[6] 张展志, 于军辉, 罗成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慢性阑尾炎的对比分析.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2, 26(01): 36-38.

[收稿日期:2014-03-28]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回盲部后位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盲部后位阑尾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患者各31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中流血量以及感染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长于对照组, 但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术中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手术费用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回盲部后位阑尾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减少术中流血量, 降低手术费用和感染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回盲部后位阑尾炎;临床效果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 对于该病的治疗, 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1], 目前主要有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治疗方式。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回盲部后位阑尾炎的临床效果, 收集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62例回盲部后位阑尾炎患者进行分组试验,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62例回盲部后位阑尾炎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1例, 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2例, 最大年龄为71岁, 最小年龄为19岁, 平均年龄(40.43±4.52)岁, 其中有16例患者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有2例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另外13例患者为为急性阑尾炎;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1例, 最大年龄为69岁, 最小年龄为20岁, 平均年龄(39.27±4.63)岁, 其中有17例患者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有2例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另外12例患者为为急性阑尾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方法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 具体步骤包括:麻醉方式为持续硬膜外阻滞加基础麻醉, 患者平卧, 取截石位, 在脐上缘做一里面小切口用于观察, 并在右下腹麦氏点12 mm处做trocar孔作为操作, 手术步骤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术后常规止血、禁食及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

1. 3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中流血量以及感染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3]。

1. 4统计学方法本组试验所得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长于对照组, 但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费用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表2。

3讨论

阑尾炎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 在临床上又被分为原发性阑尾炎和继发性阑尾炎两种类型[4]。其中原发性阑尾炎的起病比较隐匿, 在早期的时候往往没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 病情发展也比较缓慢, 其病程可达到几个月至几年;继发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为首次急性阑尾炎发病后通过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愈合, 部分患者甚至没有通过治疗而自愈, 但在愈合后往往会残留临床症状, 短暂的治疗不能彻底治愈, 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多次的急性发作[5]。临床研究表明, 阑尾炎的主要病变为阑尾壁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及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受到阑尾纤维组织增生, 就增加了脂肪的含量, 促进了管壁增厚, 缩小了管腔的空间, 并慢慢出现不规则状, 严重的甚至出现闭塞。这些变化就导致阑尾的排空受到影响, 从而对阑尾壁内神经产生压迫作用, 此时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回盲部后位阑尾炎主要是由于阑尾炎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导致病情加重, 并对壁腹膜产生刺激, 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右下腹痛伴有右侧腰痛,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对于回盲部后位阑尾炎的治疗, 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方式。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是通过开腹治疗, 这种方式由于视野清晰, 因此手术时间往往比较短。但由于创伤较大, 就使得术中流血量大大增加, 容易发生并发症, 延长了住院时间, 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以及预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 临床上逐渐应用了腹腔镜治疗方式, 这种方式属于微创手术类型, 有效的减少了术中出血量, 并且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超声刀不仅具有切割作用, 同时也具有止血作用;同时, 采用腹腔镜的方式能够准确的判断间隙并选择合适的入路, 通过特定的间隙进行解剖, 有效的减少了对患者的手术创伤, 并且不会对正常组织造成较多的干扰, 减少了机械牵拉, 降低了感染发生率, 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6]。本文主要通过采用分组对照的形式, 对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62例回盲部后位阑尾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虽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长于对照组, 但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费用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 腹腔镜治疗回盲部后位阑尾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减少术中流血量, 降低手术费用和感染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顾志相.复杂性阑尾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0): 56-57.

[2] 郑永波, 齐生伟, 胡亚兰, 等. 腹腔镜与开腹治疗腹膜后位阑尾炎的对比分析.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01): 43-45.

[3] 刘坚, 尹同治, 付伟, 等.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对比研究.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15(08): 610-612.

[4] 李福林, 符松, 林阳.腹腔镜脐孔拖出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对比研究.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16): 1-3.

[5] 赵向东, 李敏杰, 武书琴.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对比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36): 73-74.

[6] 张展志, 于军辉, 罗成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慢性阑尾炎的对比分析.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2, 26(01): 36-38.

[收稿日期:2014-03-28]

猜你喜欢

开腹手术临床效果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50例治疗及效果评析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