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觉醒

2014-08-26李宁

艺术评鉴 2014年14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马达时期

李宁

摘要:由马达博士撰写的《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是一篇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的音乐学术力作。在研究了中国1901年至2000年一百年间的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上,从多种视角对近现代音乐教育做了全方面的研究分析,展现出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弊端,同时也显示出优良的学术思路。

关键词:近现代 学校音乐教育

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了不过短短百年,但是他的发展道路却是不断反复的变化,怎样找到这一百年间音乐教育的发展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今后的学习音乐教育提供经验和教训,这正是马达的《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一文写作的出发点。

《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的作者是福建师范大学艺术学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学研究方向的文学学位博士马达,这是他提交于2001年4月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是王耀华。本文将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100年发展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者一了历史阶段我国中小学、中师、高师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产生、发展、关联等问题,从中总结出得失与规律,以作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依据和参考。全文分五个章节 ,将第四、第五两个时期融在一起,最后为总结语。

一、在分期中分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伍雍谊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1840-1949)中并没有明确表明对这段时期进行分段,而只是在历史上的时间意义上分了几个部分进行介绍,大致分为清末时期、民国时期、抗战时期三个部分,在民国时期又可细分为民国初期和“五四”以后。在王安国主编的《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书中在介绍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事业分成了几个阶段,分别为:近代(清末明初)学校音乐教育的发端—1919年“五四”、1919年-1949年的学校教育、1949年-1976年、1976年-2000年四个阶段,而且在这两本书中并没有指出近现代学校教育的开始的具体时间。马达在《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一文中很明确的将近现代百年间的音乐教育分为了六个时期:萌芽期(1901-1919)、初创期(1919-1949)、建设期(1949-1956)、曲折发展期(1957-1966)、停滞期(1966-1976)、繁荣期(1976-2000),是以美育和学校音乐教育的在中国的发展变化(产生、确立、曲折、停滞、再发展、繁荣)为线索进行分类,发展路线基本呈阶梯状的发展趋势,并以此得出,哪个时期政府将美育纳入教育方针,并在具体的措施、经费上给予足够的保证,哪个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就能得到健康发展。相较于之前的分类来说,马达的分类更加清晰、精确,他从1901年学堂乐歌的兴起为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开始,并且把1949年至1976年期间又进行分段,将文革十年间的音乐教育抽出作为其中的一个阶段,这种分类体现出作者严谨的学术风格。

二、在分析中分析

《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一书对一百年间的学校音乐教育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这点可以从本书的所分章节的精细程度可以看出。例如对1949年至1966年间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阐述,本书将其分为八节和结语。介绍了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法律法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音乐教育开始得到重视;五十年代中期 中小学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新中国建立以来颁发的第一套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开始起步;课外音乐活动开展活跃;五十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之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对这段时期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所产生的问题,以及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相对于其它教材只停留在表面,介绍与之相关的史实以及简单的整理分析。马达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对音乐教育发生的每一个环节作了详细的分析。

三、在分析中比较

作者在本文的最后结语部分对内容进行了总结,将每个时期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比较后得出,近现代音乐教育:

(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也就是说,学校音乐教育的的发展取决于国家对美育的态度,凡是将美育列入人次培养规格之日,就是音乐教育发展之时;反之,音乐教育将难以实施。

(二)学校音乐教育与伴随着历史的步伐而前进。这是对学校的社会功能的认可。学校音乐教育是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变革发展而变化的。

(三)由于我国音乐教育界缺少对国情、校情和学校音乐教育规律的深入研究,所以我国二十世纪各个时期国家颁发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或音乐教学大纲,都存在着教学内容偏多、偏难的现象。所以导致很多弊端,如由于教学内容多、难度高,使学生失去兴趣以及音乐课的审美功能丧失,沦为技能的传授等。

(四)政府部门和各级学校领导以及全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之一。对音乐教育的投资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而美育和学校音乐教育有没有受到重视也是决定因素之一。

(五)要不断提高音乐师资的教学业务水平是促进音乐教育事业的又一关键。教师是教学大纲的参与者和传授知识,教育学生的责任人,因此教师对音乐教育的人是直接影响着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音乐教育发展。

四、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展望

李岚清总理说过“美育是整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老一辈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先生等都非常重视美育对美育有过很多的论述。蔡元培主张‘以美育代宗教,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可见美育之重要。”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媒介,学校实施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进行立美和审美教育。我国的音乐教育从过去借鉴苏联、西欧的教育方法直至现在拥有本土的教育思想。中国的教育界开始觉醒,开始朝着新的方向发展。我们是站在历史留给我们的基础上,去开创音乐教育新的局面。所以总结学校音乐教育规律,培养人才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将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事业和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今中国的美育逐渐受到重视,学校音乐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面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广州:广东花城出版社,2005.

[3]肖罡.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观与当代音乐教育观[J].云南艺术学院院报,200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马达时期
“石油工程专业英语”开课情况调研与分析
不能怪我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总复习
枰中侠侣
新加坡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比较分析
试论高等教育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