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痕教育”理论追溯

2014-08-26赵建康

江西教育B 2014年3期
关键词:徐斌小杯卢梭

赵建康

有幸追随著名特级教师徐斌,一起参与《数学无痕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实践。在我看来 ,“无痕教育”体现着对学生学习的尊重与关怀,“无痕教育”预示着教学方法的圆融与通达,“无痕教育”代表着数学教育的追求与真谛。

“无痕教育”,这是徐斌老师的教学主张,亦是他的教学思想与风格。翻阅古今中外一些大家的著作,许多文章或片言只语中都闪烁着无痕思想的光芒。

一、行不言之教的老子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德道经》一书内容极其丰富而深刻,涵盖众多领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

《老子·德道经》开篇第一章就写道:“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在第四十章里又谈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所以老子认为“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里的“不言”,不是什么话都不讲,而是反对发号施令与空洞说教。

在研究过程中,徐斌老师也正是这样要求我们的。他认为教师要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自由活泼地发展,不应当制定繁琐的规章制度来束缚儿童天真活泼的本性。教师要精讲精练,少讲多思,在重点处引导,在难点处释疑。

如何做到教学上的“无痕”,老子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所以在教学中,徐斌老师常常采用“巧妙点拨、相机孕伏”的策略达成教学无痕的境地。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时,对于学生来说,相差关系两个量之间的替换是教学的难点。为此,徐老师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先出示教材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这个环节充分给学生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去合作交流,去建立解决替换问题的模型。紧接着,徐老师出示了变式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这时学生有了刚才的知识铺垫,大部分同学生都跃跃欲试,还有小部分同学面露难色,这时徐老师相机引导点拨:“当大小杯替换后,果汁的总量有什么变化呢?”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学生受此启发,自然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道法自然的庄子

庄子所著《庄子》,为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多采用寓言形式阐发哲理。《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使朴素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潮,走向任性自然,追求个人精神超脱的方向。

《庄子》第三篇《养生主》,提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其自然。以庖丁解牛为例,说明宰牛要靠心领神会,顺着牛身上的自然纹理,劈开筋肉的间隙,指向骨节的空虚处。指出教育最好的方法是顺着自然虚隙行中道。

不难看出,《庄子》在教育人们自我修养中已意识到掌握客观规律的思想,要具有认真细致观察事物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也是徐斌老师所强调的,“数学无痕教育”中的“无痕”,也是建立在更广阔的教育科学规律与方法的基础上。

徐斌老师特别强调要深度洞察儿童学习的心理。他认为小学阶段的儿童的认知水平属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其最大特点是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在这样的前提下,儿童学习数学的过程,需要充分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以顺应儿童的学习心理,让儿童在不露痕迹中获得新知意义。

三、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卢梭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卢梭崇尚自然,主张“回归自然”。“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

所谓教育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就是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他反复强调“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去对待他”。

卢梭还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理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个别的形式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就。卢梭要求教育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激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身心得到顺利发展。

为达到自然教育,卢梭还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对我们“数学无痕教育的实践研究”很有帮助,这就是卢梭重视把直观当作教学的基础。他要求教学必须符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他说,儿童时期有儿童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感觉的方法,企图以成人的方法代替儿童的方法,那是最愚笨的。他强调按儿童年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卢梭还提出,教学必须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地去获取知识。他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教师要少讲,学生要多问。他说:“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四、主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苏霍姆林斯基

徐斌老师指出,无痕教育的提出,虽来源于德育领域,但其所彰显出来的人性化和科学性光辉,足可以指导一切学科教学行为。无痕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和原则,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和哲学境界,是一种对教育本原的追求。这与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公民的诞生》中,苏霍姆林斯基写道:“不要让孩子们想到教师是来教育他们的。如果一个少年感觉到您谈话的用意,知道您专门找他谈话是为了教育他,他的心灵,形象地说,就会扣上全部纽扣,而您的话语,他听起来就会起疑心,就会有戒备。”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我坚信,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要淡化谈话的教育痕迹,如果孩子们没有觉察到你决定给他们讲的事情是专门为了教育他们,那么,你的谈话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要减少教育者的意图,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教育行动不能以赤裸裸的形式出现在青少年的面前。

此外,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美国教育家杜威、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等,他们的教育思想对“无痕”教育都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夸美纽斯认为,“教育适应自然”,一是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在他看来,教育决不是强迫儿童去吸收外面的东西,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其教学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

静心想一想,“无痕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各种教学方式的有效融合。“无痕教育”既是数学教学的研究,更是数学教育的研究。众多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他们的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研究视角与理论支持。我们坚信“走在路上,总有庆典”!在徐斌老师的引领下,“无痕教育”的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徐斌小杯卢梭
Quantitative structure-plasticity relationship in metallic glass:A machine learning study*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工友
粉刷匠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飞行员养熊猫猪自闯销路年销300万元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
趣味小杯垫
趣味小杯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