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即时情境中涵育学生的精神成长

2014-08-26刘卫锋

中国德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家谱归属感祖先

刘卫锋

现实生活中,教师会面对无数的不确定性情境,这些情境超越预设,游离于规划之外,是开放的、生成的,是为“即时情境”。例如,某些公共事件引发的社会舆论氛围、学校教育的临时性任务、教师和学生的临场实时状态等,都有可能形成一定的“教育即时情境”。这些不确定性有时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需要教师以敏锐把握,创造性应对和利用,发挥其教育功能。

清明时节,学生在日记随笔中这样叙述他们的扫墓经历—

我们全家人像以前一样来到公墓,那里人山人海,来来往往的人手上拿着一些鲜花、水果,还有的拿着饭盒到里面去祭拜。……过了一会儿,就要去烧纸,还要拜头,轮到我了,我先跪下来,再拜了拜,这样就好了。我们又到了另一个地方,又像刚才那样拜了三拜。(学生小杰)

……妈妈则是用竹子把烧了的“假钞”压住,不让风给吹走。爸爸在那不停地咳嗽,眼睛也变红了,眼泪似乎将要夺眶而出。不知什么时候,爸爸从屋里冲了出来,深吸了一口气。一阵微风吹过,爸爸似乎轻松了许多。唉,现在的习俗也要改了,不然一代一代传下去,又损人的身体,又浪费这些纸。(学生小敏)

孩子们是天真的,他们在大人的带领下感受着清明时节,朦胧地建立着与祖先的联系。但透过文字可以发现,这种联系越来越疏淡,前景并不乐观。针对学生对祭奠祖先表露出来的疏淡和陌生现象,我陷入了沉思:何以至此?何以改变?我发现,学生的反应其实是现代社会家族亲情疏离的一种表现,根源在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式微。如何引导学生找到家族的归属感,进而增强民族凝聚力?

我通过一个综合性学习专题,引导学生尝试编制简单的家谱,踏上寻根之旅和未来展望之路。课上,我给孩子们介绍家谱的有关知识,如世系及家传(家族人物小传),并提示呈现的方法。那几天的家庭作业为访谈亲人,了解和记录自己祖先的故事,并整理世系。从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体验,不少学生为断裂的家族之链而遗憾。

小昊写道:“我知道我爸、我爷爷的姓名,至于我爷爷的老爸,我的老爷爷之姓名,我早已无从考证,因为唯一知情的爷爷在一年前就去世了。”

学生陈燕采访了爸爸关于祖先的事情。她这样回忆道:“我认真地听着、记着,仿佛走进了他们曾经历的风风雨雨,以及他们那时的光荣与梦想。我深深地记住了他们—我的祖先,这也让我因生为陈家的一个人而自豪。我一定不会辜负爸妈对我的期望,一定要做一个值得我的后代骄傲、自豪的陈家人。”

学生蔡喆从爸爸那里了解关于祖先的事情,采访结束了,他也被深深的震撼了,表示“我的祖宗用一生的勤劳节俭,甚至生命为后人铺垫了无价的致富之路,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条道路,让他在我的心里永不消失,也要铭刻在我后代的心上”。

潘杰经过一番打听,当得知自己的祖辈乐善好施时,心中的自豪感无以言表。想起制作家谱的过程,他感慨万千:“追溯到自己的根本,真好!”

学生何烨能在访谈笔记中写道:“……就在这时,一种归属感油然而生,虽然他们比较平凡,但他们还是伟大的,因为他们还让这个家族一直延续了下来。我已经被深深感动,暗下决心,一定得好好学习,不愧对他们……虽然他们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们的名字会永远留在我心中。第二天,我做出了一个打算,为了让我的子孙后代也找到一种归属感,我得把这个家谱一直传下去!”

当学生用关心祖先的方式走向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乃至其他亲人的时候,更多的人卷入了一场亲情的寻访之旅。于是,感动的潮汐浸染了其中的每一个人。

家谱的制作就在这样的步骤下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学生从对祖先知之甚少,到有些朦胧的记忆,再到渐渐确立自己在整个家族之链中的位置,以及由此而培植起来的亲情责任感,都让我们的身心经历一次洗礼和远游,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追怀过去,思索未来;在实践的层面我们锻造成长毅力,设计未来……

编写家谱,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访问、探究、查找……许多相关的人因为这次活动被串联起来,他们的生活因为这件事而留下特别的记忆。虽然,学生的家谱编写不能像往古的宗族编修家谱那样庄严讲究,但这种参与至少使他们有机会“与祖先精神相遇”,从而对学生的现实生活一种富有品位的优化和引领。因为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被感知或理解,更在于参与其建构与创造。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加以落实。生活中原本看似平常的现象却关涉着学生的精神成长,教育者只有走进儿童的心灵,始终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并通过专业性的劳动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肖茂红

猜你喜欢

家谱归属感祖先
祖先与吹牛
科学家发现了萤火虫祖先 等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潘光旦嗜治家谱
岁月沉淀中的老家谱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
谁说我们一定要像祖先一样过
鱼儿是人类的祖先吗